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直二幼中四班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探究性课程】趣“柿”一箩筐——东平县县直机关第二幼儿园“悦”成长系列课程

创建于2023-10-14 阅读1310

给秋天

写一封长长的信

窗外的阳光落在地面

画笔停在纸张上

每一片落叶都是一朵鲜花

丹桂的香

柿子的黄

瞳孔里温柔的光

以及长长的未来在徜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当孩子对柿子树产生兴趣时,我们把握教育契机,利用好园内的课程资源。我们进一步对接《指南》,基于这样的理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孩子兴趣入手,开启了“我与柿子的故事”。

课程缘起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成长。对孩子们来说最珍贵的礼物就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秋去冬来万物休,唯有柿树挂灯笼,关于柿子的探究源于孩子身边的资源,来自于孩子们的生活。秋季正值火红的柿子成熟季,红彤彤、黄灿灿的柿子透露着满满的喜庆与吉祥,吸引着孩子们的关注,于是我们开始了一场关于柿子的探索之旅!

主题网络图

初遇“柿”你

01   相互交流   唤起已有经验

02  走进柿子园  观察表征自己的发现

  有的幼儿会先在树底下仔细观察,说:“快来看,上面的那个红色的柿子可着大呀!”有的幼儿会用手去摸摸柿子,边摸边说:“这个柿子硬硬的,还是生的。”有的幼儿还尝试跳着去够上面的柿子。认真观察后,孩子们进行自主表征。

柿子采摘记

  一提到要摘柿子,孩子们举着小手兴奋的说“我来我来”,可是有的柿子长得非常高,够不到,怎么摘呢?问题一出,孩子们纷纷思索对策。

  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很多的想法,最终我们根据想法制定了摘柿子计划,并开始了尝试。

教师反思

  《指南》中提到:教师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在小朋友提出一些摘柿子的想法后,教师没有直接给幼儿的想法作出评价,而是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摘柿子过程中自由地和感知。幼儿进行交流时,能够毫无保留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供大家讨论,当别人有和自己不同意见时,他们也能够接纳和包容别人观点,并且愿意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摘柿子。

方法一:摇晃柿子树

  几个小朋友围绕树干用力晃动,但是树只是轻微晃了晃,没有柿子掉下来。

方法二:成人抱着摘柿子

  鑫鑫指着旁边长得比较低的柿子:“老师,你可以抱我去摘那个柿子吗?”抱完鑫鑫,旁边的佳佳也迫不及待地想让老师抱着去摘柿子。通过老师抱着的方式,小朋友摘到了低处的柿子。

方法三:用竹竿敲打

  大家找到了一个长竹竿,齐心协力把它运到了柿子园。之后,萱萱和老师一起尝试用竹竿摘柿子。

方法四:爬梯子

  勇敢的大班小朋友也来帮忙,在老师的帮助下爬上了梯子,站在高高的梯子上伸手就摘到黄灿灿的大柿子,成就感满满!

  孩子们的小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大家有的摘、有的接、有的放,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

看!我们的收获满满!

教师反思

  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乐意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遇到问题能够一同想办法解决。幼儿攀爬的动作发展,手部协调能力和使用工具的能力,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到发展。在采摘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思考、交往、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提升。最后,在孩子们共同努力下,满载而归!

“柿”不可挡:探柿子

  回到教室里,可爱的柿子宝宝们躺在箱子里,吸引着孩子们一边回顾自己的采摘计划、过程,一边不断的讨论、探索。孩子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多种感官进行了体验,从而对柿子的形状、结构、果皮果肉的颜色、口味等有了诸多的了解。

摸一摸

闻一闻

尝一尝

走进“柿”界

01 柿子的生长过程

00:28

02  生熟柿子大讨论

  为什么我们吃到的柿子是硬硬的、涩涩的?孩子们从中了解了未成熟柿子的味道!他们又提意:想尝尝成熟后柿子的味道!“那怎样才能让柿子变熟呢?”孩子们又讨论起来。最后决定,回去问问家人,一起寻求答案。

