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总结(一)

小小苏
创建于2023-10-15
阅读 29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六上Unit1Space

       当我们仰望百看不厌的星空,想象在想象之外的宇宙,探测深不可测的深空时,会生出哪些动人瑰丽的想法?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是王羲之对天地之巨大,万物之丰富的惊叹;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是王勃在滕王阁对天地宽广,宇宙无穷发出的感慨;苏轼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则道出百年于宇宙尺鉴为须臾,我们怎能不抓住当下,奋力一搏?

       是啊,和宇宙相比,人类不过是一粒小小的尘埃。但渺小的我们,从未停止对宇宙、对太空的探索。53年前, “东方红一号”成功飞向太空,中国人对于宇宙的探索由此开启;2003年,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在浩瀚太空中留下了属于中国人的足迹,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而上九万里”已不再是想象;2013年,神舟十号上的三名宇航员首次开展太空授课,为许多向往太空的孩子们埋下一粒有关太空梦的种子。2023年,我们将见证中国空间站的全面建成,为更多复杂的任务打开大门。航天路漫漫,中国如今的航天成绩来之不易,而航天人们还在不断的为航天梦而努力奋斗,砥砺前行,敢以渺小之身驶向星际,敢以须臾之时叩问光年。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Space(太空)。体现新课标中“人与自然”二级主题内容要求:宇宙探索。我们的课堂以一则中国航天发展的英文视频作为导入,询问学生“What’s video about?--It’s about...”从而引出本课的关键词:space、astronaut、spaceship等。视频结尾也出现了一句应景的话:What your dream is, China’s dream is. 这时可以顺势解释dream这个词,放在这样具体语境中,从而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并且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情感教育,鼓励学生要树立梦想,并为之奋斗。

       而当space、dream、astronaut三个词一起出现,孩子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那句广告词“长大后我要当太空人,爷爷奶奶给我最爱吃的喜之郎果冻。”我也在课堂上和学生们打趣儿,说道:“我小时候的梦想也是当太空人,这样每天就有果冻吃了。”学生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英语老师是有点幽默在身上的。在Ann的梦里,她和Ken坐上宇宙飞船来到了火星。我们领略了她对于宇宙太空那无尽的想象与美好,也浅显的了解了火星,那里非常冷,那里没有树、没有水、没有空气,实在是不适合人类的居住。但是火星上却有长相奇特,酷似蜘蛛的火星人。火星人还会讲英语,和Ann他们进行了流利且友好的交流问候,并且一起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课文内容从这学期开始增加了旁白部分,进一步解释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但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六年级的孩子们应慢慢适应课文内容的变化,也应逐步培养提炼、概括语篇的关键信息、主要内容的能力。在文本的处理上,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事件等几要素来理顺,从而画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①When did Ann have a dream? (时间)

②Who was in her dream?(人物)

③What are they? (事件/人物身份)

④Where were they? (地点)

⑤How did they feel? (感受)

       在洪宇欣同学和吴嘉悦同学的单元总结中,很好的利用了以上几个特殊疑问词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简洁明了的凸出故事主线。

(图为洪宇欣同学作业)

(图为吴嘉悦同学作业)

        对于火星知识的了解,可以通过希沃白板的地理星球模块在课堂上呈现。我们能了解整个太阳系的行星排列,直观看到火星的表面、内部结构,还能大致了解火星基本情况,火星地表的平均温度达到-63℃,冬季更是能达到-140℃左右。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并且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也能提起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地理学习的兴趣,以及为满足个别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提供一定的支撑。在布置单元总结作业的时候,我就在想会不会有学生写出有关火星的知识呢?果然,人还是要有希望的,惊喜有时候就在不经意间来到你身边。

        林瑾同学的单元总结中,开辟了一小块关于火星的资料,让这份作业显得那么全面、完整,真是个认真、细心的孩子!而江子昂同学更是利用手工泥土,捏出了火星、地球、月球的样子贴在纸上,而且十分逼真,创意十足,未来的艺术大师,或许就在这里。

(图为林瑾同学作业)

(图为江子昂同学作业)

         本单元的重要语法知识为:一般过去时。这也是新课标对于语言知识中语法知识的内容要求,学生需要在语境中理解它的形式、意义、使用。

      故事以last night展开对于一般过去时的讲解,学生能够初步感知,这件事情已经在昨晚发生了,从而体会到动作的形式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

       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发现有些学生的目光是疑惑的、呆滞的,或许对个别学生来说有些抽象,但是这是学习的重点部分,在接下来的单元中,我们也会继续学习一般过去时,希望通过不断的重复、练习,在具体语境的感知中,这些学生能够理解并消化难点。

        第一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每一堂课仿佛和上战场一样,赶赶赶的。希望学生们能学有所获,把重点都牢记于心,并且能在学习中收获一小份乐趣。

       文章的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学生们用心完成的作业。

(图为陈佳琦同学作业)

(图为吴秋瑾同学作业)

(图为林芷妍同学作业)

(图为陈涵宁同学作业)

(图为康宸妍同学作业)(若把对于人称的理解、具体内容加上去则更好)

(图为薛斯妍同学作业)

(图为魏嘉昕同学作业)

(图为林乐萱同学作业)

(图为梁微杰同学作业)

(图为游子扬同学作业)也是很认真的一份作业!

(图为洪圣浩同学作业)粗中有细,点出了关键!

(图为李紫涵同学作业)

(图为江珞昕同学作业)

(图为吴晨欣同学作业)

课后反思

①一定要提前带读单词、预习课文。大部分学生没办法在课后自己预习,只能依靠课堂老师挤出时间带读一下单词,让学生有一定的印象,大致知道单元学习的主题是什么。通过提前预习带读,大部分学生可以在看完导入视频后说出spaceship、astronaut这些词,从而使得课堂环节能够更流畅的进行。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课堂知识的呈现,一定是需要师生共同配合,互相成就。

②对于文本的处理能力、重难点的把握还需要再加强。感觉六年级的故事内容比较多,上起来有点力不从心。Get Ready加上故事新课部分上了2个课时,第一课时先准备+对话(加第一段旁白),第二课时复习对话+剩余旁白。不知道这样的文本处理方式对学生来说能不能更好的吸收。在上对话部分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较好,但是旁白部分整个课堂氛围就显得闷闷的,一些学生开始走神、开小差、犯困。基本上词句都进行了讲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流利的朗读文本、对话。(then、astronaut读不好,were和where发音搞不清,there were连起来就不会读了)是要花较多时间在对故事的理解、重点句的朗读中,在语境中不断操练?还是说对于故事只需大致理解,直接突出重点,讲解重点语法,然后进行练习?

阅读 29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