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总有这样一个地方 在无意中保留下百年的痕迹,那里是城市最初的回忆,不经意间就成了这个城市鲜活的标本。在上海,这个地方叫思南公馆,被誉为上海的一座文化地标。思南公馆是上海著名的近代花园别墅集聚之地,其独特的建筑风貌以及历史人物的驻足,为思南公馆赋予了一丝传奇色彩,对于老一辈的上海人而言,这条路俨然成为了不可替代的“上海”。漫步今日思南公馆,花木扶疏、梧桐掩映、琴音悠扬。人们不只惊叹于海派老屋的精致大气,更可以在历史风貌保护与现实开发利用之间,管窥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她已成为上海市中心集人文、历史和时尚底蕴于一身的独特风景线。
思南公馆, 上海的一座文化地
上海的思南公馆位于黄浦区思南路旁,一到夏天两侧人行道上枝繁叶茂的粗壮的法国梧桐树,环抱成一条绿荫蔽日、华盖如伞的绿色拱廊,显得十分静谧和幽雅。思南路是一条人文气息,历史底蕴浓厚的马路,是上海滩上一条浸染海派神韵的美丽的林荫道。
思南路旧称马斯南路,1914年,法国人修建了这条道路,并为了纪念音乐家如勒马斯南,而将之命名为马斯南路。1946年改以贵州省思南县名命名,沿用至今。从马斯南路到思南路,这条马路已有百年的历史。人称:百年思南路。
这里原来是上海县城西门外的一片乡村原野,逐渐演变为现在的花园洋房住宅区,汇总具有欧陸风格的一栋栋形态各异,建筑风格不同的花园洋房。这里曾是许多文人志士、近代革命家以及国民党将领、高级军官的居所。周恩来、柳亚子、梅兰芳……不胜枚举、掷地有声的名字篆刻在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之上,留下了他们生活、工作的印迹,也见证了一段段风云变迁,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思南公馆街区东起重庆南路,西到思南路,南面临复兴中路,北至花园别墅群的边界,整个项目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涉及保留保护的老建筑51幢,其中37幢先后被确定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上海近代曾出现10种住宅建筑类型,除石库门旧式里弄住宅和高层公寓两种类型的住宅以外,其余8种住宅建筑类型都在此展现,如:独立式花园别墅、联体式花园住宅、联排住宅、新式里弄住宅、花园里弄住宅、多层公寓住宅、外廊式住宅、带内院的独立式花园住宅。思南公馆共有四个功能区,包括思南公馆酒店、特色名店商业区、思南公馆公寓和企业公馆。无论是购物还是品尝美食,自住还是待友,办公亦或商务应酬,思南让你足不出“馆”,便可完成所有生活诉求。
修旧如旧,用心打磨原汁原味
百年时间,再永恒的建筑材质也会被淹没在浩瀚的磨损里,历经近百年风霜,思南公馆区域已是沪上典型的“72家房客”模样,早不复当年容貌。
1999年9月,上海市政府提出进行历史建筑与街区保护改造试点。思南路项目被确定为上海市四个试点项目之一,一座尘封的建筑宝库大门,缓缓打开。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迁出了很多居民,划出了一个保留老房子但全新修缮的区域,命名为“思南公馆”。思南公馆的保护修缮工程整整花了十年时间,前5年是立项、调查和置换的前期工作,后5年是精心修复时期。从1999年年底启动至2010年10月正式对外公众开放。真所谓是“十年磨一剑”。
“思南公馆这些老建筑,不仅仅是一幢幢房子,更已成为一座城市的记忆。”为完成最大限度的修缮和保护性开发,重现风貌、重塑功能,还原项目的历史风貌与文化气息,修复思南,比再造一个思南更难。精雕细琢的修缮,是改造思南公馆唯一负责任的做法,准备工作做到极致。清一色的专业团队与专家领衔规划,展开整个区域的历史文化调研,找来近一个世纪前的所有建筑图纸参考。
独立式花园别墅的修缮,不论从建筑的外在形式和内部格局,甚至细部的装饰都本着修旧如旧、原汁原味恢复当年的历史风貌。修缮工作的细致达到精雕细琢的程度。如:对砖木结构进行加固更新,并达到7级抗震标准。恢复红瓦屋顶、用卵石贴面浅灰色墙、深黄色门框、赭色百叶窗、深咖啡木门、粉红色地砖等。连老式的铸铜把手和插销、五金件、天地锁等都按当年式样特制。楼梯的扶手、门上的装饰条、门楣的雕饰、木地板的材质和颜色、顶上的石膏线、壁炉形式和绿色小瓷砖等等,每样细物都如同刚刚从历史中苏醒。花园也养护得郁郁葱葱,林木繁茂、爬山虎缠绕墙面,映衬、烘托这花园洋房的当年风姿和神韵。修旧如故的焕新,让这一片花园洋房彻底地“活”了起来。
十年艰辛,要做有生命的建筑
思南公馆的改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改造模式:以历史街区的标准进行保护规划,保护更新后的项目,成为一片具有生命的、“活的”区域,而不是平日人迹罕至的独栋“蜡像”。
