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更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在我们学习生活的兰州,有一处周恩来、谢觉哉等老一辈革命家“打卡”过的“红色地标”,这里曾经蕴藏着西北抗日胜利的珍贵“密码”,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设在兰州的公开办事机构、领导甘肃抗日救亡、进行后方发动、实现全民族抗战的重要基地——八路军兰州办事处。10月15日上午,“静享悦读”小组全体同学们带着对红色历史的初步认识,沉浸式参观八路军兰州办事处,通过实地探访、聆听讲解、参观文物,重温珍藏那段厚重而光荣的激荡岁月,感受革命先烈的历史足迹,厚植同学们爱国爱党的情怀,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少先队员“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殷殷嘱托,将共和国的红色精神、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28de6630fd5b411294fc85a91f524a7d.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77d09ab892154809a84ee0c025a7f70b.png)
同学们跟随讲解员老师,认真学习了解那段光荣而厚重的历史,深切感悟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参观学习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读书分享,分享会由马芸熙同学主持,大家依次分享了各自的读书感悟。
管梓杉:《陇原“红色药方”甘肃第一位女共产党员秦仪贞》秦仪贞,生于1889年,1910年与丈夫到兰州开设药店—兰州中外大药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甘肃第一位女党员。“中外大药房”成为共产党人的秘密活动据点。秦仪贞以药店做掩护,帮助党组织开展革命工作,她承担并出色地完成了人员联络、警戒放哨、传送情报、筹措经费等任务,为革命作出了特殊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秦仪贞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各项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1966年4月20日,秦仪贞病逝于兰州。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要向先辈们学习,对祖国忠诚,对人民忠诚,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刘泽宇:《钱学森:月亮上的环形山》这本书讲述了钱学森从出生到成长最后成为伟大科学家的过程。钱学森从小就喜欢数星星,想象能造出一种东西,人们可以乘着它,在星星中间飞来飞去。他刻苦学习,长大后出国留学,寻找科学梦想。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忍受不了外国人对中国人愚昧落后的歧视,于是发起了挑战,最终成为中国的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人民科学家。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钱学森是一位富有想象力的人,他从小就努力学习,长大后出国留学,他朝着“航空救国”的梦想义无反顾地前进。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鼓舞,我们要用科学的理论去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拥有科学家般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中向钱学森爷爷学习迎难而上、永不放弃、积极向上的精神。在学习上我们要学习钱学森爷爷争分夺秒、勇于挑战、坚持不懈、实事求是的求学精神,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祖国作出贡献。
彭振杰:中共历史上的杰出领导人周恩来的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少年时代的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可说理的事,从中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仅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也是对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拓展,要求我们从小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少先队员。
梁雅茹:《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陈景润: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陈景润是谁吗?他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也是数学之父华罗庚的学生,它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证明了哥德巴赫的猜想,我非常的崇拜他,也因为读了他的故事,更加喜欢数学,喜欢看书了。陈景润从小就酷爱读书,白天把能利用的时间都拿来看书,可还是觉得不够。晚上,夜深了, 大家都睡了,为了不打扰大家睡觉,他独自一人跑到街上,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如痴如醉地看书。上中学时,他更加痴迷于看书了, 困了就在图书馆的地板上睡了一夜。大学期间,他抓紧一分一秒学习,贪婪地阅读着大量书籍,夜晚,他不想影响大家休息,就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书。最令我敬佩的是,陈景润窝在六平方的小屋里,借着一盏煤油灯,废寝忘食地计算着,十年磨一剑,终于攻克了数学难题。我要向他学习,多看书,写作业不走神,碰到难题自己开动脑筋,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石子辰:《周恩来传》。周恩来总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领导人。从前我对他的了解是:他充满智慧,胸怀坦荡,为祖国的崛起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读了《周恩来传》之后,我对周总理更加地崇敬了!周爷爷一生情系国家和民族,少年,他就立下宏伟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年,他为中国的明天而革命、战斗;中年,他不畏艰险、力挽狂澜,在世界舞台上赢得尊严,与世界人民携手共进,为世界和平稳定作出卓越贡献。他为祖国乃至世界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看到他成长的一生,我才知道,并不是顺利的,甚至有很多苦难,周总理5岁开始读私塾,父亲早逝,使得他从小就离开亲生父母,被多次收养,19岁赴日留学,过着漂泊不定的艰难生活。虽然他一生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依然能够坚毅面对,永远目标明确,并为之而努力奋斗。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可贵品质!
