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输家庭教育-你有没有扼杀孩子这些“无用事”》

祎生平安
创建于2023-10-17
阅读 23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学校:敦煌市第三幼儿园

班级:小二班

老师:陈老师、龚老师、朱老师

编辑:龚安妈妈

班组:第一组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一个天使,他们都带着独特非凡的灵性,这种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性,是自然的。著名作家冰心曾经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呵护孩子的天性,就成了我们作为父母重要的责任。

       我们作为父母,不管怎么教育孩子,都应该把孩子的天性放在首要位置,让孩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空间。然而,有时候,很多看事人人都懂的道理,却仍有不少的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1、这些“无用事”你阻止了吗?

2、重视“无用事”的教育契机

3、好的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

    三分教是指教诲要适量。说教过多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具体说起来,父母应注意以下3点。

  第一,正确认识孩子的认知能力。根据发展心理学理论,孩子在不同年龄段会发展出不同的能力,超前教育往往适得其反。比如3~6岁的孩子才能养成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坐在教室听讲,如果让一个两岁孩子认真听讲,无疑是不切实际的。

  第二,用简洁、易懂的方式表达。为了让孩子爱读书,犹太人会在书中悄悄夹一块巧克力或擦上蜂蜜,让孩子第一次接触到书就形成“书本是甜的”这一概念。这在心理学上称为“首次感知”。对 0~3岁的婴幼儿而言,首次感知的经验如同白纸上画的第一条线。当孩子稍大一些,父母会问孩子,如果发生火灾,你会带什么离开?孩子的回答可能各不相同,但父母会启发他们:书本是最珍贵的财富,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偷不走的。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也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指出他错在哪里,以及如何改正。  

  第三,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他们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而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作用”就很重要了。建议父母以自己为榜样,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让其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七分等是指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天赋秉性、成长步调、敏感期等,等待孩子自我学习,让他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去失败、去成功。

      “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人体有一定的自愈功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所以,父母不要过于频繁地去纠正孩子的行为,给孩子自我学习和消化的时间。孩子的成长,需要时日和世事的打磨,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我们确实需要像农夫种地学习,尊重生命、尊重科学,耐心地“三分教七分等”,让孩子充分生长、好好成长。

阅读 23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