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养育孩子的本质是什么

玲玲
创建于2023-10-17
阅读 22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雕塑:养育孩子的本质是什么

    一个生命来到了,他孕育妈妈的子宫里,我们是多么欣喜,这个时候,这个小生命和妈妈连接在一起,呼吸在一起,饮食在一起,排泄在一起,情绪在一起,孩子依赖、仰仗妈妈而活,这种妈妈和孩子的关系我们叫共生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我们常说怀孕的妈妈要吃好喝好心情好,情绪的稳定就是最好的胎教。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终于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出生了,孩子和母亲就开始分离,我们看看从哪里开始分离?从身体开始!这个时候,吃饭你要自己吃, 你妈吃饭不再代表你吃饭,睡觉你要自己睡,尿尿你要自己尿,你妈做什么再也不能替代你了。所以我们说,这个时候我们身体上分离了。分离是一个生命成长的关键,大家说是不是?当然这种分离非常的稚嫩,在身体方面显得稚嫩,这个稚嫩指的是什么意思?这个稚嫩指的是那个时候还不能够完全分离,还有点藕断丝连,你会发现小朋友还要吃母乳。还和母亲有近距离接触,比方说小孩子嘴巴要吮吸母亲的这个乳房,然后获取乳汁,他才能活下来,大家同不同意孩子还不能完全独立?孩子开始独立之旅,身体上开始独立:他的呼吸、他的情绪、他的排泄开始独立。但是这个时候孩子和母亲还有一些部分是共生的。大家看什么是共生的?认知是共生的。我邀请两个人上来,一个扮演母亲,一个扮演孩子,来,你蹲下来,孩子。母亲向前一步,母亲,向前一步。当这个母亲跟这个孩子在一起,这个母亲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这个孩子就会怎么看待世界。这是零到三岁孩子最最重要的特质。我举个例子,如果妈妈们带孩子出去玩,遇到一只小猫咪,这个小朋友只有一岁,看到那个猫咪小朋友有点怕,妈妈说:你看,孩子,它好可爱,摸一摸,软软的!那个小朋友有没有可能性去摸? 这时候来一只大狼狗,小朋友怕不怕?妈妈说,没事的,孩子,你看,来摸一摸。小朋友有没有可能性就摸,有!如果这个时候来了一只老鼠,你妈说:啊!——小朋友怕什么?怕老鼠! 其实老鼠的攻击没有狼狗的攻击大,但是小孩儿为什么不怕这个狼狗怕老鼠?因为我妈妈传递给我的,所以我们在认知上是共生的。送给大家一句话: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跟孩子的互动一定要注意你传递给孩子的是什么?

    曾经丽红老师给学校的一个女老师做个案。我让她写他爸爸的形容词,她说我爸就是个老黄牛,一点都不懂得浪漫,窝囊废一个。丽红老师就让她蹲在妈妈的身边,拉着妈妈的手。这个母亲用手指着老公说,你就是个老黄牛,只知道干活,一点都不懂得浪漫,窝囊废一个!这个母亲连续对着老公说了几遍以后。这个女老师突然站起来然后就跑到他爸爸的面前,扑通就跪倒了。她说,丽红老师,这么多年我都在用我妈妈的眼睛看待我的爸爸!大家同不同意她这么说?各位有几个女儿会希望爸爸浪漫?有几个女儿会嫌弃爸爸只知道干活就是个老黄牛?女儿会有这个需求吗? 女儿没有!女儿只要爸爸回家给她带个棒棒糖,抱她转三圈。她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孩了。同意吗?当你出去玩的时候,爸爸把你扛在肩膀上,你就觉得你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孩子了,同意吗?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女孩的需求,但是这个女孩为什么说:我爸是个老黄牛,只知道干活一点都不懂得浪漫?也就是说在她很小的时候,她在认知上和母亲是共生的,所以她用妈妈的眼睛看了爸爸。来,伸出你的左手,拍拍左边家长的肩说:亲爱的,孩子越小的时候,他越是一块海绵。你给他污水,他吸收,你给他清水,他也吸收!零到三岁是一个孩子一生中吸收特质最强烈的时刻!再伸出你的右手,拍拍右边的家长说:嗨,带着觉知说话,你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形成孩子的信念,影响孩子的人生!


