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广大而尽精微”,意思是达到宽广博大的宏观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精细详尽的微观之处。
干事之需、成事之要,既讲究格局视野,要求能在围绕中心、通盘考虑、全局规划中锚定方向、找准前路,又要将“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的意识贯彻干事创业始终,蹄疾步稳、细致精当、见微知著,一步一个脚印,防止因为“细节中的魔鬼”损害大局、错失良机。
致广大而尽精微。语出《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说的是达到宽广博大的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细微之处。“致广大”才能在纷繁复杂中洞悉规律、辨明方向;“尽精微”才能消除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仍在散发。无常与未知,使我们承受着不安、迷茫和焦虑,也考验着我们应对的心态、智慧与能力。2022年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准备为之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致广大”与“尽精微”辩证统一,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既在宏观上“抓大”,又在微观上“抓小”,眼睛看到远方,同时注意脚下的石头,才能做成事、做好事。近代实业家、政治家张謇曾说:“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张謇视野开阔、能看清形势和方向,认为世间之大事,莫过于国计民生,提出了实业救国论。他又立足于中国实际,起而行之,“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兴办了大生纱厂、资生铁冶公司等数十家企业,创办了师范、纺织、农业等学校近400所,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