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任务群,筑梦新征程——柘城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线下集中培训简报之五

惠济乡李新建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
创建于2023-10-15
阅读 104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暑气渐敛,清秋已至。为了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落实新课标理念,推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变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商丘市教研市统筹安排,柘城县师训股精心组织,2023年8月14日,在柘城县第二实验小学一楼教室,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线下集中培训语、数、英三科三班进入了第五天专业课程的学习,初中语文班全体老师济济一堂,精神饱满,等待期盼已久的聂智老师的专题讲座,相信全体语文老师会再次整装待发,以全新的姿态踏上新的征程,学习不止,行而不辍,立足任务群,筑梦新征程。

讲座九  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实践

专家简介:聂智,商丘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中原名师。

开场白:课标是这个学科教什么、怎么教、考什么、怎么考的根本,课标是命题的唯一依据,课标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学评一致性。语文的立德树人必须通过语言文字潜移默化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熏陶,而道法的立德树人是说教,这是学科性质不同。一说到新课标,你脑海里出现了哪些名词?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什么是学习任务群?每个语素什么意思?之前课堂教学我问你答,用问答的形式推进课堂,例如议论文论证思路最难,论证思路的梳理是4分,首先,然后,其次,最后,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是不是讲了就等于学习了?如果讲了,期待一讲他就会,那就令你失望了,例如学游泳,动作要领讲的很多,看视频也学不会,去实践,去下水,才能学会。每一节都是满堂灌,为什么不给学生时间读完呢?“如果让他读完,我就讲不完”,预习一遍也是自欺欺人,再来反思,每一节都讲的满堂满堂,每一个点都讲到了,效果如何?“讲了他不会,你还讲那么些?”一课一得,讲透一点,让学生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这我都讲了,你还不会?”讲不等于学习任务,什么叫任务?多联系生活实际,抽象的术语不让它抽象,比如张老师要和你调课,你答应了,你是答应了请求,而不是任务,你上完课了,你完成了张老师给你提出的调课的任务。语文总结写一下,好,接受任务,写好才叫完成任务,光说不叫任务,任务一定得去做事。什么是群?什么叫做群文阅读?讲多篇文章,三个及三个以上的才叫群,为了完成某个学习目的,让学生做一些事,给学生一些时间,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了。我们讲小说总是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每一课都面面俱到,每一课都一样,讲了等于没讲,学生也烦,你要抓住每一课特殊的“点”,像《智取生辰纲》双线结构、补叙;《孔乙己》叙述视角小伙计眼中看有什么好处?掌柜、短衣帮、长衫客眼中的孔乙己;我们总是把结论告诉学生,失去了探求的乐趣,《我的叔叔于勒》巧遇,船长的作用;《孤独之旅》诗意的语言,《范进中举》讽刺手法。

聂智老师严肃、认真、博学、睿智,也不缺少幽默,聂智老师分三层汇报本专题:1.什么是学习任务2.二如何设计学习任务3.怎样构成学习任务群

什么是学习任务群

《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

遵循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

    遵循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

以生活为基础,

以语言实践活动为主线,

以学习主题为引领。

以学习任务为载体,

              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

注重整体规划

  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高频词:实践46次,学习任务群33次。

学习任务群是有层级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型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根据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安排可有所侧重。

学科实践,通俗地说,学习像专家一样思考与行动。其实质是指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科的概念、思维与工具,整合心理过程与操控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一套典型做法,如科学实践、数学实践、语文实践等。

案例:2021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文本为京格格的小说《家乡》

15.在班级组织的“小说故事会”上,主持人向大家推荐了小说《家乡》。

(1)小说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同学们围绕“双线结构的好处”展开讨论,请参与讨论并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不少于50字)(5分)

(2)本次“小说故事会”专题赏析环节,你将代表小组发言,请从人物形象、主体思想、语言表达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为发言做准备。写作提示:①结合文章内容;②不少于100字。(10分)

案例: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

传统的教学方式:由教师通过课件或者口头陈述的形式呈现寓言的几大特点。

学习活动方式:

1.要求学生自主到黑板上写下他们所知道的中国古代寓言。

2.然后让学生甄别黑板上所写的哪些是寓言,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3.再请学生根据他们对黑板上的寓言的了解,归纳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

4.最后就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寓言的几大特征。

这两个学习任务的案例,培养了学生分析探究、联系比较、梳理归纳(高阶思维)的学习能力。

一份语文寒假作业设计

以下内容五选一,上交活动记录一篇,字数不限,可配图片。其中“优秀”等级包含“合格”等级的要求。

1.尝试做一道年夜菜

吃年夜饭,是除夕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请你通过家人的指导或自己的学习,给全家的年夜聚餐做一道年夜菜。