再接着我们说情绪共生,各位,我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妈妈在哭泣,一岁多的孩子会怎么反应?会不会哭?孩子会不会笑?是哭还是笑? 我告诉大家一个母亲在孩子面前哭泣的时候悲伤的时候崩溃的时候,孩子是不知所措的。如果你哭泣、你崩溃,你的孩子其实是进入非常绝望的那个阶段。所以我们说在情绪上,孩子是和母亲共生的,不会有孩子一岁多,妈妈在那儿哭泣,小孩在那儿那笑的。在情绪和认知上和妈妈还是共生的。

再接着这个孩子慢慢长大,七坐八爬,孩子开始爬行,我采访一下大家,当孩子带着四处爬,东摸摸西摸摸,你会怎么做?来,有请这位家长,请你充当一下临时的妈妈。孩子往前爬,哇~,前面有水瓶!再爬,前面有电插孔!再爬,前面有小狗狗!再爬——,大家发现了什么,你会带着担心、恐惧跟着孩子跑。经常有家长问:老师,我的孩子不好好吃饭,吃个饭都要我四处追!真是累死我了。还有一些孩子出去玩,撒腿就跑,一溜烟的看不到了,喊也喊不听。原因就在这里,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获得的经验是什么?认知的经验,就经验到了我在哪里,我妈就在哪里,我妈就在我裤腰带上栓着,孩子的世界里触摸不到边界,也不知危险。事实上,如果你这样带会有很多的隐患。什么样的隐患?我请一位男士来扮演青春期的孩子。大家看这个小孩一晃几秒钟之内长成了成人。现在你进入了青春期,你是青春期的小孩。你在爱自然生命力体系报名了晓平老师的研学营。你妈可不放心了,孩子,你在前面走,你妈在后面跟着,一边跟一边问:孩子,今天有没有学习?孩子,你要吃垃圾食品。孩子,你要早点睡觉。孩子,你交到了新朋友了吗?孩子,手机少玩一点。不停地问不停地问。 孩子,你有什么感受?跟妈妈分享一下。孩子,你早上几点钟起的床?你都吃了啥?孩子,上课你要多分享,你要多学点东西。妈妈着急地追上去,拉着他的衣角。保持住,立在这里,保持住。采访一下孩子,此刻你什么感受?你的想法是?各位你同不同意,现在很多父母就是这么带孩子的?各位有没有发现,这就跟你的孩子会爬的时候,你带的模式是不是一样?只是形式换了一下,他小的时候走路,孩子长大了,他到哪儿去你都牵挂着,各位是不是这样?好,我们再往下看,这个青春期的孩子长大了,恋爱结婚生子,有没有人会操心他们上班好不好,吃饭好不好?孩子有没有人带?带得好不好?我们身边有没有孩子结婚后,父母自带饭票帮助子女做家务带娃的?有没有辛辛苦苦带大头孙子还被嫌弃的?有没有婆媳关系紧张的?这个时候,我说我们的父母养育孩子就出了问题。为什么说出问题? 来,倒带。我们回到这里来,当一个孩子八九个月大他会爬行,爸爸妈妈你们在这里不要动,妈妈依偎在先生的这个肩头,微笑的看着孩子看着先生,大家看幸福不幸福?然后这个孩子转身,我向前爬,然后我回头看看我爸我妈,我再向前爬两步,我觉得离我妈远我就开始怎样?恐慌。我有点承受不了了,我就爬回去。爬回去在那玩一会儿。然后继续向前爬,刚才我爬的是三米远。 现在我就爬到了3.5米远,我会一点一点的离开我妈。随着我爬行,随着我不断地获得安全感。我累计的安全感越来越足,我离我母亲就越来越可以走得更远。大家看,孩子什么时候爬回去,怎样爬回去,决定爬的快还是爬的慢?决定爬回去在爸爸妈妈身上呆多久,都是谁说了算?都是孩子说了算。如果那个孩子爬着爬着这边有个阴沟洞,爸爸不放心了,那边有个阴沟洞有个土坡超越了我孩子的年龄,爸爸就把他抱到那个位置说:孩子,到那里。然后再回去搂着你的太太。看,这像不像放风筝的感觉,这时候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是父母就像放风筝一样,风筝在天上飞,你是原地不动的,你是中心,你是养育的中心,风筝是孩子,一根线在你手里。父母定定地在哪里,我们说父母就做到了港湾,陪伴守护孩子。但是如果我们的孩子爬起来,你们俩跟着担心一起跟着向前走。你看这就叫移动的港湾,是不是? 然后有一天追着孩子长大了,到了青春期,你还在用移动的港湾养育孩子,有的时候你说多了孩子就烦,一烦就各种折腾,这个时候我们放的就不是风筝了,我们放的就是洲际导弹!我们有没有听过或者看到过孩子躺平的?有没有孩子关在房间玩手机、睡觉,不出门的?妈妈说,孩子,你要出去玩一玩,你不能总呆在家里。小孩说,我不去,我不去。你会发现你左右不了孩子的行为了。这个时候我们说我们养育孩子失掉了主导权,我们就有了风险。记着,养育孩子像风放风筝一样,在他们未成年的时候我们和他们的关系是放风筝,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一定的空间,但我们依然牢牢地拽着一根线,掌握着养育的主导权!我这样说是可以的吗?

