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为进一步提高我校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运用,实现教师间的优势互补,让更多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能够自由地交流与碰撞,营造更加和谐的教学研究氛围,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经学校研究决定,于2023年10月7日——13日,举行临沂第八实验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活动。
一年级教师杨凡老师执教《b p m f》一课,首先通过课文插图中“都有谁,在干什么”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以4个调皮的声母宝宝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依次引导学生从课文插图中找出“b.p.m.f”,再以“寻找声母”“认读声母”“书写声母”三个任务角度来学习四个声母。教学过程中时时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利用课堂小口令强化学生课堂行为习惯,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教学环节中既学习了语文知识,又发展了语文能力。
焦心宇老师和一年级三班的孩子们展示的也是《b p m f》一课。焦老师以复习导入的方式引入新课,注重把复习旧知与讲授新课有效的结合起来,融会贯通,通过动画展示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课堂上,张老师亲自示范读准音、写好形并向学生详细讲授了拼音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学生思维活跃紧跟老师步伐,在“开火车”的课堂师生互动中巩固学生的知识要点,及时给予孩子们适当激励和评价,课堂秩序良好,孩子们都能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来。
青年教师肖雨老师巧用情境带领孩子们来到“拼音王国”,从课前单韵母的复习,到在具体语境中认读字母,肖老师主要采用范读、火车读、掌握技巧读、编儿歌读等多种方法记忆,特别关注孩子的年龄特点,学习由易到难,自然过渡,为孩子搭建学习、表达的平台。在帮助学生识记声母的形时,肖老师采用了编儿歌、利用手势、书空、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记忆,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交给学生记忆方法。
二年级刘文平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以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为情景,设计了三个活动,分别是:创情境趣导入,青蛙小鸟配音秀,寓言故事我知道。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谜语激发他们主动读寓言故事,从中理解和懂得寓言所包含的道理,还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不仅从字面中理解,还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想象说话练习训练,在理解课文内容后,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邴绍华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以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作为大情景,设计了三个子活动: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再读课文、研读对话;拓展想象、理解寓意。课堂伊始,邴老师带领同学们看图猜寓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题,接着进入课文,扫清生字障碍、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紧接着重点学习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角色的观点,感悟文中角色的特点,从而体会本则寓言要揭示的道理。本节课采用分角色朗读,注重朗读指导,从语言中去感悟。整节课结构完整、重难点清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三年级徐祗芹老师执教《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整节课能围绕“预测”这一阅读策略进行教学,充分尊重学生认知的水平,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作为依据,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如老师利用题目“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与第二自然段“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预测老屋究竟会不会倒?为什么?学生在感受老屋的古老与破旧,体会老屋的孤独与寂寞的基础上,再度预测老屋总也倒不了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意识到,在阅读中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对后面的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测,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
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以生为体,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的依据,如题目处的旁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插图、故事的内容等依据,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预测;再引导学生对预测的内容进行审视,判断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整个教学活动都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极大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潜能释放成为课堂主要特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最后还引导学生通过续编故事、积累“无私奉献”的诗句、说说身边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拓展阅读《夸奖》,让学生在课堂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进一步深化课文主题,达到语文核心素养目标。
整个教学过程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能有效突破重点难点,能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但是,再好的可还是有一些瑕疵的,这节课对课文的朗读还是比较少,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陆红局老师同一课有不同的上法,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预测,激发学生的预测兴趣,学会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因此,陆老师在教学时循序渐进地进行预测方法的学习,让学生习得方法轻松上手。1.猜猜游戏,知预测。小孩子天生是喜欢玩猜猜游戏的,并会乐此不疲。在教学前的热身活动中,教师利用猜猜猜游戏,猜老师是什么样的人,并追问猜测理由,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游戏中,拉近了老师和孩子距离,又初步了解预测,感受预测的乐趣。
2.课题激趣,引预测。在低段的绘本阅读中,学生最喜对故事题目天马行空的想象,总会想象出五花八门的情节。在本堂课中抓住题目中的题眼“老屋”的“老”和“总也倒不了”的“总”进行预测,引导孩子们预测可以在题目关键字中去找线索。
3.边读边测,喜预测。陆老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把孩子引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一会儿激起学生动情朗读,一会儿玩味重点词句,一会儿启发有依据预测,让学生一边读一边预测,一边预测一边验证。特别是第三次故事的创编中,能顺应故事情节的发展来预测。同时,在教学中,运用语言模式:我读到——,预测到一—,因为一—。引导学生寻找语言模式:对比小猫和老母鸡的对话,找到表达语言结构,在创编中仿照此结构表达,让学生乐于预测,预测有法可循。
4.总结提升,用预测。在教学中,陆老师引领学生一边预测一边归纳出预测的策略,最后整体回顾让学生加深运用预测方法阅读故事的印象,引导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有意识地运用预测方法,让阅读变得更有趣。
四年级组的同课异构活动由陶蕾和孙静两位老师执教,两位老师展示了不同的风采。陶蕾老师紧扣本单元教学要求,依照文本设计教学。首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学习的方式,梳理出问题清单;接着将个别问题进行全班展示,在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习提问方法;然后让学生借助提出的问题理解课文;最后尝试再次针对全文提出问题,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孙静老师教学思路清晰,从课题质疑开始,就激起学生提问的兴趣;默读课文,尝试提问,对照课后练习,明晰针对局部和整篇提问;小组合作,整理归纳 ;最后拓展课文,运用方法。学生在一层层练习中习得提问的策略,乐于提问,敢于提问,真正地落实“提问阅读策略”的应用。
五年级 魏元梦老师执教的是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文章以浅显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过去忍受的耻辱以及由此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通过预习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阅读理解和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六年级展示的是《少年闰土》,两位老师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落实语文要素,并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张凤姿老师在课堂上娓娓道来,引导学生聚焦人物,梳理关系并且感受了闰土的形象。课堂中,张老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描绘难忘的生活瞬间。
姜良焕老师的课堂带领学生走进了故事,课堂上学生跟随鲁迅的脚步去认识闰土,更是让学生来展示闰土的语言,并一起交流书写难忘的瞬间,学生们在感、悟、说、诵中与老师共同成长。
一个美丽的季节,一次美丽的邂逅,一场教学盛宴,一次精彩竞放。暖阳初秋,是诗意的酝酿,更是一个孕育芳华的未来,我们耕不辍,勤不止,撑一支长篙,向教研更深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