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0日骨质疏松日主题“强肌健骨,防治骨松”
正确认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科普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由于骨骼的矿物质丢失,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头变脆了”,容易发生骨折。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与中国疾控中心联合调查显示,我国四十岁以上人群中,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5%,女性达20%。也许有人觉得,骨质疏松不是大问题,但骨折的后果往往严重,俗话说,“孩子是摔大的,老人是摔死的”。因此中老年朋友,尤其绝经女性一定要多关注自己的骨骼健康,早防、早诊、早治。为了普及骨质疏松症的常识,使大家了解它的成因,并积极进行预防,咸阳市中心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唐莉老师带大家了解。
本期由唐主任为大家科普
简介:唐莉,副主任医师,待修改
人一生中的骨量是不恒定的,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在30~40岁时,人体内骨数量达到一生中的高峰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数量开始减少,皮质骨变薄,骨小梁减少。女性40岁,男性40~50岁骨髓腔开始逐渐扩大。
1.骨质疏松症骨折是一种怎样的病?
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由于骨强度下降,轻微创伤甚至日常活动也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是脊柱、髋部、腕部。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次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因此在治疗骨折的同时,还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
2.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导致骨吸收增加;
(2)随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
(3)老年人纳差,进食少,往往存在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4)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3.骨质疏松就是缺钙吗?
很多人认为:人到老年,腰背痛,腿脚痛是因为“缺钙”而造成的,甚至认为这种疼痛不用治疗,挺一挺就能熬过去。一般来说,骨质疏松症一旦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时,骨骼中的骨量已经丢失30%-50%以上了。此时骨破坏大于新骨的生成,骨骼中的矿物质减少,骨骼中的骨小梁变细﹑变脆或发生断裂从而导致上述症状。此时单纯的服用钙剂效果往往不太理想,需要综合的治疗骨代谢失衡的问题,不仅要促进骨生成,同时也要阻止骨流失,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骨质疏松。
4.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1)疼痛: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以腰背部多见。
(2)身高缩短、驼背:它是由于骨质疏松造成椎体变形而引起的,是临床上的重要体征之一。
(3)骨折: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常见部位包括髋部、胸腰椎、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及踝部。
5.老人跌倒不疼也会骨折吗?
老年人本身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由于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差,有的已经发生了骨折,但未感到明显疼痛,不及时就诊,容易耽误病情。因此,老人跌倒,不能认为没有疼痛就不会发生骨折,只要跌倒就要及时就诊。
以股骨颈骨折为例,如果在外伤后,虽然没有疼痛或仅有轻度的髋部不适,但仍能行走或骑自行车,这类患者也应高度重视,很可能是裂缝性或嵌插性骨折。只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摄片,就会避免误诊漏诊。
6.老年人身高变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人老变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脊柱缩短。脊柱缩短的原因:(1)由于椎间盘变性导致椎间盘变薄,如果累及数个椎间盘即可导致身高的降低。(2)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发生楔形改变导致高度降低而引起,最终可能导致驼背或畸形。
如果中老年人的身高比前1年降低2厘米,或是比年轻时低了3厘米~5厘米,就需要警惕是否患了骨质疏松症,发生了椎体压缩性骨折。
7.老人预防骨质疏松该注意什么?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延缓其进程呢?我们建议老年人做到以下几点:
(1)生活要有规律,戒烟限酒;
(2)不能偏食,要摄入足量的含钙质以及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多喝牛奶非常有必要;
(3)加强锻炼,平时经常有计划地参加户外活动,如打太极拳、散步、慢跑等,运动量要根据自身的体质来定,同时要经常晒太阳;
(4)服用一些预防性的药物。一个人每天需求钙的量是1000毫克,而根据我国饮食习惯,每天摄入钙的量是400mg,远远低于正常需求。因此我们建议可适当地服用补钙药物和维生素D。
8.过量补钙会导致肾结石吗?
补钙与肾结石没有必然联系。肾结石的发生受遗传、环境、营养及尿钙浓度等多因素影响。目前,推荐的常规补钙剂量(600毫克左右的钙)不会增加肾结石发生的危险,是安全的。当然在过多补钙时,通过肾脏滤过排出的钙较多,在泌尿系统中,尿钙含量较高,会增加泌尿系统形成结石的机会。因此,对于那些易发生肾结石的患者,在补充高剂量钙和维生素D前,应适当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若尿钙正常,可以适当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