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十中队官兵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值得称赞
十中队官兵“四个一”的做法值得提倡
十中队有一张自办的队报名叫《新一代》
十中队官兵责任意识难能可贵
十中队官兵的严格训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十中队的每一任指导员和队长都有深感肩上责任重大的共同特点
十中队官兵具有爱心常年关心孤老
十中队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并结硕果
十中队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楷模
十中队的官兵们不仅是南京路的守卫者,也是大上海的建设者
在急、难、险的紧要时刻都有十中队官兵的身影
我认为军人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十中队圆满出色地完成中俄等五国元首会议的内部警卫任务
十中队战士咬破手指书写血书要求上抗洪前线事迹感人
十中队义务讲解员在一大会址讲解党史
十中队官兵先后邀请静安区党校五位老师前来授课辅导提高认识
十中队官兵的求知欲使我难忘
建议市委将每月20日定为上海志愿者为民服务日
十中队官兵是肢残人的腿,盲人的眼,残疾人的贴心人
十中队官兵34年坚守为人民服务誓言令人感动
十中队的干部以身作则官兵关系融洽干部像兄长一样关心战士
十中队虽然居住在简陋的临时营房,宗旨责任目标不忘令人感动
十中队官兵自我加压努力开拓为民服务的内容使人感动
十中队官兵几十年如一日忠诚履行不变的宗旨使我感动
20年的感动——来自官兵的言行序言
1997年3月14日,我在新民晚报的引导下走进十中队,一进中队的大门就看到左侧墙壁上写着“市场经济发展,站岗价值何在?在社会安定国家安宁;商品大潮汹涌,甘于奉献图啥?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当时的年代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在社会也出现一切向钱看的现象,在十中队看到官兵的豪言壮语顿时令我肃然起敬,敬佩十中队的官兵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仍然坚守着这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继续谱写新的篇章,当初的豪言壮语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直到今天我对十中队官兵仍怀有一种崇敬的心情。
1982年1月十中队奉命进驻南京路接替好八连,住进好八连的营房,接过好八连的勤务,在南京路上继承和发扬了好八连的光荣传统,为上海的改革开放、社会稳定、人民安宁、经济发展做出了默默无闻无私奉献。1992年1月18日江泽民同志亲临视察并题词:“南京路上学八连霓虹灯下新一代”,十中队官兵牢记题词,在南京路上播撒精神文明的新风。
十中队官兵忠实履行了武警战士的光荣使命,努力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甘于奉献,文明值勤,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从1997年3月14日走进十中队之日起,至今已是第20个年头了,我要感谢新民晚报,是新民晚报引导我走进十中队、了解十中队,并和十中队结下了不解之缘,20年来我见证了十中队一步一步走向辉煌的历程。
2017年1月,在十中队进驻南京路35周年,也是我走进十中队20周年之际,特撰写“20年的感动——来自官兵的言行”文章,作为一个编外指导员的工作汇报。
★十中队官兵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值得称赞
1997年6月24日,上海第十七漂染厂乒乓球队和武警一支队十中队官兵进行一场乒乓球友谊比赛。在比赛的这天天气很热,整个营区内没有一台电风扇,夏光荣同志特地到家属楼里借了一台电风扇给我们“客人”使用,让我们“客人”凉快一下。比赛结束了,当我们走出十中队营区,行走在市政府的大道上,十七漂染厂乒乓球队的一个女队员随口说了一句:“当兵这么苦的,天这么热电风扇也没有的,我不给儿子去参军了”,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当时我就说:“大家都不去参军,谁来保卫国家啊!”。在回家的路上,我就有了一个想法:要把十中队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不向困难低头,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精神向上海市市长反映,请父母官予以关心。
回到单位后我把武警十中队在南京路上继承和发扬了好八连的光荣传统,为上海的改革开放、社会稳定、人民安宁、经济发展做出了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情况向上海市市长汇报:十中队营区内宿舍的墙壁上的泥顶脱落了,营房里没有电风扇,食堂炊具简陋,业余活动用的乒乓球台也失去了弹性,看到这种情形,我心里很不平静,认为亏待了十中队的官兵,但和官兵们交谈,他们个个毫无怨言,革命的乐观主义和吃苦耐劳精神使我感到震撼,而眼前简陋的营房设施又使我感到不安。十中队官兵在这样艰苦条件下不向困难低头,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仍然坚守着这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继续谱写新篇章的情况,向徐匡迪市长作了反映。徐市长收到来信非常重视很快作了批示,上海武警总队收到徐市长批示后答复我说:“徐市长的批示已收到,总队已派工作组进驻十中队,总队、支队的领导到现场办公,商讨改造方案。”经过整修后十中队官兵们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并添置了空调、电风扇、不锈钢餐具、乒乓球桌。看到官兵们的生活得到改善,悬在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作为人大代表的我,心里是踏实和骄傲的。
★十中队官兵“四个一”的做法值得提倡
