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研踏秋行,共谱教研新征程——河口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

小头儿子小朋友
创建于2023-10-15
阅读 31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最美的金秋,河口小学全体语文教师又齐聚,聆听范丽华老师与周春蓉老师的教研课。

范老师执教《竹节人》

  听了范老师《竹节人》这节课,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在越来越强调语文要素的教育背景下,范老师真的花了很多心思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上,包括阅读方法、语言运用、学习习惯等。她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感受什么是有目的的阅读,紧紧围绕“学为中心”,让学生懂得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阅读材料不一样,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尽相同,让“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更加明晰,让学生非常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学和练。例如范老师为帮忙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共铺设了4层“台阶”:1.理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根据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3.快速读,寻找相关段落,明确阅读方法。4.细读课文,圈出关键词 梳理制作竹节人的步骤和玩法。通过这种分阶阅读,提炼关键词句,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的能力。(曹玉梅老师)

  范老师执教的《竹节人》,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要素。课堂主要教学目标为根据阅读任务先浏览筛选内容信息,再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高效阅读。她设计了两处学习单,安排了两个学习任务,学生的主体作用凸显,课堂讨论氛围浓郁,生成与预设相差无几。学生找得很准,读得很细,方法精当,效果显著,语文素养提高得很快。(薛如峰老师)

  听了范老师上的《竹节人》一课,感受颇深。新课标指出:教材作为一个“范例”,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重新组合,灵活处理。《竹节人》这一课,范老师则根据教材的特点,创造性地把目标定为:找出竹节人的做法和玩法部分,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学有所得。

细读课文,圈出关键词,梳理制作竹节人的基本步骤和使用方法。范老师善于运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新课程理念。通过这种分阶阅读,提炼关键词句,更重要的目的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和运用的能力。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能力。这也给了我在今后的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新的启发和思考。(陈丹丹老师)

  阅读策略单元是语文教改后出现的一个新形式单元,分别是预测、提问、用较快的速度读以及有目的地阅读。听了范老师执教的《竹节人》,我明白了应该怎么样去教阅读策略单元。范老师她紧紧抓住了语文要素展开教学。先让学生将字词问题解决,每一行词语的安排上都花了心思,便于学生思考理解。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竹节人》这篇课文整体的脉络,以及了解阅读策略单元的目的是学习阅读的方法,而且不同的任务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重点非常突出。范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带着任务看文章,抓住关键词,提取信息,整合材料。整节课脉络清晰,重难点突出,教师教态自然大方。(周春蓉老师)

周春蓉老师执教《爬山虎的脚》

  周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爷爷经过仔细观察后写出的一篇生动形象的美文。周老师的整堂课脉络清晰,板块衔接流畅。周老师在执教过程中,重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多种方式,如指名读,学生带读,连线等,让学生读准字音,了解字义。在学习多音字时,不仅让学生知道音的不同,也重视学习方法,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方面都有所体现。周老师在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细致方面也用了不同的方式,比如:画出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播放视频等,都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描写的细致,达成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张悦老师)

  听了周老师的《爬山虎的脚》,印象颇深。周老师以生动的导入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逐步展开,通过详细阐述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爬墙的过程,使学生对植物的生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周老师还用板书设计将重点内容简明扼要地呈现在黑板上,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在课堂上,周老师保持了积极活泼的授课态度,充满了亲和力,与同学们积极互动,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她采用了生动有趣的语言,让学生对爬山虎形成了形象深刻的印象。他还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康丽文老师)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各类公开课上常常能见到它的身影。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单元,又将其编入。  周春荣老师执教《爬山虎的脚》一文,结合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侧重于引导学生以课文为例,走进课文认识爬山虎,走出课文习得观察方法。“老”课文新教法。在教学中周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嫩”的不同意思,感悟从用词的精准可以看出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在教学在教学第三自然段中,周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读文本,提取相关语段中的关键信息,并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并通过学生互相的评价交流,聚焦词句,学习准确生动的表达。(范丽华老师)