评价等级

合格:给他取个个性化的名字,写出做菜的具体过程,适当引用家人的评价进行侧面描写。

优秀:对菜进行色、香、味的描写。

这个活动必须是语文的学习活动。活动必须以语言为核心,以文本为平台,以听说读写为基本形式,活动本身必须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尝试做一道年夜菜:给菜起个个性化的名字——高度凝练的概括训练。写出作菜的具体过程——清晰、具体的叙事训练。适当引用家人的评价——侧面描写的描写方法训练。对菜进行色、香、味的描写——多感官的立体描写训练。

语文学习任务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自觉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对语文学习任务的提倡,是语文学习从认识活动走向实践活动的一大转变。

课堂教学展开的过程,是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更是两者统一展开的过程。什么是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做该做的事,什么是教师主体?就是带着学生做好该做的事,帮助学生做好该做的事。

案例:九年级国庆诗歌朗诵比赛

候选篇目:上册1——6课   下册1——3课

背诵篇目:《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必须三个节目60分

商丘市第一中学九年级18班国庆诗歌朗诵比赛评分细则一、全体组员参与:5分

少一人扣一分,直至本项分值扣完。

   二、文稿25分

1.开场白、结语各5分,要求主题鲜明,能统领小组所选三首诗,符合开场白、结束语特点,有文采。

2.三个节目的串词各5分,可以是重点讲解、阅读方法提示、背景介绍、个人感悟等,目的是帮助理解,引起共鸣。

3.要求小组内不同的同学写作,可以共同修改,但不能有重复的同学首写。否则重复写作那项不得分。

三、节目60分(三个节目,每个20分)

1.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楚、准确,语言生动。3分

2.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切合诗歌朗诵的材料,能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舒心悦耳,娓娓动听。5分

3.姿态、动作、手势、表情、眼神能准确、鲜明、自然、形象的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渲染气氛,增强表达效果。2分

四、有创意10分

1.服饰大方、自然、整齐、举止从容、端正,精神饱满,态度亲切。2分

2.形式、内容上有创意8分.要求创意是为了更地道的表达诗歌的情感,拒绝过度包装。

如何设计学习任务

案例《孤独之旅》阅读提示:大量的环境描写对人物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富有韵味的语言营造了诗一般的氛围。阅读时找几个触动你心灵的段落,细细品味,体会小说的诗意。

我们要努力把问题转换成学生的学习任务

读“文”第4、6段,改写成诗歌,并起个题目。

《纯粹的前行》

鸭群

形成倒置的扇面

推进

造成了扇面形水流

鸭子

就着小扇面形水流

织成规律性的花纹,急促有力

船首

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

水声

语文学习任务如何设计?

学生要做什么(语文的事)

要求做成什么(结果)

用什么做(语言文字)

与谁一起做(社会建构)

何时何地做(真实情境)

做了有何用(目的、目标)

基于教材内容设计任务活动,通过任务完成教材应教的内容,完成教材应学的内容。用语文的方式完成语文任务,语文所有的任务都应和语言运用有关。

缩写型任务:1.看看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七上《春》2.试着填写下面的表格,看看《散步》一文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七上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3.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七上《植树的牧羊人》5.直接摘住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下表。七上《猫》6.下面的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七下《驿路梨花》7.随手画出文章里的时间、地点等重要信息,还要特别留意每段的首句,这样有助于把握主要内容。七下《伟大的悲剧》8.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着为每一件事拟一个小标题,八上《藤野先生》9.课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的内容概括。八上《苏州园林》10.通读全文,仿照事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八下《社戏》11.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八下《核舟记》12.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依此梳理课文内容。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比读型任务:1.体味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用词上的不同。七上《世说新语》二则2.很多民族都有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找来读一读,看看先民们的思想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七上《女娲造人》3.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贤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七下《邓稼先》4.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七下《短文两篇》5.阅读课文,看看有哪些描写引起了你的共鸣,并和自己读课文之前的想象比较,去感受那种美的发现。七下《紫藤萝瀑布》6.两首诗……这两种写法,你喜欢哪一种?七下《外国诗两首》7.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他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八上《短文二篇》8.《春望》《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比较它们在思想情感和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异同。八上《诗词五首》9.这两篇短文谈的都是读书,比较阅读两篇短文,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然后说说它们在论述角度、写作方法方面有哪些异同。九下《短文两篇》

黄厚江老师《神奇的激光》课例

1.检查预习,明确说明对象和内容。

2.思考交流:如果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介绍激光,必须保留哪些内容,文章中哪些内容可以删掉。

3.语言活动:再从保留的材料中摘取信息,组成一个不超过30个字的长句或语段说明激光是什么。

4.讨论:300字可以,30个字也可以,作者为什么写3000个字?写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讨论:三种写法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适宜什么样的要求?如果介绍激光,什么时候要用30个字?什么时候需要300个字?什么时候需要用

