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各类游戏中,建构游戏因其操作性强、能够再现生活场景、易发挥创造想象而深受幼儿的喜欢。在我班孩子们的世界里,生活中的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成为搭建的材料。不同的物品,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都能让他们发挥无限的想象力,这些材料到底能搭建成什么呢?孩子们在与砖块、泥土、沙子的互动中开展了自主建构游戏!
户外自主游戏时,我班小朋友看到中一班的小弟弟、小妹妹正在和泥巴,搬砖块而停下来脚步,夏提克:老师,他们在做什么?我:你可以问问他们呀?经过询问,原来他们是在盖房子。马頔听到后:老师,我们能不能用砖块搭建厨房?我:当然可以呀!你们想在哪里搭建呢?小朋友们:在娃娃家;在沙池旁边……经过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他们要在娃娃家搭建厨房。
初见雏形
小朋友们说干就干,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搬砖、运沙子、运土、接水、挖坑……
我们开始和泥巴啦!
在分享环节中,马頔说他遇到困难是在运沙子的路上,小推车被水管挡住了。他叫来了巴合贝尔、夏提克帮忙,一起把小推车抬过去。
针对马頔提出的问题,教师把问题抛给了其他的孩子,小朋友们想的办法:可以把水管子拿起来,让小推车从水管下面推过去;可以绕着走;还可以,在水管上放一块木板,让小推车从木板上推过去。
教师观察:
他们根据现有的经验和材料进行搭建。对搭建的场地没有做要求。他们的举动吸引了正在进行角色游戏的阿依沙拉小朋友,也要一同加入游戏。
教师分析:
幼儿对砖块、泥沙搭建厨房很感兴趣。在搭建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及时想办法解决。
教师支持:
在交流与分享环节中,针对马頔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其他小朋友能开动脑筋,一起想办法解决。
补洞记
根据第一次的游戏经验,孩子们开展了第二次搭建厨房的游戏。
教师观察:
第二次游戏时,有不同的幼儿加入游戏。彭基轩发现了两面围墙的接口处有一个“洞”,但他没有想办法修补洞。而克勒登小朋友却关注到了这个“洞”。他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把砖块放进去,还是不行,最终他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把砖块向反方向移动了一些,这样才把“洞”补齐。
教师分析:
这些幼儿对游戏的内容充满兴趣,能将第一次的游戏经验运用到游戏中,推动了游戏的进展。虽然有不同的幼儿加入,但是他们依然分工明确,齐心合作。
教师支持1:
分享交流环节中,克勒登分享了他补洞的过程,尝试——失败——再尝试——又失败——再尝试——成功。教师看到了幼儿对自己在游戏中的,遇到的问题以及想办法解决,感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支持2:
教师观察了孩子搭建的厨房,准备在下一次活动前,对厨房的结构、垒砖的方法,进行引导。让他们说出新的发现。
再现雏形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发现之前搭建的厨房倒了,他们决定下午重新搭建一个厨房。
在活动前,教师把倒了的厨房,投到了电视上,引导幼儿去通过观察发现问题。
塔力哈尔:我们之前搭建的,有的砖块之间有缝隙。
夏提克:之前选的地方不平。
巴合贝尔:是不是放的泥巴太少了?
马頔:下面的没倒,上面的倒了。
王沐申:下面的砖块是这样放的。他用手里比划着,下面三层的砖缝是不整齐的。而上面的砖缝是齐齐的下来的。
根据幼儿的新发现“砖缝”,教师专门找了砖房的图片,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为这次的活动做铺垫。
夏提克:要选择一个平平的,没有太阳的地方。
教师观察:
第三次游戏行中,孩子们更投入了。他们选择平平的、没有太阳的地方搭建厨房。教师的介入,孩子们有模有样的学起来,遇到不平的地方用铲子铲平。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搭建交错式的厨房。
教师分析:
幼儿对用砖块搭建厨房的活动更很喜欢、更专注了。有的幼儿观察的很仔细,对放错位置的砖块能及时调整。部分幼儿,对垒砖的方法还是不熟练。
教师支持1:
针对垒砖的方法,提供机会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教师支持2:
在交流与分享环节中,抓住兴趣点,启发幼儿研究垒砖的方式方法。并鼓励幼儿回到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垒砖的的方式方法。支持幼儿再次游戏。
通过前三次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兴趣、专注力和投入,以及遇到问题,能想办法解决。游戏后,能与同伴分享游戏的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也促使了游戏的进展。
作为教师,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幼儿当下的经验水平、兴趣需求,寻找适宜的方式,推动和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探究活动,从而使孩子们乐在其中,享受成功搭建带来的成就感,这就是游戏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编辑:郑淑梅
终审:尹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