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沐秋风启新航,“研”路俯拾皆芬芳。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高效真实课堂,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在赣州市教科所的指导下,10月12日下午,赣州市第一片区高中化学教研活动在赣州中学举办。本次教研活动由赣州中学化学教研组长江心华主持,活动内容分为课堂观摩、评课议课、专题讲座三个部分。本次教研活动,第一片区高中化学全体教师参与,第一片区兼职教研员郭军民老师也全程参与指导,并对近期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指导性意见。
“化”说仪器 “学”在创新
活动伊始,来自赣州中学的姜丹丹老师呈现了一堂精彩的高三复习公开课——《高考中仪器或组合的创新》。姜老师采用化学实验仪器与多媒体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不同化学仪器的结构、特点以及常见化学仪器在不同实验装置中的用途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姜老师结合多个由浅入深的问题,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之间积极探讨解决问题,课堂氛围活跃,思想火花碰撞激烈。
在讲解仪器组合创新时,姜老师选择与高考真题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置身于高考考题背景,体会“多器同用”和“陌生仪器”的两大考查目标的具体范式,感受化学实验仪器与物质制备的重要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考查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在姜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与效能感。本节公开课彰显了赣州中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的扎实功底和教学领域的积极探索,赢得了在场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评课议课环节,姜老师对课堂的设计思路、意图及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进行自评后,赣州三中、赣南师大附中、厚德外国语学校、赣州十六中、赣州十四中、赣县中学(南)、南康中学(北)、南康四中和上犹三中等各校教师代表发言, 他们从教学思路、课堂可行性、高考考查重难点及学科素养落实进行点评、交流,对研讨课进行深度评价,既讲优点,又讲不足和改进意见,并结合各校实际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
“讲”以促教 “坐”而论学
来自赣县中学的化学特级教师刘智勇老师带来《2023年高考化学真题解读——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专题讲座。刘智勇老师对往年高考相关内容的考点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新高考以来选考试题结构的变化。主要有:电子排布式、杂化类型、配合物、不同类型晶体熔点的比较、晶体内粒子个数、距离和密度的计算、电离能和杂化轨道理论等,并通过高考例题一一呈现。
刘智勇老师详细阐述了选择性必修二内容中电子能级能层、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电离能与电负性、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等知识,指出这些知识是对必修中物质结构知识的延伸,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等抽象知识,增进学生的化学学科理解。结合课标与教材分析、不同主题的重难点解析,刘老师也给出了他的教学建议。
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肩;引得东风至,扬帆再起航。本次教研活动,为各校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切磋、协同发展的平台,有效地推动了与会教师对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的研究,对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全体化学教师必将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和转变,建立好三新高效课堂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创新备考教学方式,提升备考实际效果,在“教”与“研”中携手并进,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