十中队的官兵做到“四个一”:节省一分钱、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在现在的形势下还能做到这些确实是值得提倡和称赞。如今,十中队居住在改建后的四层楼房里,官兵们依然保持着“好八连”的光荣传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官兵们人人有针线包,每班都有修理箱,头发长了互相理,衣服破了自己补,营具坏了自己修。在十中队没有“长明灯”,没有“长流水”,十中队是无烟中队,从“好八连”到十中队,从穿草鞋到穿皮鞋,当年的“好八连”已离开了南京路,如今南京路上是武警十中队被誉为霓虹灯下新一代。十中队官兵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四个一”的做法值得大力提倡。
★十中队有一张自办的队报名叫《新一代》
十中队有一张自办的队报名叫《新一代》,这张用电脑排版、印制精美的队报深得中队官兵的喜爱。创办的“总编辑”他叫张祥林,是一位河南籍的战士,通过电脑培训班学到了技能,创办了《新一代》队报,为十中队的宣传工作做出了成绩,为十中队的宣传工作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十中队的《新一代》队报、黑板报、宣传栏办得有声有色,版面漂亮,有特色,有创意,内容丰富,有战士们参加总队、支队的比武情况,有中队考核的情况,有官兵们的学习心得体会,有十八大的内容情况介绍,有精神文明创建情况介绍,有学习党章等主题活动介绍,为官兵们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在《新一代》队报上还刊登官兵的生日时间,逢生日大家会相互祝贺生日快乐,营造了氛围,增强了信心,凝聚了人心。还有战士们的格言,有一个战士的格言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的格言是:“军人是困难和挫折的战胜者”,这句格言我非常欣赏,因为我的人生就是在困难和挫折中走过来的,我相信:十中队官兵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是困难和挫折的战胜者。每当我在十中队的黑板报、宣传栏前立足观看时,就会想起十中队《新一代》队报创办者这位河南籍的战士张祥林,至今我仍然记得十中队《新一代》队报创办者——张祥林。
★十中队官兵责任意识难能可贵
2010年11月22日,解放日报在第3版报道了“十中队国旗班:曲终旗到零误差”的文章。记者在武警上海总队一支队十中队国旗班先进事迹主题演出现场获悉,被誉为“霓虹灯下新一代”的武警十中队和国旗班因在世博会上的出色表现获武警总部表彰,分别荣立集体一等功;国旗班副班长杨泽楠也荣记个人一等功。
据了解,世博期间,以“曲终旗到、零误差”为口号的国旗班,顺利完成了开(闭)幕式、开(闭)园式、19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馆日、旗林广场以及世博园区8个出入口的升旗任务,累计升旗6588面。
演出以“国旗在我们心中”为主题,旨在宣传“南京路上学八连”标兵十中队国旗班的先进事迹,弘扬他们“把使命看得比天大、把责任看得比命重”的时代精神。12个节目均取材于国旗班奋战在世博的真实经历,由官兵自己演绎,原汁原味展现他们生活、训练以及升旗场景,生动再现了武警官兵的警营生活和真实情感。战士们的艰辛付出与坚毅精神,观众无不为之感动。其中,小品《特殊指挥》由十中队副队长张滨“本色出演”,讲述了张滨“为确保升旗任务万无一失,舍小家顾大家,险些失去做父亲机会”的感人故事;互动游戏《绿色PK》通过“小白菜”和“橄榄绿”的同台竞技,反映了国旗班战士的超强本领和过硬素质;现场采访环节中,国旗班“唯一的上海兵”、护旗手张一飞的事迹更是感人落泪,张一飞天生略有些“O”形腿,为了升旗仪式的完美无缺,充分展示中国当代军人的飒爽英姿,他坚持每晚用背包带绑住双腿睡觉,克服彻夜难眠的疼痛来矫正自己的警姿,这一绑就是70天。
这篇报道我看了两遍后把“十中队国旗班:曲终旗到零误差”这篇报道储存到我的电脑中。我作为十中队的编外指导员也感到无比自豪和荣耀:我为十中队国旗班而感到自豪,为十中队国旗班荣立一等功感到荣耀,我也祝愿十中队取得更大的成绩。
★十中队官兵的严格训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十中队官兵的严格训练,自我加压:“十字架训练法”、“一线单腿训练法”(这是我起的训练名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看到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十中队官兵在“十字架训练法”、“一线单腿训练法”的过程中尽管很枯燥,但他们还是那么认真,我进中队时看到官兵们在训练,当我离开时还在训练,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官兵们的一丝不苟、认真刻苦训练的动力,我认为是官兵们牢记十中队是被江泽民同志誉为“南京路上学八连、霓虹灯下新一代”和被武警总部授予“南京路上学八连模范中队”的荣誉称号,官兵们一丝不苟刻苦认真训练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十中队的每一任指导员和队长都有深感肩上责任重大的共同特点
十中队的每一任指导员和队长都有深感肩上责任重大的共同点,张军捷指导员、安康指导员上任后多次和我谈了十中队今后如何保持和发扬十中队的光荣传统,走在时代的前列的话题,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我认为十中队的干部是难当的,因为十中队的各项工作起点高,又是有这么多的荣誉在身,这是好事压力可以变为动力。我利用在静安区民政局、静安区工商联、静安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帮助撰写地方志的机会,得到了这些部门的拥军档案资料和具体做法,我把静安区工商联商会拥军的资料做成相册送给安康指导员,为今后开展和黄浦区工商联商会展开共建活动提供经验借鉴,因为静安区工商联商会的拥军工作十分到位,希望十中队从中得到启发,我相信:十中队有全体官兵的努力拼搏,有支队、总队领导的关心,有全体共建单位的支持,保持和发扬十中队的光荣传统、走在时代的前列是有扎实基础的。
2013年1月18日,结合“十中队学习十八大,举旗铸魂心向党,霓红哨兵谱新篇”的主题活动,为十中队迈向未来标兵目标提五点建议:
一、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化挑战为机遇,运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来提升自己:十中队要在原有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在进一步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在原有基础的上练好内功,在原有的基础上从深度和广度上动脑筋。走出去 —— 到共建单位和先进单位去学习和交流,可以向共建单位和先进单位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人物学习,也可以去共建单位拜师傅加深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体验共建单位的一日生活。
