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调动多元主体,尝试使用多种媒介教学”
——沙区教育科研月第四协作组    第26小学专场课例展示

创建于2023-10-17 阅读3017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实现“美好教育 幸福沙区”育人目标,以沙区教研室提出的“科研兴区、科研强师、科研促教”为导向,2023年10月17日,乌鲁木齐市第二十六小学代表均衡发展第四协作组开展了以“调动多元主体,尝试使用多种媒介教学”为主题的教育科研月课例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展开语文、美术学科课程资源的介入和融通教学。

  首先是郝蕊琪老师带来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本节课郝老师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

  随后美术高萍老师根据语文课的这首词,把学生带入画中氛围,让学生通过手中的笔画下这个意境。高老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安排课程结构,从美术学科的角度,引导学生记忆理解古诗词,通过画笔学生在特定文化情境中了解中国文化不同形式的美,最后书法老师带着学生写下这首词。

  诗是画的升华,画是诗的形象;画是诗的形式,诗是画的内涵。诗画一体,画诗合一。正是基于这一前提,郝蕊琪老师引导学生走进诗中,在学生对诗有了一定的了解,进而展开了联想、想象,感受到了诗的意境。

  接着高萍老师指导学生对诗的形象进行绘画式的展现,以感受诗的形象美。通过古诗配画的创作,使文学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老师们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再现西沙江的美。

  随后两位老师对本堂课程的设计思路及意图进行分享。

  本次课例展示让老师们意识到学科融合既是一个独立的教育目标,也是实现其他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学科融合实践活动也应该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从初级到高级,促进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和交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性、有价值观、有社会担当的综合性高素质的人才。我们期望学科融合在未来的发展中,越来越成熟和完善,并给我们的学生带来更加福音的教育。

乌鲁木齐市第二十六小学

2013年10月17日 

阅读 301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