思南公馆地处上海黄金地段,又是美丽的珍稀花园别墅,商业价值不言而喻。思南公馆项目之初,也有以为要修复出卖的,也有认为可以十年二十年长租出去的,但上海早定下原则,思南公馆绝不出售,不能成为私产,必须向全体公众开放,供公众欣赏、休闲。思南公馆的产权全部掌握在永业集团这样的国企手中,一寸也不卖,一个百分点也不转让,这才保证了这张上海的“留改拆”的闪亮名片。思南公馆是公共的,她向全社会敞开大门,一改旧时的“公馆”为官府公建、达官贵人们私居的“原义”,而吸引着南来北往成千上万的普通人来这里聚集、游览、享受,成为上海文化的一个公共空间、一处公益地标、一张崭新的公民“名片”。 十年前思南公馆试营运的第一天,就向公众开放,据不完全统计,开放十年来,少说也接待了数以千万计的各地各国游客,成为老百姓近悦远来的一片乐园。
修缮完成后,思南公馆区域各种建筑风貌百花齐放,各种建筑风格集中的商业街区全天候开放。陆续开发的部分商业项目,也让这片街区在浓浓的文化气息之余,吸引更多人前来漫步,用更为市场的方式来保留、改造、后续开发再利用。人们可以看到,思南公馆的模式更像一个开放式的、展示上海近现代文化的露天博物馆。这里有建筑的历史、景观风情、文化底蕴和现代时尚。这也是沪上老洋房“生命的延续”
文化思南,打造城市文化空间新样本
思南公馆是公益的,她的公益性不是一般的慈举善事,而是凸显出她的“文化思南”的灵魂。近几年来思南公舘一手打造“文化思南”,思南公舘的文化品牌活动丰富多彩,提升了思南公馆的人气,形成了浓郁的书香氛围。
品质阅读常态化,激活升级上海书香生态。思南读书会的雏形和缘起,是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的延伸。五年多前思南公馆承办了部分国际文学周活动,当时来沪的作家阿城看到读者秉烛夜游、手不释卷后,由衷感慨“向文学致敬”。一年365天,“文学周”以外的日子怎么办?能不能办一个常态、开放、免费的读书会?这个点子迅速获得各方认同,思南读书会品牌就此诞生。每周一次的思南读书会已经举办了300多期,5年来,思南读书会,思南书局露天集市已经汇聚了数十万的阅读者。
思南路上的这片梧桐树影也在无数海内外文学名家心中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英国作家大卫·米切尔将自己在这里的经历,写进了长篇小说《骨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作家毕飞宇曾笑言:“你们在上海,也许不知道思南读书会在全国的影响力有多大。作为一个写作人、一个热爱文学的人,如果不来一下,‘虚荣心’就得不到满足。”略显夸张的玩笑话,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思南读书会的火爆程度。
唤醒海派老宅的创新活力,“文化思南”渐成“爆款”。如今,“思南”已打造成为有时代特色和海派背景的文化品牌。“文化思南”这张上海的“新名片”,衍生出了《思南文学选刊》、思南书局快闪概念店、思南书局实体店、思南赏艺会、思南美学课等一系列品质文艺沙龙,“书香思南人文中轴”日渐鲜明。这片掩映在梧桐树下的老洋房,在梳理历史文脉、做厚人文内涵的基础上,逐步由商业载体向开放共享的公共文化平台转型,打破了人们固有印象中对精致“老洋房”的“高冷”认知,打出响当当的“文化思南”专业牌、作家牌和国际牌。
思南公馆变身文艺欢乐场 ,演员竟在大雨中起舞。2018年5月1日下午,如注大雨不期而至,在思南文化广场上驻足的人群,纷纷躲到咖啡馆与连廊下。这天下午,原本还有“思南城市艺术空间”最后几场户外表演。不少人以为表演要因大雨而延迟或取消。没有想到,雨中突然传来一个欢快的男声,一位表演者背着带着12件乐器的装备,撑着雨伞,在雨中边演奏边唱起来《雨中曲》。原来,意大利艺术家嘎里罗不愿意让大家失望,仍然按原定的演出时间冲进了雨中。此时,人群中爆发出了如雷般的掌声和欢呼声,躲雨的观众被深深感染,不少人冲进雨中跟着旋律跳起舞来。这一幕成为“思南城市空间艺术StArt Festival 2018-上海城市空间艺术节”上最让人感动的瞬间。
人们似乎永远都可以期待,思南IP下一次的延伸与发酵----从思南读书会、思南书局的书香萦绕,到思南城市空间艺术节、思南赏艺会的演出普及,再到思南美学课、思南影像沙龙、思南纪实空间的创意开拓,以及海派旗袍思南之家、海上思南市集、思南街角之声、思南摩登复古季等一系列有声有色的策划。尤其是每一年都要举行500场左右的公共文化活动,累计已经开展了数千场……思南公馆的文化内涵已经充实,她的文化影响力已经走出这5万平方米的街区,以“思南读书会”为代表的“文化思南”,还远涉重洋,远飞法兰克福,去欧陆大地打响了名牌呢!思南路日益成为城市旅游新地标、全民阅读金坐标、公共空间文化活动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