十中队国旗班可以走出去到首都去向北京国旗班学习取经,因为是首都所以北京国旗班的管理等方面肯定是严格的,十中队要迈向未来标兵目标这一步骤不能少,十中队国旗班取经回来可以总结找出差距来提升自己。费用可以和共建单位商量争取赞助,回来的机票可以买红眼航班,价格便宜一些。请进来:请共建单位和先进单位的模范和先进人物来做报告、交流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来提升自己,今天的座谈会的形式也是请进来做法的具体体现。
二、十中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和共建单位多沟通、多联系、多交流。十中队取得的成绩也包含着共建单位的支持和关心,十中队离不开共建单位;共建单位也离不开十中队,十中队和共建单位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今后共建单位有急、难、愁方面的工作,十中队官兵要鼎力相助,十中队在日常工作中也有需要共建单位相助的时候,共建单位也会鼎力相助。俗话说得好:“一回生、二回熟、三回交朋友”、“沟通是事业成功的金钥匙”。所以十中队今后要抽出时间走访联系共建单位,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在支队确定十中队争创未来标兵目标的实施计划书后,由指导员亲自送达交到共建单位分管领导的手中,让共建单位领导知道十中队争创未来标兵目标的实施计划,同时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黄浦区双拥办是十中队的父母官,每年要做到工作再忙,这二家父母官一定要多拜访、多沟通,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黄浦区双拥办都拥有双拥工作的经费。我在静安区就看到许多驻区部队和区双拥办副主任(主持工作)关系很熟,部队需要项目经费双拥办副主任会在自己的职权内予以解决,超出范围他还会和区双拥办主任(民政局局长)汇报争取获批准,甚至还会向分管的副区长打报告争取获批准。所以双拥办主持工作的副主任是关键人物、街道双拥办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同样是关键人物。
三、十中队和共建单位的共建过程中,提倡共建单位运用自己的品牌优势融入十中队的元素,可以为十中队创造一些条件,营造双赢的机会,一大会址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黄浦区工商管理局是十中队新的共建单位,在共建的过程中可以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培育成为在新形势下新的亮点,分管书记是个务实的书记,十中队要抓住机遇,双方好好策划,我对十中队和黄浦区工商管理局的共建前景看好,可以在共建工作上有所创新。
四、十中队可以和黄浦区教育局联手进行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系列活动,对全区中、小学的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试点,先选择3所中学、3所小学进行国旗升旗仪式并进行国旗知识的宣讲活动(二项活动安排一节课时的时间),如果反响好总结经验后在黄浦区区域内的中、小学巡回宣讲一次,做好参加宣讲活动人数的记录。
五、十中队可以和黄浦区民政局、社团局、下属的黄浦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联手进行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系列活动,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是十八大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中队可以在黄浦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的推荐下,在黄浦区区域内寻找一家信誉好、有发展潜质的社会组织进行共建,尝试和社会组织在共建工作中的探索。如果此事可行的话,我可以先请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顾维民会长(原静安区政协主席现退休)来十中队宣讲十八大中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描述及社会组织的概况、发展、作用等,让十中队官兵加深对社会组织的认识和了解。最后祝愿十中队在全体共建单位的支持下,在街道办事处、区双拥办、支队、总队领导的关心下,保持和发扬十中队的光荣传统、一定会继续走在时代的前列,朝着标兵目标迈进一定会成功。
★十中队官兵具有爱心常年关心孤老
有一次,我在牛庄路上碰见指导员和雷锋班班长很好奇地询问他们去哪里,指导员说:“我们常年关心的孤老去世了,现在到居委会去请他们再帮助联系一个孤老”。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被十中队官兵常年关心孤老的做法感动了。
每年我看见孤老被官兵们接到中队和官兵们一起吃年夜饭的情景,吃完年夜饭指导员又特地关照战士们在送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把老人平安送到家。我也亲耳听到忻鸿法老人发自内心感激十中队官兵关怀的话语,因为这里留下官兵们和忻鸿法老人的欢声笑语,官兵们定期给老人理发、洗澡、剪指甲。无论大事小事,老人们一个电话,战士们随叫随到。老人们生病,在医院里忙前忙后的也是十中队的官兵,每到春暖花开或秋高气爽的季节,他们就推着老人走上南京路、人民广场、外滩,看看上海的新变化也是十中队的官兵。
十中队官兵他们真正做到了:把忠心献给祖国,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关心献给他人,把孝心献给父母,把信心留给自己。
★十中队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并结硕果