陈丹丹老师执教《搭船的鸟》

《搭船的鸟》一课,作者仔细观察的过程为学生习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陈老师本堂课以课文为样本,在授课过程中抓住了单元要素,能够与交流平台相结合,精准定位交流平台的习作方法,精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方法意识,如精读“翠鸟外形美”,学习作者细致、有序的观察方法。陈老师导入新课后,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鸟?”默读第2自然段,并圈画出感受的词、句,引导学生抓住句子“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进行品读、有感情地朗读、观察图片中感受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到翠鸟的外形美丽,品读完后引导学生明白能抓住翠鸟身上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是观察事物、写作时的应注意抓特点,随后陈老师利用课件直观形象的图示,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作者观察翠鸟的外形先从全身的颜色,再到羽毛、翅膀、嘴进行有序观察,让学生明白这样先观察整体,再细致观察到部分的顺序叫从整体到部分。陈老师在循循善诱、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平常应该跟作者一样细致、有序地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张凤梅老师)

“留心观察”是本单元的主题,陈老师紧扣“观察”,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翠鸟的外形,从而一起总结出观察的方法。然后让孩子们用上刚刚学会的方法进行习作训练。陈老师的这节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学会了细致观察的方法,又将习得的方法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范丽华老师)

张悦老师执教《精卫填海》

张悦老师执教的《精卫填海》针对中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营造了和谐、富有童趣的学习气氛。由已学神话故事导入,一改学古文枯燥无味的现状,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神话故事的积极性,让孩子们能自觉地去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由于学生对古典神话文本的认读难度较大,张悦老师结合学古诗的方法给学生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的三部曲,即读通课文、读懂内容、读出感受,教学中十分注重教学方法的指导、总结,并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孩子去感悟、去实践。在合作学习中,使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化难为易。不仅提高了阅读的兴趣,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曹玉梅老师)

张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深入浅出,课件制作也比较精美,为学生学习文本内容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其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语言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进而让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升华了感情。再次,张老师抓住重点词句,以点带面, 接着让学生结合注释再次深入理解文言语句。 最后让学生自主质疑,提出本课学习重点问题。 在此过程中张老师进行了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带领学生由浅到深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习目的非常明确。(陈丹丹老师)

张老师精准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情境,让学生作为神话传讲人进行教学。这堂课结构完整,张老师讲解重点难点非常清晰,同时课堂氛围也非常活跃。在正式学习课文前,张老师帮学生回顾之前所学文言文的方法,温故而知新。张老师借助插图,让学生对精卫有了一定的印象,课中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让学生体会文言文语言的韵律美。接着根据问题,思考事件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引导学生体会精卫的形象。整个课程各个环节的衔接十分流畅,教学目标明确。(周春荣老师)

曹玉梅老师执教《寒号鸟》

曹老师执教的《寒号鸟》一课,教学预案精当,启发语言精辟,课堂板书精美。课中基础知识夯得实,朗读指导很到位,语言品析很成功——学习多音字知识点时,教者提供了不同音的各种义项让学生选择,培养孩子查工具书的习惯和能力,再辅以配对游戏,此知识点的学成度很高。指导朗读环节形式多样,学生已进入文本中的角色 ,读得相当入情。这样一来,孩子们对寒号鸟与喜鹊的形象领悟就简单明了。(薛如峰老师)

曹老师执教的《寒号鸟》一课值得我学习品味的地方很多。针对二年级的学情和本班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堂。曹老师整节课的设计环环相扣,从字,词,句三方面,夯实基础。如细雨微风般让学生将知识吸收内化。曹老师在课上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让学生感悟人物特点,读好人物对话,感受语句中的感情。让学生不仅学知识,还学到方法,一举多得。(张悦老师)

今天听了曹老师的《寒号鸟》,受益匪浅。曹老师的重点环节是朗读,在讲解课文时,渗透本文对比的写法特点,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再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和理解内容,体会喜鹊劝寒号鸟时着急的语气以及寒号鸟两次不听劝告得过且过的心理,从而明白故事里蕴含的深刻哲理。在朗读理解时,曹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喜鹊和寒号鸟来思考,如果你是喜鹊或寒号鸟会怎么想?让学生体会它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最后指导学生把体会到的情感用朗读表现出来。 课文板块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康丽文老师)

阅读 31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