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成功完成首例三维指导下心内膜联合心外膜标测和消融术,成功救治饱受ICD(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电风暴发作痛苦的结构性心脏病患者。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6277be913a244af1ba8adc66efc5767b.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210b3cb450f745bea0f24735464aa74a.png)
患者张先生,38岁,于入院前8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伴黑曚,此后上述症状仍间断发作,伴晕厥2次,于2015年在省外医院就诊,考虑室性心动过速,行ICD植入术。因室速反复发作,于2016年继续外出求医,考虑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行室速射频消融治疗,病情平稳,1年前感染新冠肺炎后再次间断出现心慌,3天前患者心慌症状加重,持续不缓解,室速再次发作,张先生痛苦不堪,多次辗转于各家医院,最终联系到山西盈康一生总医院心律失常科马瑞芳主任团队。
因患者病情复杂,马瑞芳主任带领团队反复与张先生沟通,为其量身定制了最佳治疗方案——三维指导下心内膜联合心外膜标测和消融术。10月13日,马瑞芳主任团队在介入导管室进行了干性心包穿刺,心内膜联合心外膜标测,发现病变位于右心室基底部位置,该部位心外膜覆盖较厚的脂肪层,且毗邻心脏重要冠脉血管,消融风险较大。在保证不损伤冠脉血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消融病灶,经过4个小时紧张有序的操作,消融结果满意,术后反复进行刺激,均未诱发室速发作,目前患者正在康复过程中。
手术过程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c5239a63d5df4be38b81b3bdfe8cf304.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7659da9e0926406db05d55e6ad5cf354.png)
腔内超声下构建心室结构
干性心包穿刺
心内膜面基质标测
心外膜面基质标测
诱发室速
窦律下在右室心尖底部外膜标测到晚电位,并在该部位起博与室速发作QRS波形态一致
起搏标测
心内膜面消融治疗
冠脉造影
心外膜面消融治疗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a8521dc600664dbb86a4db0e455623dc.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5aad38b07f064511b5a1756ada6171b1.png)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心肌病,男性多于女性,以右心室心肌逐渐被脂肪及纤维组织替代为特征一种心肌病,左心室亦可受累。
临床以室性心动过速、右心室扩大和右心衰竭等为特点,该病发病凶险,猝死率高。主要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导管消融及ICD植入。《2019 HRS专家共识声明》指南建议植入ICD预防猝死后行导管消融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ARVC相关的室速消融难度极大,大多数需要心内膜联合心外膜消融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功率,但是心外膜消融为非常规消融技术,需要干性穿刺心包进行心外膜消融。
常规心包穿刺多在大量心包积液下进行,穿刺空间相对大,操作相对安全,但干性心包穿刺对术者的操作能力挑战极大,穿刺点必须刚刚进入几乎没有可见空隙的心外膜与心内膜之间,稍微增加深度随时可能穿透心脏发生心包填塞危及患者生命。
专家简介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8c7d916464ed496298352519daf87579.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4ec269a05fc345b494c9fbf8566424ec.png)
马瑞芳,女,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现任运城市第一医院心律失常科科主任。分别于2014年、2018年在北京阜外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心律失常介入中心进修心脏电生理和心脏起搏治疗。对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各种疑难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掌握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房颤以及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射频消融以及左心耳封堵术、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ICD、CRT-D植入术等。发表国家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