2005年10月28日,在静安区民立中学的会议室里举行了武警一支队十中队帮困助学活动仪式,十中队资助马东东、周曼同学在民立中学就读的学费直到学业结束。民立中学的校长、书记和十中队的指导员、队长和我以及马东东、周曼同学出席了帮困助学仪式。说起十中队和民立中学的帮困助学的情况,说起来有一段故事:我作为人民代表参与了静安区教育局局长徐承博同志的述职评议工作,在述职评议工作之前我也参与了教育系统行风评议工作,先后听取了119位同志发言,走访了20多所中学、小学,在民立中学又听到了徐承博同志廉洁为民的故事,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也多次前往民立中学和学校领导交流的过程中得知学校有6位家庭有困难的学生等待帮困助学,再和十中队指导员交流中得知十中队帮困助学的同学毕业了,我在吃年夜饭的时候看到过十中队帮困助学的同学,看到十中队官兵赠送学习用品的情景,我就把民立中学有家庭有困难的学生等待帮困助学的情况和指导员说了,指导员说:“那你帮我们联系2位家庭有困难的学生,让我们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从十中队营房出来我就去落实,对民立中学的书记说:“武警十中队可以为民立中学资助2位同学完成学业,”书记听后很高兴。事后我了解到十中队官兵每年捐赠、资助有好几次,我对指导员说:“民立中学帮困助学是否增加了官兵的负担?”,指导员说:“每年捐赠、资助是有几次,但目的是让战士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要有爱心的良好品德。”指导员的话语也成了战士们的行动,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十中队战士谢广康两年前听说老家一位高中女生因经济问题恐怕无法继续学业,立即托人联系并从自己每个月的津贴中抽出一半资助其读书,连续资助两年。如今那位受资助的女生已经考上了复旦,还带着同学们一起参加十中队组织的公益活动。
★十中队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楷模
2001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霓虹灯下新一代——武警上海总队一支队十中队道德建设记事的长篇通讯报道。
我看了两遍通讯报道后认为:人民日报的长篇通讯报道,真实地报道了十中队在接替好八连进驻南京路2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着好八连的光荣传统,并在南京路上发扬光大,成为在南京路上传播精神文明的使者,十中队不愧为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楷模。
我认为十中队之所以能够成为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楷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推动十中队发展、向前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十中队在努力提倡艰苦奋斗精神的同时,由于多种原因,社会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在一部分群众和干部中被淡忘了,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的现象有所抬头的时候,十中队的干部面对社会上出现的不良现象教育官兵们要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并在十中队进行了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勤俭节约的教育,激发了十中队官兵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的革命热情。在十中队形成了勤俭节约光荣、挥霍浪费可耻的新风尚。
我认为十中队之所以能够成为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楷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十中队官兵的心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行为的思想基础,决定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十中队官兵用事实充分证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生的旅途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为此十中队官兵心里装着人民,心里装着党的事业,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是十中队官兵的职责。十中队以道德建设为契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十中队的官兵们不仅是南京路的守卫者,也是大上海的建设者
在太浦河水利工程、杨浦大桥、浦东机场工程、上海大剧院、东方明珠、内环高架、南京路步行街的建设,这些上海市的重点工程都留下十中队官兵辛勤的汗水和忙碌的身影。十中队官兵热爱大上海,热爱南京路。官兵们作为一名守卫大上海的武警战士,能为建设大上海、繁荣南京路添砖加瓦无比自豪。十中队的退伍老战士在离开部队的前夕总会扛着拖把、提着水桶、拿着抹布,来到他们称之为“母亲街”的南京路上,最后一次为“母亲街”梳妆打扮。战士们用拖把拖去地砖上的灰土,用清水擦洗栏杆,在即将就要离开大上海、告别南京路的时刻还这样做,无不为之感动:“多好的战士啊!”
★在急、难、险的紧要时刻都有十中队官兵的身影
受长江、太湖流域洪水的影响,上海的太浦河发生了洪水,十中队官兵接到抗洪抢险的命令后奔赴抗洪抢险现场,战士们跳入河中用自己的身躯筑起第一道人墙挡住汹涌洪水的冲击,便于后面官兵打桩垫土筑坝,当我听完指导员给我讲叙太浦河抗洪抢险的经历时,也看到了指导员得意的表情,指导员说:“十中队官兵打桩筑坝经得起洪水冲击的考验,当地老百姓筑坝经不起洪水的冲击,当溃坝后我们再去重新加固”。十中队官兵用自己的身躯筑起第一道人墙挡住汹涌洪水冲击的行动使我感动。
在上海的急、难、险的紧要时刻,十中队始终冲锋在前,在地铁4号线的施工过程中发生大面积地陷情况,在危急的时刻十中队赶赴现场抢险,十中队的队旗在抢险现场飘扬。十中队官兵在抢险现场的场面让我感动。(解放日报有报道,有十中队的队旗在抢险现场飘扬的照片)
