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抗逆力,给孩子一颗强大的心脏——车家庄中心小学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创建于2023-10-16
阅读 84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我们总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失败。    作为家长,我们无法代替孩⼦承受生命中的种种变故和挫折,也无法为他们扫清成长中的重重障碍。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抗逆力”,以便在面对挫折和逆境时,可以更好地应对和适应,从而减少心理问题和压力的产生。

什么是抗逆力

       抗逆力(resilience),也称之为 "    心理弹性    "、"    韧性    "、    "    复原力    ",    是指一个人处于困难、挫折、失败等逆境时的心理协调和适应能力,    大致相当于    "    挫折承受力    "、"    耐挫力    "等。

如何提升抗逆力

  如何提升抗逆力呢?最主要的还是正确对待错误,不要一有问题就责备,而是带着爱,一起寻找解决方案并实施。

ABC模型

首先介绍提升孩子抗逆力的    “ABC模型”    。

       A指的是跟孩子坦诚分享事实真相,鼓励孩子接纳现状,并提供温暖的陪伴。

      马丁-塞利格曼教授和他的团队经过研究发现,对孩⼦来说,决定孩子对世界感到乐观或悲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点:

      ①孩⼦每天从父母⾝上学到的对各种事件的因果分析。如果家长是乐观的,孩子也会是乐观的。请注意控制自己,尤其不要时常在孩子⾯前流露出这种消极情绪。

      ②孩子听到的批评方式。当你想要批评孩子,请注意选择暂时的、特定的、可以改变的言辞,比如,“如果你更认真一点,我想你能做好的。”“如果你每天坚持练习半个小时,不出一个月就能在学校联欢会上表演!”

       ③孩子早期生活经验中的一些变故。当生活的巨创来临,你的坦诚、坚定、拥抱、鼓励,会让孩⼦感受到温暖。接受事实,了解事实,同时超越战胜这些事实。如果无法阻止这些不幸事件的发⽣,我们至少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学会共同的面对这样的逆境。

       B指的是帮助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用积极行动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接受挑战,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绝对的坚定和坚韧,而另⼀些具有同样天赋的人却喜欢避开挑战,在遇到挫折时容易崩溃?要提升孩子的抗逆力,就要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有几个建议:

①对孩子多鼓励,多陪伴

②鼓励孩子乐观面对失败

③学会在孩子面前适当“示弱”

       C指的是怀抱积极的心理预期,通过感知当下,把注意⼒集中在⾃⼰能掌控的部分,从而设法改变现状。

      不论你想做什么,坚持自己做能够做的事情,坚持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事情,我们就慢慢地产⽣一种战胜逆境的能力,让我们从这样的一种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也就是可以用一种积极的思维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从而提高抗逆力。

       你可以引导孩⼦这么做:

首先,接纳这件事带给你的所有负⾯情绪。

其次,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上。

再次,制定计划。列出或想清楚围绕哪些是你能控制的(比如制定行动计划,优化目标方案),哪些是你不能控制的(比如别人怎么想)。

最后,立即行动。引导孩子将精力和注意力集中投⼊到你能控制的部分,努力做好它。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孩子的积极心态,激发战胜挫折的勇气。

面对“坏事”的三种思维

  除了“ABC模型”,在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面对“坏事”的三种思维,也是有利于抗逆力的提升的。

       时间维度思维习惯:让孩子认识到“坏事”是暂时的而非永久的。如考的不好是暂时的,和这个同学关系不好是暂时的,现在关系不好不代表永远关系不好。低“抗逆力”思维习惯性会认为坏事是永久不变的。

      范围维度思维习惯:让孩子认识到“坏事”是特定的范围的,而非普遍的。如数学学不好,只是在数学不好,不代表语文不好、画画不好、交友不好、等其它不会好。低“抗逆力”思维习惯会认为坏事是普遍的,一点坏等于所有坏。

       人格维度思维习惯:让孩子认识到“坏事”是自己遇到的一个问题,不是自己有“问题”。很多人对人格维度的“否定”不太能辨别。其实,当用了这样句式“因为XXX,所以我是一个(不好)的人”,就是一种通过“否定人格”来解释“坏事”的消极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是“低抗逆力”形成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培养孩子不从“人格维度”来解释坏事,而是多从客观原因,多维度来分析坏事。

      孩子是自己人生的主宰者,当他站上人生的起跑线时,大人要做的并不是冲上跑道代替他们完成比赛,也不是放任自流注视他们摔伤跌倒的背影,而是成为他们的“最强后援团”,给予孩子情感上、认知上、思维方式上的全方位支持,让他们拥有笑对困苦的“抗逆力”。

撰稿:刘欢欢

初审:许均龙

终审:何浩勤

阅读 84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