有结构的教   有关联的学
华侨教育集团片区 通渭路教育集团片区联合大教研活动

用户15909062
创建于2023-10-17
阅读 50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快速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强片区间教师合作、交流、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真问题的能力,使有结构的教,有关联的学成为我们教学的常态。城关区教研室特安排华侨教育集团片区和通渭路教育集团片区围绕《数的运算》联袂打造,开展基于整合理念下大单元说课沙龙活动和核心课例的展示,为“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兰州城关分站”十月二十七日教学研讨活动做好准备。今天是第二次磨课研讨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很荣幸的迎来了城关区教研室的三位专家,金城名师胡彩霞老师,王瑜主任,李祥天主任,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通渭路集团片区数学中学组长刘蓓老师和四位名师骨干,华侨集团片区各校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云麓山学校的全体数学教师,大家共研、共享、共创、共同为深入推进《数的运算的一致性》实践和研究出谋划策。

  首先是五位老师以“凸显计数单位体现乘法运算的一致性”这一主题进行说课。 第一位老师从“主题解读”这一内容展开,从课标解读和内容解读两方面入手,为我们详细的说明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和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培养的数学核心素养,同时强调了乘法运算的核心概念是计数单位。无论是乘法意义、乘法运算还是乘法教学思路都体现了其一致性。

  第二位老师从“教材解读”入手,分别从人教版知识纵向结构和不同版本的横向对比中凸显乘法运算算理的一致性。在详细的教材解读中让我们了解到纵观小学阶段所有关于乘法的学习,可以看到,无论数域如何扩展,其实都在讨论一个问题,如何来确定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的个数。也是乘法运算在不同领域之间遵循了共同的规律——乘法运算内在具有一致性。

  第三位老师根据小学乘法教学基础在于理法结合,关键是知识间的迁移联通让学生构建脉络清晰、条理分明、相互联系的乘法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运算能力,体会不同数域之间学习方法的一致性和可迁移性,为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形成做好准备的分析,制定了“主题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第四位老师从“学情分析”方面进行了汇报,在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之前存在哪些问题?能否将之前的知识迁移到本课中?并感受到乘法运算的一致性?一系列问题中对学生进行了前测调研,并根据前测调研的题目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    

         最后第五位老师在“典型课例”这一板块中从1、典型课例背景2、单元内容结构3、单元认知结构4、学习活动安排5、具体教学策略五个方面将乘法运算的一致性这一特征体现出来。五位老师针对不同板块的分析都表达了自己对分数乘法的理解,在不同板块的分析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乘法运算中蕴含的一致性。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陈雅丽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课例《三位数乘两位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知识的最后一个板块,是学生在认识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算法迁移和理解算理的,是小学阶段必算乘法的总结。本节课教学基础在理法结合,关键是知识间的迁移联通,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最后的探讨交流环节,三位专家高屋建瓴,对各位说课老师和陈老师的展示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每位说课老师都进行了一一指导。专家建议五位说课老师应该精诚团结,对说课内容精细划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质疑、思辨,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行者长成,为者常至,要想将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整体化、结构化、逻辑化,使有结构的教,有关联的学成为我们教学的常态,就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真正做到教中研,做中研,研中教,研中做,做到研究活动与教学活动同步进行,研究与实践融为一体,以研促教,教研相长,进而真正变革学习方式,使孩子的运算能力、推理意识等综合素养稳步提升。

  集思广益协同收益,博采众长教学相长。此次教研展示活动,为教师间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升的平台。无论是发言者还是倾听者,都有了一些新的收获,思想在交流中革新,观念在研讨中变化。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带着希望,深入理解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一直在路上。

阅读 50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