★我认为军人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2001年11月24日,在十中队荣誉室由中央宣传部及新闻单位联合召开座谈会。在会上,我针对目前社会上流传着“军人在战争时期是最可爱的人,在抗洪抢险中是勇敢的人,在和平时期是最多余的人”的说法进行驳斥,我认为军人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我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军人在战争时期是最可爱的人,军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家喻户晓。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在中印反击战中,被印军占领的43个据点一夜之间被我们强大的人民解放军收复。在中苏边境的局部战争中,我们的人民解放军战士用火箭筒摧毁了苏军的坦克,成为当时家喻户晓值得庆贺的新闻。在中越边境的自卫反击战,经过我们的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流血牺牲也取得了胜利,这一切都是说明军人在战争时期是最可爱的人。
在1998年全国遭遇洪水的袭击,在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在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将军在抗洪前线指挥抗洪抢险的故事,有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为了救起落水的人民群众而自己被洪水卷走的故事,有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为了抢救人民群众倒在抗洪前线的故事,有的献出宝贵而年青的生命,他们是为人民而献出宝贵的生命的。
但是也有人认为:“军人在和平时期是最多余的人”,有这样想法的人是典型缺乏忧患意识的人,不知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道理,只知道军人在战争时期是最可爱的人,在抗洪抢险中是勇敢的人,在和平时期是最多余的人,有这种观点的人需要有一点忧患意识,认识才能提高。我认为: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永远是最可爱的人,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记录着你们的功勋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从十中队官兵的言行中我受到深刻的教育,深受感动,所以我作了:“军人永远是最可爱的人”的发言。
★十中队圆满出色地完成中俄等五国元首会议的内部警卫任务
在朱镕基同志访美归来以后,我作为人民代表在区委听了一个关于国际形势的辅导报告,其中谈到上海的中俄等五国元首会议开的非常成功,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意义深远。我从指导员那儿了解到,十中队官兵在中俄等五国元首会议期间担任警卫工作,为了确保每一个哨位安全万无一失,十中队的官兵们48个小时没有合眼,每位官兵都在自己的哨位上尽心尽职,圆满出色地完成了内部警卫任务。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警卫工作做的那么出色,意义那么深远是在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我就向区委宣传部借了这部录像带给十中队的官兵们观看,让他们明白自己做了件了不起的大事,为世界和平作了巨大的贡献。
★十中队战士咬破手指书写血书要求上抗洪前线事迹感人
1998年在长江流域发生洪水时,上海电视台报道了上海武警一支队十中队组建了由50名官兵组成抗洪抢险突击队的情况:有一名年轻的战士在未被批准加入到抗洪抢险突击队的情况下,咬破手指书写血书,要求上抗洪前线。当支队首长瞿庆政委收到这位战士的血书要求上前线时,感动得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当我看完电视为十中队而感到自豪,十中队不愧为被江泽民同志誉为“南京路上学八连、霓虹灯下新一代”。第二天早上七时,我就赶到十中队驻地慰问十中队官兵,当时给我的印象十中队已处在临战状态,官兵们的背包都已打好放营区的大道上,抗洪抢险突击队队员在程世荣指导员的带领下在做武装泅渡的训练动作,解放牌军用卡车在旁边随时准备发动,已经做到只要首长一声令下即刻奔赴抗洪抢险的前线。营区内的宣传栏、黑板报都是有关抗洪抢险的情况报道。指导员看到我来到十中队很高兴,迎上前来和我握手表示欢迎,我向指导员汇报了观看了昨晚电视报道后的感想,并询问了这名战士在未被批准加入抗洪突击抢险队,咬破手指书写血书要求上抗洪前线的情况。指导员说:“当时组建抢险突击队时,考虑到这位战士身材瘦小,所以没有安排他进抢险突击队,但是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争取,咬破手指书写了血书要求上抗洪前线,经过首长的特批同意他加入到十中队抗洪抢险突击队的队伍中来。”当我听完指导员的情况介绍,我即刻对十中队和这位年轻的战士产生了发之内心的崇敬心情,对指导员说:“这是十中队的骄傲啊!”。程世荣指导员请我对战士们提一点希望,我首先谈了自己的感想,我为十中队而感到自豪,十中队不愧为是江泽民同志视察过的中队,也不愧为霓虹灯下新一代。当祖国和灾区人民处在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十中队官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令人满意的回答,我为此感到欣慰。
★十中队义务宣讲员在一大会址讲解党史
2001年6月28日上午,上海华丰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党员在党委书记的带领下前往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当我踏进了纪念馆的大门,就见到四名十中队官兵在门口维持秩序,他们看到我来参观就把我带到十中队义务宣讲员的身边,让我仔细聆听十中队官兵义务宣讲员的介绍,随着宣讲员的叙述把大家的思绪也仿佛带回到那艰苦卓绝的年代…… 每一位参观者对十中队义务宣讲员生动的讲解都表示十分满意,我认为:如果十中队的义务宣讲员脱去警服就是一名称职的宣讲员。十中队官兵在一大会址担任义务宣讲员及帮助维持秩序是十中队官兵牢记党的宗旨,也是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生动体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内,一位游客抓拍的一张感人照片,定格了十中队官兵帮助残疾姑娘实现心愿的生动瞬间。家住一大会址附近的姑娘刘慧高位瘫痪。她一直有个心愿——到纪念馆看一看,却因怕给家人添麻烦而把愿望深埋心底。2009年7月1日,听说纪念馆有武警宣讲员义务为游客提供服务后,她终于鼓足勇气,让家人带她来到这里。由于当天纪念馆的轮椅不够用,中队宣讲员程飞便主动提出背着她参观。2个小时的参观结束后,看着汗水湿透衣背的程飞,刘慧的眼睛湿润了:“今天我不仅在一大会址看到了党的昨天,还从武警战士身上看到了党的今天和明天。”