陈炳志:《钟南山》一书讲述了钟南山爷爷的故事,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钟南山爷爷是如何成名的这一过程。从小,他被父母严格管教,自己也发奋学习,钟南山爷爷不仅学习好,而且在体育方面也出类拔萃。400米跑是他的强项,他代表广东省到上海参加全国田径运动会,并在男子400米项目中获得了第三名的骄人成绩。钟南山爷爷受到父母的影响,他感觉到用自己的智慧和医术去救助病人,为病人解除病痛,是一件崇高而伟大的事,于是放弃了当一名职业运动员,选择了医学专业。在2003年的抗击非典中,钟南山爷爷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大的挑战,对抗一个面目不清却极具杀伤力的的强大而穷险的恶魔,为大众的安康撑起一把保护伞。当疫情再次肆虐时,八十四岁的钟南山爷爷义不容辞,再次出征。他冲在最前线,用自己渊博的知识、过人的医术和力量,为千千万万的病人抵挡肆虐的病魔。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脊梁、中国国士。我们要向钟南山爷爷学习,不忘初心,努力学习,艰苦奋斗。
孙裕博:《中共历史上的杰出领导人朱德》—读碑临帖一生不辍。朱德爷爷对书法的爱好,是从小在私塾读书时开始的,朱德爷爷戎马一生,对书法的爱好也伴随他走过了一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朱德爷爷由于政务繁忙,他要出席重要会议,批阅大量重要文件,又要外出考察,但他坚持每天读书看报,坚持每天练习书法,即使时间在紧,他也坚持在饭前或饭后练习20分钟。经过长期钻研,朱德爷爷在学习古人碑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苍劲雄浑的书法风格。读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朱德爷爷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百折不挠、舍身忘我的勇气,深切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的丰功伟绩,尤其通过阅读他勤于练字这篇小故事,不仅让我知道了每一件小事成功背后贵在坚持,贵在“持之以恒”,更让我明白了写好中国字的重要性,一手好字真正可以让善良、坚毅、博大、宽容等思绪情操跃然纸上,装点每个人的心灵。
韩佳良:《鲁迅散文诗歌集》 鲁迅先生用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真实的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经历。当时社会黑暗,政治腐败,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他想让人民的身体健康,但是医好了身体,人们的精神还是麻木的,所以他开始写作,想用文字医好人们的精神。《朝花夕拾》中的回忆始终是他痛苦的回忆,国人的懦弱,父亲的离世,都让他痛苦又无奈。可他是勇敢的,他敢于抨击懦弱的同胞,敢于批判旧社会的腐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对自己的描述,更是对后人的鞭策。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感受过痛苦与挣扎的社会,我无比庆幸,又深深地意识到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该珍惜当下,奋勇向前,做好“中国人”!
