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师道寻根圣人故里  强国之路学思赋能

义米
创建于2023-10-16
阅读 328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师道寻根至圣故里  强国之路学思赋能


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师德涵养主题培训暨课题开题指导活动

学习简报(第一期)

【卷首语】

至圣故里,地灵人杰。先师之言,情真意灼。

知诗明礼,学不厌多。食无求饱,谨言好学。

松柏苍劲,大志焉夺。为礼须敬,君子怀德。

积善乐施,相交非恶。推其长者,言信行果。

待人以宽,自厚薄责。入孝出悌,事亲不辍。

忠在社稷,树人立德。仰望至诚,循道而作。

任重道远,上下求索。守心璞玉,师向楷模。

仁者爱人,五育融合。诲人不倦,知而不惑。

因材施教,彬彬远野。德才兼备,雄阔谦和。

秋收冬藏,时代新歌!


【第一篇章】专家领航

  10月16日上午,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师德涵养主题培训暨课题开题指导活动在至圣先师孔子故里举行,会议邀请了齐鲁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林松柏做《何以优秀——提升管理能力,服务教育强国》的报告,齐鲁师范学院副院长张兆明主持会议,并做总结。


专家简介

  林松柏,男,1966年6月出生,现任齐鲁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博士、教授,山东大学博导;兼任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学术委员会委员、师范专业认证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类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教师教育学会会长。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高等教育管理与教育学研究,在《中国高等教育》《理论前沿》《教育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和山东省教研课题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

内容概述

       1.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

       核心词句: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意义、建设教育强国的本质特征、建设教育强国的重点任务、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

       2.明确工作规则

       核心词句:工作汇报、会议、公开、执行与反馈、绩效评价

       3.创新理念方法

       核心词句:强化党的领导、回归教育本质(立德树人)、更新理念、转变思维、方法科学、提升自我修养

【第二篇章】心得感悟

       林书记为我们齐鲁名校长主题培训开课,三个多小时的时间,让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深入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从理论指导实践,办学育人的核心素质修炼、学校办学思想特色形成与实施策略、学校特色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思考、校长的角色职责和使命、创新理念方法等为我们作了理念超前、发人深思的讲座。

      梦燃初心,一路芳华。我们追溯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外在效应,但更重要的是,教育需要向内,我们在澄澈的心境里,获得教育的智慧。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盖莹)


       聆听了林松柏教授关于《何以优秀——提升管理能力服务教育强国》高屋建瓴的先进理念、育人思想报告。他以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重点讲述“习总书记对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引发现场的共情和共鸣,大量的案例讲述和思考发问,让我更加体会新时代教育要始于真,行于实!

      建设教育强国以优秀的自我去实现“教育走向现代化,教育理念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而这就一定要把教学改革的核心,从基础教育做起,以此为基点,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用专业力量的支持达成教育质量的提升,来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

       林松柏教授讲到:建设教育强国的重点任务,要着力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还有他的“产出导向OBE模式”的理论分析,更是体现了让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来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在听学思考中,进行了深刻认识和反思。第一,创新理念方法,敢担当,善作为。第二,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明确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第三,回归教育本质,把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内概念和价值观念,坚持把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作为教育的生命线。第四,围绕习总书记对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通过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坚持《新课标》下的新理念的呈现和落实。

       感谢齐鲁名校长这个学习成长的平台,感谢齐鲁师范学院的高端引领,今天下午的整个学习过程在不断的豁然开朗中,真切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理念改变。使我对教育强国的再理解,对优秀自我的再认识,对教育价值观的再提升都有了很大的促进。更让我收获和最大的提升是:学到了让教育教学站位理论的高度,让“志业精神”更贴近教学的点滴与始终。建设教育强国必须用科学的管理能力,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理想信念,去一步步确立教育价值取向和追求。助力于教育的“为未来育人,育未来有用之人”。

       独行快,众行远,今后,我将林教授《何以优秀——提升管理能力服务教育强国》报告的精神,和本次培训的所学所获,传达给燕小集团的每位教师,引领全体教师站位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把最终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点燃、启蒙、激发、照亮每一个师生的时代音符,用勤勉的态度和行动使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让他们个性张扬,各绽异彩。

(济南市历下区燕山小学教育集团   高红燕)

  今天我们再赴历史文化名城——济宁曲阜,参加2023年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师德涵养主题培训暨课题开题指导活动。下午认真聆听了齐鲁师范学院林松柏书记作题为《何以优秀——提升管理能力,服务教育强国》的讲座,林教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明确工作规范、创新理念方法三个方面,为我们带来一场精彩的教育讲座。

       讲座中,林教授重点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新时代背景下,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意义、本质特征、重点任务以及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六个方面,林教授的讲座让我们对习总书记论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林教授在明确工作规则和创新理念方法讲座中,结合案例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方法规范,对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如何开展等深入解读。

       作为新时代的校长,通过培训学习拓宽教育视野,更新教育理念和理论知识结构,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方法,让教育更好地回归立德树人。工作路上,唯有见贤思齐,日进励行,方能成长。面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也唯有不忘初心,敢担当,善作为,方能不负时代使命担当!            