一个比喻:传统的卯榫结构,需要构件,按顺序组成部件,构件(必须),先后(逻辑)。一篇课文,一项作业,一个单元,立足于单篇的深入解读,组合目的明确层次清晰,语文的任务切实可行有序推进,共同指向结构化。

讲座十      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专家简介:李艳丽,商丘市第十三中学,正高级教师。

提出问题:语文教学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教什么,怎么教?《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提倡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这种争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教教材是“书本”思想的体现,用教材教是“人本”思想的反映。教教材信奉的是“教材中心论”和“知识本论论”,典型表征是:教材有什么,我们教什么,教材怎么说,我们怎么教,教材有多难,我们教多难。用教材教,却是对“人的本位”的回归,教的内容不囿于教材,而是基于人的发展的需要。再次,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行为。教教材——把教材当成“东西”,把学生当成“容器”,教师则是“搬运工”,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把教材这个“东西”搬进学生的“容器”里的过程,因而,“灌输”是教学的主打方式。用教材教——是把教材当成教学的资源,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参与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而,“自主建构”是教学的主旋律。

李艳丽老师气质脱俗,温柔可亲,冰雪聪明,博学多才。

例:朱自清《春》“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赏析,可转换成“嫩绿的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比较一下,“嫩嫩的、绿绿的”倒装句表达事物的特征更突出,更有特点,叠词的妙处,很有音乐感,富有诗意,透露出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能感受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把教材当做范本,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叶圣陶。文本解读要有用、有效、有趣,从一篇——听说读写思——到一类。语文教学教什么(选择内容、确立目标),怎么教(设计环节、预设活动),这些教学设计都要围绕文本解读。

一、对文本解读的理解。

解读:通过分析来理解。文本解读,通过分析来理解文本,是读者通过对文本的感知、理解、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形成了对文本价值取向的过程。特殊词语要看到字面意,字中意,字外意,特殊词语并不是指那些生僻陌生的词语,而是指那些看似平常但被作家使用后又极不平常的词语。所谓“看似平常”,是因为这些词语从其词典意义来看,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所谓“极不平常”,是指它的含义、价值已远远超出了它的词典意,它被赋予了极为丰富的语境义。

杨绛《老王》“我乘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蹬”“坐”极平常的字,却写出来“我”和老王的关系是雇佣关系,一开始就不是平等的,“我”给老王的关怀,“我”对老王的梳理,都在里面,老王把“我”当熟人、亲人对待时,“我”总是用钱去表达,作者最后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了。

鲁迅《孔乙己》(短衣帮)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又”“新”极极常,“新”说明人们对他的伤疤记得很深,对老伤疤都没忘记。“又”短衣帮不是一次两次惦击孔乙己的伤疤,短衣帮不是第一次这样嘲笑孔乙己,孔乙己不是第一次因为偷书被打而落下伤疤。

文本解读:

1.正确的解读:诵读文本,读准字音,弄清词义,了解大意。

2.准确的解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3.有创意的解读: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情感体验,迁移启迪

一、解读文本的重要性。

文本解读是教学活动的前端,阅读教学的终端。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也是教师语文素养、鉴赏水平、知识能力、人文精神、逻辑思辨等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

教学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重走自己的阅读、理解之路。老师理解了,才能引领学生理解。老师钻出味了,才能引领学生读出味来。——于永正。

文本无语笑东风,细读有情常思量。一粒沙子一世界,野花开处见天堂。——王松舟。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叶圣陶

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

沉入词语。——南帆

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谭学纯

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吕叔湘

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夏丐尊

“文本细读”就是引发对语言的敏感,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就是打开自己的生命,对文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保持一种高度敏感和警觉。——王崧舟

要当一位称职的语文老师,练好研读教材的基本功,读课文这件事,只能靠自己。语文教师要学会把玩教材,要别出心裁读课文。语文教师研读教材的境界是:读的细腻,读得深刻,读得奇美。——余映潮

二、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

泛读,浅读,窄读,偏读,错读,散读

存在的问题:过程倒置(应是先读文本,再读教参,而我们是仅读教参,不读文本)有人无己(只有教参的、别人的东西,没有自己的东西),重心失当(有的老师拿到课本不是先读文本,而是先考虑设计活动,设计作业,这叫重心失当)僵化少变(一旦脑子里存在某种思想意识,就很难接受新的理念)——黄后江

四、解读文本的几点建议。

反复朗读文本——文本解读的法宝

独立解读文本——语文教学的秘诀

关注教学价值——关注学生和编者

需要换位思考——语文教育的关键

要文与心契合——语文教学的基础

教师需要与作者、学生换位思考。我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怎样讲文章,……有时候自己在阅读中遇到难点,估计学生也会在这些地方发生困难,就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多想想。——钱梦龙。