宋纪乐:《中共历史上的杰出领导人—周恩来篇》周恩来总理出生于1898年,是浙江绍兴人,1921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这本书总共有四编,分别是为了中华之崛起,南征北战显雄才,和平共处传友谊和鞠躬尽瘁为中华,分别讲述了四个不同时期周恩来总理为我国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该书中的故事以小见大,从中我们看到了周恩来在敌后区工作的机敏、在长征路上的坚忍、遇到危险时舍身忘我的勇气、谈判桌上沉着机智的气度、鞠躬尽瘁为人民的精神……他用一生实践了年少时的理想。读完这张本书,我们可以在周总理的身上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共产党人崇高理想的完美结合,周总理是历代先贤和当代楷模的集中代表。身为青少年我们都应当永远以周总理的崇高精神为标杆,守初心、担使命,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纪钰熙:《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普通家庭,全家人依靠父亲打理一家小杂货铺勉强为生。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在金坛中学读书时,华罗庚成绩并不好,但数学老师王维克从作业涂改处发现了他解题的多思路特点,并有意识加以培养。20岁的华罗庚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看到后,惊奇不已,说“这样的年轻人应该到清华来!”,破格聘他为助理员,管理收发文件等杂务。1936年,华罗庚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华罗庚的成就主要有: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开创了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等。在美国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展列了人类历史上88位最重要的数学伟人,中国数学家华罗庚就是其中之一。有位著名数学史家曾这样评价他:“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我们要向他学习,努力读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张家祥:《中共历史上的杰出领导人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领袖,他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和崇高的人格魅力。阅读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他那种炽烈的革命精神,它如同火炬一般,点燃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渴望。这种精神永铭心间,让我们不断向前迈进。他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在青年时期就秉持着反抗和革命的信仰。他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信仰,走遍山川,学习农村斗争,并在中共创建初期,担任了重要的军事和政治职务,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他的独特眼光和坚定决心,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创造了无数人们无法想象的辉煌成就。我深刻认识到了他的红色精神所蕴含的巨大力量,这种精神永远铭刻在我心中,并激励我继续前行、不断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书中展现的红色精神是我不断向前迈进的源动力。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马芸熙:《首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屠呦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1969年,屠呦呦她被任命为中医研究院抗疟中草药研究课题组组长。面对世界性难题,屠呦呦带领课题组进行了300多次实验,他们历经了无数次失败,却不轻言放弃,依旧锲而不舍地进行实验。经过三年多不懈的努力,青蒿素终于被提取了出来。为加速研发进度并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屠呦呦和两位课题组的同志不顾安危,亲自试喝,证明了它的安全性。读完屠呦呦的故事,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新时代的中华少年,我们应当更加奋发图强、更加勤奋努力,学习屠呦呦的不畏艰难、坚忍不拔、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将来努力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申宜可:《孔繁森:高原上的红柳树》,孔繁森的一生概括起来就是:爱。他爱他的家庭,他更爱祖国,爱他为之付出一切的藏族人民。
孔繁森伯伯说:“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正是源于这种大爱,他离别年迈的老母、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和动过几次大手术的妻子,远离家乡,两次援藏,在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的阿里地区,为藏族人民忘我工作。孔繁森伯伯的生活十分节俭。平时他常吃方便面,他穿的许多衣服都打着补丁。但他把工资中相当大的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他随身背着小药箱,给群众买药,在扶贫济困时却出手大方。他还收养了三个地震孤儿,为了不让孩子们受苦,他三次献血900毫升,却把营养费都用在孩子们身上。他向人民献出的是比血还浓的情感,是博大,深沉和无私的爱。虽然一场车祸夺去了他的生命,但他的爱却永远留在了雪域高原。“走向离家最远的远方,我站在离天最近的地方。一年一年,我用家乡的春色染绿边疆。冬去春来,边疆的风雪锤炼我的刚强。清澈的爱啊,只为祖国……”听着歌曲,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百年来,正是像孔繁森伯伯那样的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扎根边疆,建设西藏,卫国戍边,寸土不让。正是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才有了今天祖国边疆稳固,人民安居乐业。
读书让我们快乐,读书使我们成长。同学们的精彩分享让我们又知道了很多伟人感人的故事,也让我们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书籍是我们获取知识、启迪思想的良师益友,蕴含着生生不息、自强自信的民族精神,让我们以榜样为灯,追光前行,读好书、好读书,将央央中华的红色精神、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努力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