不久,纪念馆意外地收到那位游客抓拍的照片后,立即将其张贴在醒目位置。许多来此参观的游客,每当看到这幅武警战士身背残疾姑娘、脸上汗珠清晰可见的照片,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中队宣讲员程飞的举动值得称赞,程飞的事迹感人。
★十中队官兵先后邀请静安区党校五位老师前来授课辅导提高认识
2006年7月11日,静安区党校姚立建教授在支队的礼堂,为十中队的官兵作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讲和解读,使十中队官兵受到深刻的教育。姚立建教授从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古今中外文明的发展历史,阐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的时代背景,“八荣八耻”的时代特征,以及践行“八荣八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姚立建教授把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简练的表述方法,将其中包含着丰富内涵的核心向十中队官兵进行了宣讲和解读。
通过姚立建教授的宣讲和解读,十中队官兵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荣辱观渗透十中队官兵的心灵。
2006年11月7日下午,静安区党校郭晓静老师在武警一支队的礼堂,为十中队的官兵作了“沟通的技巧”的辅导报告,使十中队官兵受到深刻的教育,尤其是今年即将退役的武警官兵更受教育,因为他们就要踏上社会面临就业考验,郭晓静老师作的“沟通的技巧”的辅导报告,给他们增添了就业的本领,懂得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技巧;懂得沟通是成功的金钥匙;懂得沟通是人们身心健康的保证,使十中队官兵收益匪浅。
我作为十中队的编外指导员,做到每月一次到十中队走访,今年10月走访中和张军捷指导员在交谈中得知今年十中队退役官兵在离开中队前要对官兵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我想履行好编外指导员的职责,不辜负十中队官兵对我的期望是我行动的准则,对退役官兵进行一次“沟通的技巧”的辅导,让退役的官兵在踏上就业道路的时刻要面临考验,要通过考验这一关,对年轻的退役官兵来说,沟通的技巧不可缺少,这也是我的责任,因为我听过党校郭晓静老师作的“沟通的技巧”的辅导报告,感到收获很大,我就向张指导员提议:邀请静安区党校郭晓静老师来十中队作“沟通的技巧”的辅导报告,张指导员说:“这个活动很好,不但让退役的官兵来听,我还要组织全中队的官兵让大家一起来听,沟通在日常生活中很重要”。
我在张军捷指导员那里承诺对十中队官兵进行一次有关沟通的辅导,我来到静安区党校向郭晓静老师求援,当郭老师了解情况后,当即表态:“没有问题,定好时间一定到。”郭老师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一次预约好的讲课时间,因为十中队在中心城区担负着繁重的警卫任务,临时要执行重要任务讲课时间需要改期,当郭晓静老师得知的讲课时间要改动,郭老师没有怨言,相反表示理解,使我深为感动。到了讲课的那天,当我看见郭老师骑着助动车,精神抖擞地来到十中队的时候,使我对郭老师产生了一种崇敬的心情。郭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利用日常生活中因缺乏沟通造成工作失误的例子,验证沟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何等的重要,同时又结合武警部队的工作情况,勉励官兵们要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
2009年10月22日下午,静安区党校乐基伟教授在人民大道200号武警十中队的会场,为十中队的官兵作了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辅导报告,使十中队官兵受到深刻的教育,也为武警十中队目前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乐基伟教授从三个方面做了精彩的辅导:一、党建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情况新问题。二、党的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六大着力点。
2011年1月18日,是江泽民同志视察十中队19周年的纪念日,武警十中队的官兵邀请静安区党校教研室王小林主任,为官兵们作了解读十七届五中全会要点的报告会,为官兵们深入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起到很好的辅导作用。
2011年8月29日,武警十中队指导员向我求援:武警十中队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过程中,想请静安区党校的老师前去为十中队官兵们作“七一”讲话辅导,便于官兵们对“七一”讲话精神有深入的了解。当我向静安区党校王小林老师求援时,王小林老师一口答应并说:“为武警十中队官兵作义务讲解也是我们的职责,不过我时间已排满了要到9月8日以后才有时间”,我就说:“9月8日以后没有关系,就定在下周二(9月13日上午9时)”。 9月9日晚上接到王小林老师的电话说:“现在情况有变化,十中队13日的“七一”讲话辅导我不能去了由汪少波老师去辅导,他会在13日的早上八时四十五分在大剧院旁边的西大门口等你的。”当我到达西大门时汪少波老师已提前来到西大门等候,见到汪少波老师时他的衬衣已经湿透了,肩上背着沉重的电脑包,额头上还在流着汗,我断定他是从公交车站站点背着沉重的电脑包走到十中队驻地的,当我看到这一幕情景时挺感动的。
汪少波老师从“回顾历史”、“分析现实”以及“面向未来”三个方面作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读,使官兵们对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精神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静安区党校的老师先后五次义务为上海武警一支队十中队为官兵授课、辅导,静安区党校的老师个个是好样的,他们常年为十中队官兵作义务辅导,他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实在令人钦佩。十中队官兵走在时代前列的责任感也使我感动。