我们继续往下分享,我说到这里的时候马上我们很多问题就会得到解答。我们经常说一句话,你的问题不会随着我的解答变得减少,你只会经由你的成长开始变得减少。OK,现在,来到孩子的零到三岁,你会发现父母这个时候所有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全然的陪伴并关注这个孩子,大家同不同意我这么说?不能懈怠,为了养育他,你们几乎失掉自我。举个例子。你晚上下班了,你都累的要死,不想做饭想回家直接躺平,你想起孩子要吃,孩子长身体可不能马虎对付,你是不是拖着疲惫的身体也要买菜做饭?再比方说,你约好了今天你要去谈个合同,可是突然孩子发烧了,生病了不舒服,你现在还有没有心思谈合同?你会发现你所有的计划都有可能被打断,被谁打断?被孩子打断,是不是几乎完全失去自我? 你是首要任务就是呵护ta。这个时候的孩子几乎不谈什么规则,只谈什么?只谈给他一个健康的通道。什么是健康的通道,比方说这么大的孩子在那抠那个电线插座,我问各位危险不险?你根本不要教导他说,孩子这样是不可以的,你要怎样!我们家的规则是不能触碰危险物品!你这不是对牛弹琴吗?所以根本不要跟他说这些,你唯一要做的是,看你的孩子在抠插座,你用个宽透明胶布把那个插座封起来,然后找一点木块上面钉点动动,你让他去抠,所以你只有无条件的满足他发展的通道,几乎没有任何规则可言。如果你的孩子在那洗手,孩子去了半天都没回来,你突然发现,你家一瓶洗手液全不见了!你这个时候要叫教育他节约,没有规则可言。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不要这么浪费,就这一件事,把你家洗手液倒在N个瓶子里,一次就这么一丢丢,洗完拉倒。你会发现所有的都是给予他通道,以他为中心。我这样说可不可以?


再后来,你的孩子上幼儿园了,这个时候就有点规则了。自己的玩具自己整理,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你就给他建立规则,让孩子更好的社会化,走进社会和他人有一个良好的关系。再向前一步,孩子七岁了,上小学,好,我需要请一位家长扮演老师,老师站这里,手上拿一个笔记本。孩子看向老师!这么大的孩子看老师就像看待神一样。这就是孩子跟老师的关系。这个老师说话对这个时候的孩子来说是特别管用的,老师说不可以带零食来学校,然后有一天他妈说,孩子,你带点牛奶和苹果去。小孩说不行。他妈说这个没事的,牛奶和苹果不算零食。 你说牛奶和苹果不算零食,但是小孩说不行,我们老师说的!我们说这个时候孩子把老师当做权威。华德福教育里边说:孩子七岁的时候,需要一个权威, 那么这个时候所有的父母要做一件事,尽量让这个孩子多接近各个领域优秀的、成熟的、有魅力的成人。所以我经常会邀请带孩子上我们青少年品格必修课的家长,推动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上连接老师,跟老师多互动,跟老师合影,孩子会收获到满满的能量,不知不觉孩子就发生变化了!

在六岁之前,父母是孩子的全世界。但是到了七岁,你会发现孩子的世界除了父母,他的眼睛里开始看向了另外一个成人。也就是说,这个世界里不仅仅只有你们了,还有谁?老师!其他的成员!

这个孩子继续向前走,继续向前走,到了青春期,这个时候的孩子他还想看父母吗? 他还想看老师吗?我请3位青春靓丽的家长上来扮演同学、小伙伴!“来,同学小伙伴闪闪发光”,采访一下:孩子,你会看向哪里?老师说话还这么管用吗?父母说话还当圣旨吗?同伴关系成了成了这个阶段的重要关系,对孩子有重大的影响力。

这么大的孩子,可有意思了。 有的时候他明明喜欢你,但是他会给你划三八线。比如说他喜欢你,但是他偏偏弄条蛇一扔扔你脖子上,跟你恶作剧,表面上好像他在欺负你。实际上你都不知道他有多喜欢你。下面一个问题问各位:比方说五一,有的父母就带着计划带着孩子一起去旅游,野炊,享受他们的亲子时光,这样合适不合适?你已经不合适了,当你孩子七岁的时候,你们计划带他去野炊一起去旅游那个时候是OK的。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你还想像养育七岁的时候那样,带孩子去旅游,还一家三口出去野炊,我告诉你,小孩子不想,小孩最想什么?我们现场来问问孩子:孩子, 10月1号马上就来临了,你是跟爸爸妈妈一起野炊旅游,还是爸爸妈妈给你点钱,你跟朋友一起出去跟同学一起出去?我要告诉大家,大多数的孩子会选择同学。当然,也有孩子跟父母旅游,这种家庭一般家庭氛围都很好。 事实上,我要告诉大家,我们养育孩子要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的方法要逐步发生变化。而不是养育零到七岁的孩子和七到14岁的孩子,用的方法是一样的,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的方式要逐步发生变化,同时要逐步的给孩子更大的空间,同时逐步的退出孩子的人生舞台。

