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美食文化——城南烧饼

茜妈咪
创建于2023-10-17
阅读 46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管子·牧民》中说:“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为让我们对家乡有更多的了解,对家乡文化有更深入的探寻,我们班开展了“家乡的美食文化”项目化学习实践活动。

古运河畔,海陵小城,作为青墩文化发祥地,江海文明的源头,有着许多悠远的传承。网络时代,海安美食,作为海安的名片之一,越来越被大众熟知。曲塘羊肉、沙岗猪头肉、李堡百页、老坝港小黄鱼……几乎每个镇都有属于自己的招牌美食,我们第五小组经过讨论,准备研究海安美食——城南烧饼!

烧饼,是海安本土最传统的早餐食品。

  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烧饼,其实在中国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而且烧饼起初不叫烧饼,更不是中国人的产物,烧饼原来叫“胡饼”起源于西域,于汉代引入中国,后历经几个世纪的改良,在隋唐最为兴盛。                                              

       最早关于烧饼的历史记载出自于《续汉书》“灵帝好胡饼”同时也证明,胡饼是从西域引进中国的。不过,后来一些出土的史料也证明烧饼的出现远比续汉书要早的多,在东汉初年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的时候,就有了烧饼的身影。而且两汉对西域的交往比较频繁,有关“胡”字的饼类食物很早就被记录于汉代食谱上了。

  当然了,烧饼正式被叫作“烧饼”则是在北魏时期。《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最早的农学书籍,里面详细记载了烧饼的民间流传,以及当时烧饼的具体做法,而资料证明,此时的烧饼,正是两汉时代的胡饼。原因嘛,与北魏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有关,为了避讳改成烧饼。

城南烧饼作为烧饼的一种,也在不断地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香酥脆著称。

       相传清末慈禧太后一天晚上梦见一种饼,外酥里脆、威香可口、非常美味。于是遍寻宫廷和民间,无人能做出梦中的美味。后来雅周一位老先生带上盘缠、做烧饼的炉子和饷子赶到京城,给慈禧做了烧饼,慈禧吃了赞不绝口,封官赏金,自此雅园烧饼名震一时。      

      城南烧饼师傅,从事烧饼制作30余年,坚持雅周烧饼的传统工艺不变,温水发酵,揉酥入面、草炉烘烤,将芝麻和葱油的香味完全释放出来。再配上一碗秘制香料的豆腐脑,香味弥漫在唇齿之间,让人食指大动。

制作烧饼看似简单,其实也是包含了很多复杂的操作步骤!

我们小组全体成员,相约在城南烧饼店,一起学习烧饼制作!擀面,抹油,撒芝麻……我们沉浸在美食制作的欢快中。

每天的清晨和傍晚

  烧饼散发的酥香

弥漫在海安的大街小巷

小小的烧饼

凝聚着海安人对传统文化的的热爱和喜欢

经过这次项目式学习的亲身体验,我们收获满满,城南烧饼已深深注入我们的心中。

      我们会积极弘扬海安美食,做海安美食文化的传承者。

阅读 46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