★十中队官兵的求知欲使我难忘
1999年9月5日星期天,晴空万里,十中队营区内热闹非凡,缝纫机修理培训班正式开班,11位官兵参加培训。十中队的官兵怎么会参加缝纫机修理培训班的呢?这里面有一个故事……
每月20日上街为民服务,是十中队的法定时间,他们把缝纫机也搬到街上,加入了为民服务的行列。老百姓的衣、裤、脱线了缝几下,太长了剪短一些,缝一缝,但有时也碰到缝纫机发生故障,为民服务活动受阻。官兵们又不会修理,看到这种情况,夏光荣指导员早就有一个想法:我们的官兵们能不能学上一门技术,拓展为民服务的内容。对部队来说,要增加一项为民服务的内容谈何容易,我们的官兵们毕竟刚从学校毕业来到部队,又没有经过技术培训,怎么办?夏光荣指导员的想法我领会了,同时我又被感动了。十中队的官兵把为人民服务看作为是他们神圣的职责。把人民利益看作高于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需要,还要自找苦吃,我从内心更加崇敬我们的子弟兵,他们那种学习技术的劲头也促成我开办缝纫机修理培训班。我和指导员商量后决定放在双休日,这样不影响中队的值勤、训练和我的工作,那么就放在这个星期日。时间确定了,我就马上找资料,我把图纸、零件名称从书本上复印下来,再剪辑编排好,复印11份。我看了一遍教材,认为通俗易懂。我想:我一定要教会官兵们掌握排除一般缝纫机故障的能力。到开办的那天,我特地早一点出门,因我家住在宝山区大华新村,骑自行车要一个多小时,要横跨宝山、普陀、静安、黄浦四个区,对我来说为了辅导十中队官兵们是要付出的,但我心里也很高心因为我尽了一个编外指导员的职责,也尽了一个人民代表的职责。当十中队官兵们叫我一声 “程师傅”时,我特别高兴因为这11名“徒弟”是来自被誉为:“南京路上学八连霓虹灯下新一代”十中队的官兵有着特殊的意义。
经过二个月的培训,我教会了11位官兵掌握如何排除缝纫机一般故障的能力。这二个月尽管我是师傅,但我也在“徒弟们”身上看到了他们那种渴求知识的欲望。有一次在我讲课时发现今天怎么少了几个“徒弟”,原来他们在值勤的哨位上,下哨后就主动来“补课”,他们就对我说:“程师傅我刚才在哨位上,没有听到你教的内容,你帮我补一下好吗?”、“程师傅这个零件叫什么名称?”、“程师傅这零件怎样判断好与坏?”、“程师傅遇到底线和面线不协调,调节哪个螺丝?”。
在最后一次的“考试”中,我结合教过的内容和常见的故障出考试题目,碰到故障怎样处理,“徒弟们”都回答出来了也动手解决了问题。
二个月的培训班结束了,“徒弟们”那种渴求知识的欲望会在我的记忆中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建议市委将每月20日定为上海志愿者为民服务日
上海的变化日新月异,有目共睹,市委、市政府想方设法为民办实事,使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如何在政府和人民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政府能听到群众呼声,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平时通过社会调查研究后,我十分关注社会问题,要为上海的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向上海市委书记提建议:将每月20日定为上海志愿者为民服务日。
1998年静安时报有一篇文章报道:静安区10月20日志愿者在南京路静安寺地区开展为民服务活动的消息。据此我认为在南京路上已形成了东、西相呼应的为民服务点,东面有被江泽民同志誉为“南京路上学八连霓虹灯下新一代”的上海武警一支队十中队每月20日在南京路新世界门口设摊为民服务,早已成为上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根据这一情况向市委书记建议:将上海每月20日“霓虹灯下新一代”哨兵为民服务日定为上海志愿者为民服务日。
为什么要提出将每月20日“霓虹灯下新一代”哨兵为民服务日定为上海志愿者为民服务日呢?因为在1982年1月十中队进驻南京路,住进好八连的营房,接过好八连的警务,继承了好八连的光荣传统,在南京路上发扬光大,1月20日就在南京路上设摊为民服务,在以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每月20日的为民服务已成为十中队的法定时间。经过近2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上海的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每月20日的为民服务的形式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市委认为这个建议很好,首先在黄浦区进行试点,通过总结经验,然后全市逐步推广,最后形成每月20日为上海志愿者为民服务日。同年11月23日,市委派人到我单位,感谢我对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关心,同时带来了市委领导的问候。十中队将每月20日为民服务,定为十中队的法定时间,几十年如一日,难能可贵。
★十中队官兵是肢残人的腿,盲人的眼,残疾人的贴心人
我亲耳听到上海市肢体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吴忠伟在会场上动情地说“上海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渗透着十中队官兵太多的心血和汗水!”的发言, 当残疾人事业刚刚起步时,是十中队的官兵率先伸出了同情、理解和援助之手。当初,上海残联搞宣传活动,一没人二没钱。他们想到了十中队。每次活动现场布置、准备展板等事都是官兵们来完成。有一次,给气球充气的气筒坏了,主办人急得火烧眉毛。中队得知后调来40多名战士,硬是用嘴吹鼓了400多只气球。
这些年来,上海市残联每年都要组织残疾人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参观新上海的活动,每次活动最辛苦的莫过于十中队的官兵了。官兵们先要把每一位残疾人的轮椅抬到车上,再把他们一个个从家中背出来,扶上轮椅,到了参观现场,再把他们连同轮椅从车上抬下来,然后推着轮椅让他们尽情地参观。碰到盲人,战士们一边推着轮椅,一边为他们讲解。每次活动残疾人们总是异常兴奋,望着战士们大汗淋漓的样子,有人总忍不住落下感激的泪水。他们说:“十中队的官兵就是我们肢残人的腿、盲人的眼,是我们残疾人的贴心人啊!”
