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走进孩子内心,从倾听开始

用户9254270
创建于2023-10-17
阅读 147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00:00
08:53

  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曾说过:倾听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不会倾听孩子内心的父母,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盲目的和无效果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面临着不同的困惑与烦恼,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想找一个他们认可的人来诉说,而父母是孩子的最佳沟通对象,也是孩子最好的听众。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的想法,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作为父母,你是否只关注如何能让孩子听自己的话,却从来没有想过“你说话”和“孩子听话”应该是一个双向沟通。而在沟通的时候,不仅是孩子需要听,父母也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

▲与孩子建立联系

  我们来假设一个场景:孩子兴冲冲的回家想向你讲述在学校的趣事,可是你要么拿着手机边看边听,要么告诉孩子自己很忙,你觉得孩子还有下一次和你沟通的机会吗?我们可能还要责怪青春期孩子回家不与自己沟通,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和孩子建立了连接这个渠道。当孩子在讲述一件事时,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专心致志的去听,会让孩子感到重视。

▲听比说重要

  亲子沟通,听是首要的。通过彼此倾听对方的想法,给予对方最大尊重的同时,也在不断鼓励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听比讲道理、说教更重要。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安慰方式,就是给予孩子表达的时间,当听到孩子的想法可能比较幼稚时,不要急于去纠正,不要随意打断和主观评价。先听他把话说完,孩子在说完话的一刹那,内心已经得到了滋养和疗愈。

▲孩子比事情重要。

  我们经常听说一句话,叫做“对事不对人”,也就是说,我们不去因为某件事情而否定或评判一个人。但是,当我们倾听孩子的时候,另外一个视角也很重要,那就是“关注人而不是事”——“先心情后事情”

        比如:孩子在考试中失利了,她感到很难过、伤心、失落,甚至感觉整个世界崩塌了下来,这时候,家长在旁边不停的问:“你为什么考砸了?怎么会这样?为什么别人能考好,你就不行?”或者:“你就是懒,活该考的不好。”…… 孩子感觉到被否定,觉得自己不行做不到,容易陷入到一个低自尊的恶性循环中去,因为她感觉成绩比自己重要,觉得只有考试成绩好才能换来家长的拥抱和赞扬。

        如果孩子经常被否定,他慢慢就会知道,和父母交流是不安全的,是会被否定、指责和批评的。于是他就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想法,把父母关在了心门之外,父母不再有机会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们要通过倾听孩子传递的信息,捕捉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去倾听孩子,去跟随孩子的感受。如果此刻孩子感受到被看到、被允许、被理解,孩子就会自由轻松地表达感受,而不受任何压抑或否定。

        孩子比事情重要。如果父母可以让孩子信任,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那么无论在外面遇到什么事情、什么打击、什么挫折,他都知道,还有父母会给他支持,还有家这个温馨的港湾可以给他停靠。

▲倾听孩子需求

  孩子对家长来说,通常有哪些需求呢?

        “表达、被爱、陪伴、支持、理解、接纳、肯定、鼓励、信任、欣赏、关心、尊重、关注……”每个孩子,内心的这些需求都需要被倾听到,只有被倾听到,沟通才成为可能。

        我们一起来看看馨儿妈妈是如何倾听孩子的需求:

        馨儿从学校回来,非常失落的跟妈妈说:“妈妈,我们宿舍的一个女同学特别讨厌,总是乱用其他人的东西。有一次还把我的闹钟拿走了。”馨儿开始抱怨这女同学的种种不是……

        妈妈的做法:没有打断她,也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等她发泄完,妈妈问:“是不是这个同学拿你东西,让你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尊重,你很生气啊?”

        孩子:是呀,妈妈她太讨厌了。

妈妈:那以后你想怎么办呢?

        孩子:我不想把这件事情告诉老师,可是我一定要找他好好聊一聊。

        ……

        又过了一段时间,馨儿回来非常开心的跟妈妈说:“妈妈,那个讨厌的女同学,我跟她聊完之后,她再也没用过我的东西了。”

        馨儿对同学未经其允许用她的东西,感觉很生气与失落,妈妈给予了她充分表达的空间,理解、接纳了她的感受与需求。馨儿跟妈妈倾诉的需求是:倾听、陪伴、理解、接纳。当她的需求被倾听到时,自身就会生发出不一样的力量来。

  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暂时抛开事情的对错,而仅仅是专注地倾听,倾听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和感受,孩子会感觉到被尊重、被接纳,觉得自己很重要、有价值。这种情况下,孩子是愿意和我们沟通的。走进孩子内心,从倾听开始。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阅读 147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