(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万莉)

  今天下午聆听了齐鲁师范学院林松柏教授《何以优秀——提升管理能力,服务教育强国》的报告。林教授以其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证、明确工作规则、创新理念方法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管理能力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管理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强国战略。

       林教授谈到一个优秀的教育管理者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这些素质是提升管理能力的基础,也是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关键。尤其在提升管理能力的创新方法中强调,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以党建引领教育教学;要回归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深刻理解教育是人的生命的教育,善于总结经验,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和方法;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时代大先生;要勇于创新,更新理念,敢于突破,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完善评价机制,树立标准治理理念,实现无标准不考核,无标准不评选;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林教授还分享了他在管理工作中的一些成功案例。这些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提升管理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实践、反思和改进。同时,还要关注国内外教育管理的最新动态,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济南市天桥区京师实验小学  孙敏)

  林书记做了《何以优秀——提升管理能力,服务教育强国》的专题讲座。林书记从“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的理论讲起,从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论述,提出教学中要回归教育本质:立德树人;更新教育理念:要有志业精神;永葆激情,工作勤勉,做有抱负、有情怀,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好教师。最后,林书记寄语全体学员“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恒心者常有,而恒行者少矣,能不戒哉?选择奉献教育,就要尊重生命、遵循规律,从点点滴滴做起,有恒心且有恒行,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远未到拼天赋的地步。大哲学家尼采进一步指出,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相信坚定和实干的力量,只要别躺平,愿意勤勉努力,“只管耕耘,莫问收获”,功就不会唐捐。

(济南市莱芜区吐丝口小学  李金之)

  办好教育、做好校长,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答卷

       在这个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秋季,我们齐鲁名校长一行再次齐聚孔孟之乡开启新一轮的学习。

       10月16日下午聆听了齐鲁师范学院林松柏书记题为《何以优秀——提升管理能力,服务教育强国》的报告。报告既有高屋建瓴的政策解读理念引领,又有细致入微的方法指导,对于一线的教育管理者来说,这场报告很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意义。

       作为校长,何为优秀?唯有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提升自我修养,强化自身学识,提升管理水平,用心服务于师生,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才能称之为优秀;当好“首席教师”,矗立人格标杆,培养好“育人的人”,成为老师的精神领袖,做到共情、感召与示范,规划教师们的职业发展,引领一群人,专注一件事,才能称之为优秀;带好管理团队,识人用人待人全人,公正公道、出以公心,用人所长,成人所信,信任、鞭策加激励,充分调动领导团队积极性,精进领导艺术与管理智慧,成为学校价值引领者,才能称之为优秀;从行政领导走向文化领导,把学校历史、家长期望、师生愿景和自己的办学风格结合,凝练一所学校的价值符号,将学校价值追求发展成一套行为准则或文化路径,让学校和谐融洽、特色鲜明、文明有序,提升师生、家长归属感和内驱力,把学校变成文明传承的高地,把学校办成周边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好教育,才能称之为优秀。

       当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好教育的需要,对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教育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校长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时代在召唤教育家型校长,让校长们变得更优秀,正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成为优秀校长必定把教育作为终身的志业,孜孜以求,不断超越,满怀深情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事业。

(青岛市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   修文艳)

【结束语】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是古代富有哲理性的警语,但在近现代已经很少被引用。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引用了这句古语。可见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

      《诗经·大雅·荡》有云:“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其本意是说:老天生下众民,本来都是善的;出生后面对社会各种诱惑,很少有人能以“善道”自终。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讲了一种人生哲理,其大意相当于俗语“善始善终”。“善始”就是“良好的开端”,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可是人们在许多时候,却因为日后成就的获得、地位的升迁、环境的变换、享乐的诱惑等,而改变初衷。因此,有“良好的开端”,未必有“良好的结局”。

       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人际交往的原则及其相互的友谊往往以某种道义或利益的承诺为基础,相交之初,极为友好默契,友谊“牢不可破”,不久其中的一方违背最初的承诺,关系由此破裂,友谊“破不可牢”。所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话,在古人看来,处处体现人生的哲理。

        现实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所包含的“始终如一”思想经常会与“因时变通”的思想相冲突。然而,在中国古人看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所指的是大方向、大目标、大是非,是为善之道。在这个大前提不变的情况下,是允许在具体问题上有所变通的。如果某类人出于为恶的目标,背弃初衷、拔本塞源、徇私枉法、见利忘义,那他们注定要失败,是不会有好结局的。(摘自光明日报)

阅读 328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