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陈亲盼老师与林书彬老师上了一堂同课异构课,课题为《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一节课由陈亲盼老师在高一(9)班执教。在导入环节,陈亲盼老师从对苏轼的整体评价说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对苏轼的生平进行了简述,让学生对苏轼从整体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此外还对该课的文学常识——怀古诗进行阐述,为下文环节的分析做好铺垫。
二、诵读全词,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陈亲盼老师让学生通过诵读诗歌,结合怀古诗的特点从整体上去把握诗词的写作内容——观眼前之景、思古人之事、抒一己之志。
三、诗歌解读
(一)观眼前之景
在这一环节中,陈亲盼老师设计了四个问题,分别是词人立于赤壁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看到了哪些具体的景色;从炼字和手法角度对写景句子进行赏析;面对大江奇景,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有何作用。
这四个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及深,讲词的上阙详细地进行了赏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歌的内容。
(二)思古人之事
在这一环节中,陈亲盼老师设计了两个问题,分别是周瑜的形象和苏轼的形象。
通过对形象的分析,从整体上去把握人物的形象,紧扣标题“思古人之事”的内容。
(三)抒一己之志
这一环节,陈亲盼老师重点分析了诗人的情感。陈老师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比周瑜和诗人形象,思考作者为何只写周瑜一人;二是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消极还是积极。
第二堂课由林书彬老师在高一(2)班执教。
在导入环节上,林书彬老师选择了钱穆《论苏轼之学》中的一段话,让学生思考:苏轼在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为何是伟大的?由此引出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诵读诗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林书彬老师让学生诵读文本,初步感知词作,思考本首词的写作内容。
三、精读上阙,赏析景物
这一环节,林书彬老师设计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圈画出写景的句子,并概括这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突出赤壁的什么特点。
二是从炼字和修辞的角度去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通过两个问题串联了词上阙关于景物的描写,让学生体会到苏轼笔下景物的壮阔与恢宏。
四、精读下阕,联通人物
在这一环节中,林书彬老师也设计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诗人如何刻画周瑜的形象,突出什么特点。二是三国历史人物众多,作者为何只写周瑜。
通过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同时对苏轼笔下的周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针对第二个问题,林书彬老师引入了苏轼仕途的曲线图,让学生对苏轼的一生有大致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为何只写苏轼,而不写其他人。
五、品味词句,感悟情感
在这一环节中,林书彬老师先通过词中的“笑”字,从整体上去把握苏轼的情感变化,为下一个问题——“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否是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做铺垫。
对于“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态度的解析,基本掌握了苏轼在这首词中体现的思想情感——积极乐观。
评课环节
王璐梦老师:
1.问题的设置层次清晰,林书彬老师的切口明显小一些,符合学生的学情。同样都是写景,陈亲盼老师的问题是:赤壁之景中哪些字最富有表现力?林书彬老师的问题是:从炼字或手法角度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较之后,后者的问题显眼会更有针对性,学生也容易答题。
2.教师的引导巧妙,“惊涛拍岸”如何写景?景色特点如何?学生一下子不好抓住要点,林书彬老师做字词对比引导,“拍”和“敲”二者有何不同?接着做轻敲黑板动作,如此一来,词意立现。拍有猛烈之意,敲显轻柔一些。以这样的引导方式赏析赤鼻矶之景,其中的恢弘壮阔意境自然也体现了出来,学生的朗诵也就整体把握了。
3.最后的情感总结部分仓促且解析深奥,学生不大容易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情感表达上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如果可以从写景和写人两个角度去回答问题,既回扣文本,有依据,又顺势作节,学生对本课印象会更深刻。
林雅老师:
陈亲盼老师的在作者简介环节中,通过介绍苏轼的另外一个身份“美食家”,展示“东坡美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节奏平稳,内容上稍作“减法”会更好。
王榆景老师:
亲盼老师:教师整体条理清晰,在疏通文意时补充相关的文言知识,流程较完整。如果能在练字部分结合高考答题方向和引导学生说出想法会更好。
书彬老师:教师重难点较突出,衔接性较强,思路清晰,尊重学生主观感受,特别是在赏析景部分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直观谈感受,教师进行总结,这点比较好。如果后半部分教师能把控一下时间会更好。
陈亲盼老师:
对于自己的这次课,总体上比较满意,但还有些不足,主要在于重难点的时间分配不均衡,上课的后半程由于时间紧张未能详细展开,但是对比上一节课紧张感减少了。林书彬老师的问题引导很丝滑也很有针对性,将朗诵带入诗词的理解中,加强了学生的认识。
林书彬老师:
陈亲盼老师这堂课设计相对比较合理,重难点也比较突出,对于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赏析都比较到位,教态也比较自然,课堂也比较流畅。但前面讲的太细,使得后面的情感分析略显不足,可以把前面词内容的翻译压缩,把时间留给最后两句的解读。
林燕老师:
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连贯,还需注意时间的把握,如翻译全诗部分可贯穿于赏析诗歌中,突出教学重难点。
摄影:王璐梦、陈彪、林书彬、王榆景、陈亲盼
文字:林书彬
校对:林书彬
审核:王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