★十中队官兵34年坚守为人民服务誓言令人感动
雷锋班交接现场
“我是雷锋班第35代传人,我定会不辱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将对人民几十年的誓言薪火相传!”2016年9月5日上午,武警上海总队一支队十中队雷锋班举行了交接仪式,3名新加入雷锋班的战士从即将退伍的“老大哥”们手中接过便民服务工具箱,郑重承诺。
1982年,好八连调防,武警上海总队一支队十中队奉命进驻南京路。在接替好八连的勤务的同时,也继承了好八连为人民服务的风貌。进驻南京路不久,中队特意抽调具有技能特长的战士组成了“雷锋班”,带头为人民服务。自1982年进驻南京路以来,雷锋班的战士们在每个月的20日都会来到南京路为附近的居民免费理发、修伞、补鞋,34年从未间断。中队还自筹款项在建了为民服务站,用于存放老兵留下的诸如理发推子、补鞋机的实物,而交接仪式也正是在这里举行。
为了提高理发、修伞的技术,中队战士周末常常放弃休息时间,向社会上的业界行业能手讨教经验。现在十中队战士们剪的头发,一点不比外面理发店的差。不少老人在为民服务日那天早上6点不到就在南京路等候了。
受雷锋班的影响,中队的战士们现在都积极参与到为民服务中去。尽管雷锋班战士每年都在变动,但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那种精神,那颗初心。
★十中队的干部以身作则,官兵关系融洽,干部像兄长一样关心战士
十中队的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官兵关系融洽,干部像兄长一样关心战士,我经常看到指导员、队长和战士在谈心的情景。在中队干部的提拔上,我曾经向指导员提议上海籍战士(张云琛)的表现不错,可以重点培养的建议,之后这位战士经过警校深造最终成为中队的干部。有一次吃年夜饭的时候我发现中队的其他干部不在现场,我询问了指导员后才知道中队的干部都在哨位上站岗值勤,让战士们先吃年夜饭,干部最后再吃,指导员说:“战士们一年到头都很辛苦在哨位上执勤,年夜饭让战士们和各位领导、共建单位的代表、孤老、帮困同学相聚”。我对中队指导员的做法表示赞赏。每年的退伍老兵代表的发言对十中队干部的关心表示感谢就是最好的明证,十中队的干部像兄长一样关心他们。
★十中队虽然居住在简陋的临时营房,但是宗旨责任目标不忘令人感动
2005年7月28日,我第一次到威海路155弄的十中队临时过渡房看望官兵们,薛庆峰指导员带我在过渡房内巡视了一下,看到官兵们的学习、训练因场地太拥挤带来许多困难,有好多训练科目根本无法完成,官兵们对眼前的实际困难没有丝毫的怨言,我对官兵们能顾全大局的做法表示高兴,但又听到指导员说:“现在我们在临时营房里,军事训练科目无法完成,以后支队考核,我们肯定要落伍了,最好能借附近的学校的操场让我们训练训练”。当时我就想到距离十中队最近的只有二条马路的静安区民立中学,我去和校长一说,校长很支持说:“没有问题下午5点以后可以让十中队官兵来训练”,我听到校长同意的答复很高心,十中队解决了训练场地。2007年2月,我又到十中队看望官兵随意问了张军捷指导员:“什么时候可以搬回原址?” 张军捷指导员说:“目前还处在停工状态,什么时候搬回原址没有时间表”。我说:“怎么已经几年了还没有造好啊?我去工地了解一下情况。”随后我来到了十中队营房施工现场看了一下,询问了现场负责施工的项目经理,我说:“我是十中队的编外指导员,想问一下,十中队的营房什么时候能完工?”项目经理说:“现在短时间内确实根本无法完成十中队新营房建造任务,因牵涉到地下通道问题施工碰到了困难目前还在协调中。”我想这样拖下去也不是办法,十中队搬出老营房已有好多年的时间了,我就向韩正市长写信反映十中队的营房建造速度太慢,要加紧建造的建议,希望市领导的重视完成十中队新营房的建造,让官兵就早日搬回新营房。此信引起了市政府机管局的重视,经过协调加快了建造的速度,我为十中队新营房的建造呼吁卓有成效。这也是十中队官兵在学习、训练因场地太拥挤带来许多困难没有丝毫的怨言,心中的大局意识感动了我。
★ 十中队官兵自我加压努力开拓为民服务的内容使人感动
2017年1月23日周一上午,我陪同利口乐(亚太)有限公司商务经理慰问十中队,在参观十中队的荣誉室时,商务经理看到了十中队官兵30多年来时取得的成绩时感叹地说:“真不容易,十中队的确为上海做出了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当我陪同参观为民服务的工具放置室,看到十中队学雷锋为民服务小组的一台配钥匙的电动机器,我又被感动了。我知道这也是十中队官兵开拓为民服务内容的一个具体行动,我也知道对部队来说,要增加一项为民服务的内容谈何容易,因为我们的战士们毕竟刚从学校、家乡来到武警部队,又没有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但是十中队的官兵把为人民服务看作为是自己神圣的职责,把人民利益看作高于一切,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自找苦吃、自掏腰包购买配钥匙的电动机器,我从内心崇敬我们的子弟兵。十中队官兵自我加压努力开拓为民服务的内容使人感动。
★十中队官兵几十年如一日忠诚履行不变的宗旨使我感动
2017年2月18日周六下午,是十中队乒乓球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在活动中我了解到十中队官兵每天要在南京路一天24小时,分成12个班次,每班2小时的具体安排时深为感动。我以前知道十中队官兵在南京路上执勤巡逻,但并不知道是24小时不间断地巡逻的情况,吕王彬他告诉我,他上午已经执勤过一次,晚上8至10时还要执勤一次,我和吕王彬及其他战士聊下来,他们那种高度的责任感使人感动,我说:“你们每天都这样很辛苦啊?”,“我们也习惯了”这是他们的回答,我深深地知道十中队战士要比其他同龄人付出的多,当其他同龄人在父母的呵护下过着舒适的生活,而十中队的战士却担负起维护社会安定国家安宁的责任,不分昼夜地在南京路执勤巡逻。十中队战士也比其他同龄人也懂的多,我也深深地知道深更半夜爬起床走上街头去执勤巡逻的滋味,但是十中队的战士却轻描淡写地用一句:“我们也习惯了”,这就是霓虹灯下新一代卫士的回答。
“市场经济发展,站岗价值何在?在社会安定国家安宁;商品大潮汹涌,甘于奉献图啥?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十中队官兵几十年如一日忠诚履行不变的宗旨使我感动。
结束语
对十中队的评价:武警十中队的官兵为上海的改革开放、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宁做出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他们把忠心献给祖国,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关心献给他人,把孝心献给父母,把信心留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