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非遗文化代代传 落实创新举措是关键

宁静致远
创建于2023-10-17
阅读 23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前往了全国多地考察文化胜地、历史古迹,并反复阐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中国有众多体现历史传统文化的遗产遗迹,它们承载和体现了世代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坚强执着等可贵的精神,它们是人类史、文化史、文明史的见证,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保护好、挖掘好、管理好、运用好它们,如正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传承好,还要在心里传承好。

       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我们应当树立保护意识,从加强宣传、制订法规、组织活动等方面加以保护。地方政府应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利用各种有效地宣传手段,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深入人心的自觉意识;根据实际制订地方性法规,确实守住保护文物的底线;各级各部门和文物保护有关单位,可组织研学活动或其他形式的特色活动加以宣传,让人人敬畏历史、敬畏文化。

      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遗产,要加强监督管理。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的身份逐渐从“草根文化”到国家“文化象征”的转变,并且被赋予“民族文化基因”的意义,每一个历史文化遗产遗迹都好比是中国历史文化成果宝库中的一颗璀灿的星星,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其源起和发展的历程都值得记录和保存,尤其是面对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知不觉中濒临“灭绝”的现象,我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管理和保护,并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专项的档案资料永久保存,让世人和后代寻据可查,并为后人继续进一步延伸拓展其价值提供基础性资料。只有从制度、建设、监督等各方面加强管理,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在硬件和软件上支撑起保护的“双屏障”,从而在世代相传的历史长河中有效地控制损坏和遗失现象和风险。

       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遗产,要充分挖掘其价值。如果历史文化遗产只注重保护和传承,那便不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价值,久而久之,将失去它“活的灵魂”。中华文化传承了几千年,特别是在数字信息时代,科技与经济都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融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中的事物变得无限丰富多彩,作为时代新人,我们更应当抓住大好时机,用大数据时代带来的生机与活力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质的飞跃性发展,首先要有创新意识,用开放和发展的眼光审视和思考问题,比如可以用“采旧融新”、“中外结合”的思路,引入多元素融合发展的创新做法,创造条件、提升品味,或者结合各行业、各领域的特色元素充分挖掘其价值,把我们传承的特色文化打造成具有“新、特、尚”五彩斑斓式的灿烂,从而让其原有价值不断得以“出圈”。同时,要注重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想象,比如,统筹好文化遗产遗址与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地方特色相结合的方法,既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又能充分有效利用其价值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总之,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件事上,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不无道理,我们应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确实保护和传承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贝”---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不能把它们一不小心“弄丢了”,也不能让它们像僵尸一样永远只是“沉睡”着,而是应该赋予它们时代的音符、新人的智慧和特色的元素,这样,非遗的价值才能更高,路才能走得更远。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用实际行动共同保护和传承好这块“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岩市武平县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服务中心吴新容)

阅读 23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