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本没有桥,因为人们有梦想,所以才去建桥,桥无疑成为反映城市发展的缩影。海安境内,河网稠密,一座座桥梁跨河而立,它们就像一本本厚重的书籍,等待着我们一起去发现。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周末,实验小学六(7)班桥项目小组成员们欢聚一堂,带着好奇与热爱一起探索,带你走进他们心中的桥世界。
说一说心中的桥
中国自古就是桥梁大国,从坚固的刚构桥到优美的斜拉桥,从古代的赵州桥到现代的港珠澳大桥,让我们一起了解丰富多彩的桥梁知识。吉宇铖、刘朔宝同学以手抄报的形式带领我们一起了解桥梁基础知识,浦廷皓同学以小视频的形式介绍了桥梁分类和讲述桥梁专家茅以升爷爷修桥炸桥的爱国故事。
造一造心中的桥
人们建桥的灵感可能来源于大自然的启示,我们学习古代能工巧匠,利用筷子、纸板、粘土等工具亲手打造一座座桥,小组成员们互相观摩协作,发现原来仅用几根筷子想搭建一座稳固的桥,看似容易,操作起来还真有点小难度呢。黄琪惠、庞雨泽同学以不同材料分别制造出了梁桥,崔哲宇同学制造了一座拱桥,大家还一起用粘土打造出了“小桥流水”,寓学于乐,引来阵阵惊叹。
画一画心中的桥
中国的桥,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各地的历代桥梁,跨越了山水,将建筑、艺术与科技和谐相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好一番诗意画境。
顾诗蕊、吴皓轩同学描绘出相传工匠鼻祖鲁班建造的千年老石桥—赵州桥。
大家对现代桥梁结构也充满探索欲,王明泽、浦廷皓同学设计了梦想中的悬拉索桥。
访一访心中的桥
说起老桥,海安也有一座网红桥——三角桥,因其独特的构造,引得小组成员们纷纷前去探访打卡。三角桥位于隆政街道海北村8组,辉煌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连接着当地的粮站和茧站,距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三向跨越,运行近50年,2022年进行了修缮,承载了乡里乡亲满满的回忆。探寻中吴皓轩同学画起了三角桥的自画像,王子铭同学自发做起了讲解员,储诗桐同学不禁在桥头赋诗一首。
寻访过程中,有的同学制作了城市名片,苏子善同学探寻了老立发桥,顾曹萌同学在东洲公园寻得一座古色古乡的小桥,名为闻莺桥,你知道东洲公园还有哪些桥吗?
写一写心中的桥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一座桥,就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有桥的地方就有回忆,跟随吉宇铖同学温暖细腻的笔触,桥的记忆在我们的心头晕染开来…
无论是现今巍然耸立的海安大桥、南屏大桥、千禧大桥等现代化桥梁,还是立发桥,中楹桥、联抗桥、惠民桥等传统老桥,它们既是海安城市发展的脊梁,也见证着海安人美好的家乡情怀。
见桥 桥仍在
见水 水波生
心安之处总还在
项目有终点,学习无止境,让我们以茅以升爷爷的一段话结束这次愉快的探索之旅。
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
——茅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