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组第三次教研活动之康利微《中国传统文化》主题分享

😶😶😶
创建于2023-10-16
阅读 36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荟萃新课标,融创新实践。今天美术组开展了第三次教研活动之主题分享,由康利微老师分享主题《中华传统文化》。

  康利微老师分享: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国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每一个中国人生生不息的深厚滋养,其中既有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实践观,也有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优良品格,以及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进取精神,这些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血脉,也是华夏之根。

       现当代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频繁,源源不断的信息源接踵而来,面对高速发展的国际形势既是继续也是挑战,更加需要我们明辨是非,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种子传承下来,同时需要我们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美育工作者,更是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的光荣使命。 

       我国历史的发展上,人们企盼自由、理性、法治与民主的实现,期间有不少人斥儒学、佛教、道教为封建糟粕,甚至进行“全面西化”发展等等,以为只有“科学”才能强国、才能救国。这种看法是不公正的,一味强调理性与科学,其负面作用在社会上已经显现。

       中国传统文化对创作的影响:吴茀之先生谈中国画教学时强调“中国面不是画技法,是做久做学问,并不是轻视技法 。而是强调学习中国画和品行、学问的紧密关联;书圣王羲之的作品中也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在他的心目之中,书法艺术的道合自然性质体现在其点画的形象和神韵特征方面。同时他认为一个人的修养等素质是掌握书艺技巧的先决条件,有了这个条件才能掌握书法技巧。“天人合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强调这样的境界,中国山水画创作也追求这种境界。画是当代的,灵魂是相同的,当古人的智慧成为我们的滋养,画就有了不一样的深度。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将中国式美学带到世界的同时,也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走向世界,然后把世界带回中国。

  徐凌倩老师点评:康利微老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解读非常到位,同时她平时也注重把传统文化教学深入课堂,正如李正火老师说的中国人对美的追求是刻在骨子里的,一颦一笑一回眸,这都是有讲究的,只有时时刻刻都追求美,那学生对你也是赏心悦目的,也会爱上你美的课堂,那么老师应该如何让传统文化进课堂呢,在平时的课堂中课题可以利用课间十分钟可以放学生看一些《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纪录片,先让学生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可以开展相应的课程,艺术欣赏,艺术写生,实践活动,博物馆课程等等,让学生爱上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张晓蓉老师点评: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底气和实力。文化是什么?通俗的说文化就是生活的模样。今天康利微的主题分享既有深度的挖掘,也有广度的涉猎,这场40分钟的专题分享“形散而神不散”的展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判断。看似游离于教学,实则是教学最核心的部分。寻着这个方向,还可以在接下来的实践建立课程体系,形成具体的美育案例和做法。

  最后张晓蓉老师围绕赛事、教科研、学生成长等方面部署了近期工作。

阅读 36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