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敦煌市幼儿园
班级:中九班
制作:何宸宇爸爸
审核:王老师,刘老师,何老师
如此好的习惯,孩子只是“三分钟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遇到困难,孩子就习惯性的放弃,不愿坚持,我们该怎么办?
一、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内驱力”可以分为3种: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指的是一个人渴望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需求。即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求知的欲望。
认知内驱力既与学习的目的有关,也与认知兴趣有关。
当孩子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此来推动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而具有认知兴趣或求知欲强烈的孩子常常会废寝忘食,津津有味的去学习,并从中获得很大的满足。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内驱力,不需要刻意培养,父母和老师别去破坏就好。
限制孩子探索,或用负面的言行回应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进行无意义的重复性学习,比如惩罚式抄写;学习难度过高,孩子怎么都学不会,从而倍感受挫;从不鼓励孩子等,这些行为都会破坏孩子的“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指的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某项工作、做出贡献、取得成就、赢得社会地位的需要。
从长远来看,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追求“成就”的动机,它促使孩子把学习目标指向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和成就。在学习期间,这种动机会使孩子努力地追求优秀的学习成绩和较高的排列名次。
“认知内驱力”是直接的学习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间接但更持久的学习动机。
在教育孩子时,培养孩子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是激发孩子“自我提高内驱力”的有效措施。
但是过分强调“自我提高内驱力”会助长孩子的功利心,使孩子过分追求成绩和排名,而降低对获取知识本身的兴趣。
所以,我们需要将“自我提高内驱力”和“认知内驱力”结合起来,使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一起发挥作用,促进孩子热爱学习。
附属内驱力:指的是个人想获得长者或权威的认可、赞许、取得应有赏识的欲望。比如,一个孩子会为了赢得父母和老师的认可而努力学习。
三种内驱力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在年龄较小的孩子身上,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大一些的孩子注意力会从成人转向同龄伙伴,这期间,来自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
明白了三种内驱力在孩子学习上所起的作用,家长就可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注意引导,在合适的时间有意识的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二、和孩子谈谈你的经历
如果总是讲大道理的话,孩子会觉得无聊,而且很难感同身受,甚至在时间长了之后,会产生逆反心理,感觉到烦躁。
家长可以讲述自己小时候没有坚持的经历,通过真实的经历来让孩子明白你为什么希望他避免放弃。
家长要确保这些经历听起来真实,而且是发自肺腑的感受,否则不仅不会感动孩子,反而会让孩子感觉这是家长在抱怨和批评自己。
当然,家长需要明白的一点是,这不一定百分百有用,如果孩子没有被打动的时候,也不要恼羞成怒,而是接受事实,并且尊重孩子的意愿。
三、探索什么对孩子真正重要
尝试着进入孩子的内心,并且帮助孩子一起探索什么是真正对孩子重要的东西。
家长在帮助孩子寻找的时候,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提问,这样会让孩子产生思考,进而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此外,还可以用问题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寻求帮助:“你看父母在这件事情上可以怎么帮助你呢?”
总之,家长需要记住,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具体的问题可以根据情况自己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