   要文与心契合。读其文(语言文字)而识其心(心灵、情感、思想),进而学其文心,并借以滋养自己的文心。——陈日亮。

鲁迅《社戏》“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课文固然是小说的主体部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毕竟只是一部分,只看部分,不读全文,就很难把握作者整篇小说的总体构思,也不能从部分之间(被砍进的部分与保留下来的部分)的内在联系中,去准确了解作者的写作旨意。——钱理群

五、解读文本的几点策略。

1.要关注文本个性特征。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鲜明的立场,掩饰不住的兴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百万军队的阵容,万船齐发的气势。毛泽东《消息二则》。

2.要抓住观键字词句段。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遂至”“亦”心有灵犀的行为,相互扶慰的友谊。“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空明”月色的空灵,人性的空灵。“盖”判断——怀疑——观察——发现——豁然开朗。“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自嘲、自慰、无奈、不屈。

3.要能深入,能巧出。

杜甫《望岳》“青未了”拔地而起,绵延不绝,万古长青。“割”高大巍峨。“一览”坚定决心,豪迈气概。

4.要多层次、多角度。

《散步》多主题:(1)尊老爱幼(2)家庭责任(3)母慈子孝(4)浓浓亲情(5)生命感悟……

5.立足文本,紧扣语义。

《愚公移山》

愚公有多大年纪了?(释“且”)

智叟是个年轻人吗?(释“叟”)

那个遗男几岁?(释“龀”)

他去参加移山的劳动,他父亲肯让他去吗?(释“孀妻”)

参加愚工移山的共有几个人?(补出“遂率子孙荷但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一句的主语)

移山这件事做起来困难吗?(解“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他们的工作艰苦吗?(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6.要考虑三“者”的对话。

编者、作者、读者三者都要围绕文本。要考虑作者的意图,要考虑编者的用意,要了解读者的需求。静读、深入、联系、挖掘。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叶圣陶。

六、解读要坚持多元有界。

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模糊性与确定性的统一,多元性与一元性的统一。文本解读的底线应该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愚公,但是愚公还是愚公,而不是智叟。

以《回忆鲁迅先生》为例——关注细节描写。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鲁迅的笑,随意、随性、随和。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鲁迅的走路雷厉风行。

以《回忆鲁迅先生》为例——关注特殊字词。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便睡着了。“停”这双鞋,这双脚,这个人,表现鲁迅的忙碌,表达作者的担忧。

以《回忆鲁迅先生》为例——关注反常表述。

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椅上,不断的吸着烟。反复写时间,关心和担心。反复写“陪”,随和与友善。

七、文本解读的依据。

依标扣本。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抒情方式

八、解读文本形式多样。

1.多角度探究主题。

余光中《乡愁》(1)从作者的身份解读。(2)从语言角度把握关键字词去解读。(3)从拓展对比中解读。

2.语言平中见奇。

阿城《溜索》(1)多用单音节词。(2)词性转换独特。(3)短句结构简单。(4)环境渲染到位。(5)物象意蕴独特。

3.标点符号传情达意。

汪曾祺《昆明的雨》(1)逗号:反常之处味无穷。(2)括号:注释之处意蕴丰。(3)破折号:反复之处显简畅。(4)多标点:叠用之处情感浓。

4.细微之处见真情。

朱自清《背影》

5.抓住多重视点。

杜甫《石壕吏》

注意:(1)文本解读应回归语文学科,聚焦文字进行解读。

于漪老师说:“语文课就是要和语言文字亲切,亲密,亲爱,而不是把它冷落在一旁。”

(2)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吃透新课程理念,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切忌内容解读的自由化和自我化。要紧扣题目切入,要沿着主问题深入。

语文教学的中心是“学生与语文的接触”,无论语文教学设计有多少原则需要通遵循,都必须围绕“语文”这一本体来进行言语教学。因此。语文教学设计必须在“本体性”原则指导下的充满“语文味”的设计,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绝对不能脱离对文本本身的体味和对文字本身的揣摩运用。——李海林

解读文本,让教材生发延展的张力

赏析语言,让学生体悟表达的魅力

关注文字,让课堂绽放思辨的活力

在语文的课堂,默默坚守的生长,悄然蜕变的生长,不动声色的生长,矢志不移的生长,总有一天,我们的语文课堂会在不经意间变得通透明亮!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通过五天线下集中培训,柘城老师们纷纷表示干货满满,获益匪浅。法律法规、班级管理、心理健康、课题研究、作业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大单元教学、学习任务群、文本解读十场讲座,专家云集,群星闪耀。老师们一致认为,本次继续教育培训,主题聚焦,内容丰富,形式实用,效果显著。这次充实愉悦的学习之旅,氤氲了我们的心灵,拓宽了我们的眼光,为柘城中学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阅读 104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