十岁八九岁的孩子,可以让孩子经常到楼下跟小区的孩子们一起玩了。然后十岁以后偶尔给他们两三个小时,让他们去找伙伴去了。十二三岁那个时候还很安全。

这就是我的青春期,接着向前一步,我就到了21岁,然后进入大学了,现在旁边站了一位女士。 我找一个长发飘飘的女士站在他旁边。大家看,一晃孩子恋爱了,他们有了自己的家庭还有孩子。

我们思考一个话题,那就是我们养育孩子的本质是什么? 有的人说养儿防老,其实防老挺好的。 有的人说,是为了光宗耀祖,其实也挺好的。但是养育孩子最本质的一条就是让我们的孩子经由我们逐步走进自己的人生舞台,这个时候他们离开你活的越好越独立,什么忙都不需要你帮,人家自己就可以把自己的小家经营好,你就是最成功的父母!即使你的孩子考上了清华,即使你的孩子读到了博士后,如果他还需要你的照顾,那也是一种成功,但也是不圆满的成功。大家认同吗?养育孩子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心理学家西尔维娅说天底下所有的爱都是为了更好的相聚,只有父母的爱是为了更好的分离。你跟你老公谈恋爱是为了干啥?更好的相聚!你跟你闺蜜走得很近为了啥?是为了更好的相遇。对不对?父母的爱,伟大的不求回报的,只是为了你走进你的人生舞台,只是为了更好的分离,没有所求,我说没有所求当然不排除你有期待,你希望你孩子考个好的大学,有个好的保障,这叫期待,但是你没有所求。这里面有几个人在养育孩子的时候这么说的:妈呀,这个兔崽子吃奶粉花了我这么多钱,我把每一笔尿不湿的钱奶粉的钱都记上,等这个小孩长大了他得还我!谁这样做了?如果你的孩子上大学但是你经济紧了一点,你砸锅卖铁都会供他上大学,同不同意?这就是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所以纪伯伦说:孩子,他其实不仅仅是我们的孩子,他也是宇宙的儿女。他和我们的关系是离弦的箭。孩子经由我们,他终将要射出去。 所以他们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他们不属于我们,他们属于他们自己,也属于他们的未来。


其实,我们人类在这个部分做的时候还是很弱的。 我举个例子,你看那个大熊猫,那个大熊猫逗小熊猫玩。可亲密了。有一天,大熊猫决定给小熊猫去找一点嫩竹叶。结果他找来嫩竹叶以后找不到小熊猫了。他抬头一看,小熊猫爬到竹子上面吃嫩竹叶去。熊猫妈妈看着他,然后低头转身离开,再也不回来。为什么?他知道我的使命结束了完成了!但是你看我们多少父母。孩子都读大学了,或者都已经成家了,还在关注着孩子,成了孩子的贴身保镖。请你从孩子的世界得体的退出。

孩子两三岁的时候,请你从孩子的餐桌上退出,孩子四五岁的时候,请你从孩子的房间里退出,孩子小学了,请你从孩子的作业中退出,孩子青春期了,请你从孩子的隐私中退出……

曾经有一个案例:有一对夫妻。 他们的孩子属于那种容易躺平的一个男孩。 后来这个男孩结婚了。这个男孩跟他妈妈他们住在一起,丽红老师就对这对夫妻说,结婚是你儿子的一个新的转折点。你原来没养好,现在他有了女朋友,他已经进入婚姻,这一天好重要,原来这个孩子不咋成熟,也不做家务。处于半躺平的状态,然而结婚是他大喜的日子,这一天必须要让他意识到他已经跟过去不一样了。所以丽红老师给他们的建议是:别担心他,在儿子媳妇两个结婚进洞房的那一天,你们半夜三更拿着你们的细软就走掉,就他结婚的那天晚上。你俩就悄悄搬家,暂时买不起房子没关系,去到那个小区里去租一套房子。丽红老师要让这个孩子醒来的时候一回身,我爹我娘呢?找不到了我爹我娘。他们离开我,去另外一个地方去住了,这个时候你拖地还是不拖地?要不要自己给自己烧热水喝?衣服要不要洗?饭要不要自己做?菜要不要自己买?碗要不要自己是洗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就是要告诉他:结婚就意味着你独立了,我再也没有责任为你付出了,我的任务使命结束了!拍拍左边的人说:这就是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孩子是一支离弦的剑!拍拍右边的人说:让我们为了孩子修为自我,用我们的爱将我们深爱的孩子推向世界,这才是成功的父母。

阅读 22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