03  生柿催熟

  第二天一早,孩子们便急不可耐地聚在一起分享着自己搜集到的催熟柿子的方法。于是,我们就地开展了一次分享会,孩子们分享着自己的小方法,我们也帮助孩子们进行了统计。最后,根据可操作性,我们共同确定尝试四种催熟方式:水果催熟、大米覆盖催熟、放热水及日晒催熟。

  亲自动手试一下果然就知道更多:把柿子与苹果放在保鲜袋里密封住、与大米放在一起捂个三到五天就搞定了,用热水比较麻烦,需要来回换水。

教师反思

  课程是基于幼儿的兴趣,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守护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如何拓展幼儿的已有经验将孩子感兴趣的内容融入到他们所喜欢的区域游戏、课程设计中呢?如何引导幼儿对柿子进行更深层次地探究?通过对柿子主题课程实施可行性的思考,我认为该主题课程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特点以及孩子们的兴趣、需要为出发点,对主题进行了脉络梳理,丰富自己对柿子的认识,预测孩子们对于柿子的兴趣点所在,并进行主题活动内容的预设。

做“柿”我能行

  吃不完的柿子怎么办呢?小朋友在和爸爸妈妈查阅资料后决定做柿饼。

(一)“柿”前准备

了解制作柿饼的流程

  关键提问1:制作柿饼需要准备什么?

       关键提问2:制作柿饼的流程是什么?

       通过查阅绘本等资料,幼儿了解晒柿饼的柿子需要选择较生有点硬的柿子最为合适,柿饼的制作是需要削皮、清洗、捆绑、晾晒等步骤的。

(二)制作柿饼

01  洗柿子

02  削柿子皮

03  捆绑柿子

04  晾晒柿子

(三)柿子的变化

第一天: 

柿子的香甜味,把隔壁班的老师都吸引了,等柿干做好了,送给你们品尝吧。

第二天: 

柿子变色了,有一点点不美了。

第三天: 

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下,柿子开始慢慢氧化,表面变黑,孩子们也有了新发现。

  几周下来,柿子从橘黄色---红棕色---从圆鼓鼓---干瘪松软。

  我们要做的就是悬挂等它们自然晾干,等着糖分慢慢积累,水分逐渐蒸发,静等“柿霜”出现,享受美味。

01:41

教师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主动探究,亲身实践,每个孩子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合作、主动、积极、专注、投入,这些良好的学习品质在实践中自觉地产生,他们遇到问题会想办法解决,特别是用不同的方法采摘、合作做柿饼,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力量。教师要创设更多机会让孩子们实践操作,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追随幼儿兴趣,教师更多的从环境材料方面支持幼儿发展需求。

玩“柿”小行家

“柿”之秋语

香甜美味的柿子作为秋日的水果,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在绘本里,了解更多关于柿子的有趣故事。

创意“柿”界

  看!在柿饼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用美术等多种形式去感受柿子的艺术多样性,同时用艺术叙事等多种方式回忆了柿饼制作的难忘点滴。

01  手工:《柿柿如意》

01:26

02  橡皮泥:《丰收的柿子》

03  粘贴画《秋天的柿子》

柿子玩玩乐

柿子不仅仅好吃,还可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呢!快看看小朋友们是怎么将柿子玩出新花样的!

01  搭建柿子园

02  顶柿子

03  运柿子

教师反思

生活即教育,让孩子们亲近自然、贴近生活。此次生成课程,幼儿通过观察、探索、绘画、手工等系列活动,了解了柿子的相关知识,给予了幼儿丰富多彩有意义的教育。通过亲身体验,懂得了分享与感恩;通过游戏,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无穷魅力,也体验到了探索发现的快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课程反思

此次的柿子探究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问题展开,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收获满满。在整个柿子课程的行进脉络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通过讨论、操作,慢慢有了合作的意识;在柿子手工、柿子画中,孩子们稚拙的小手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制作出来的作品,让我们在惊喜之余心生暖意;与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填写调查表、制作柿子美食等活动中,在增强孩子探索精神的同时,也促进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亲子关系;孩子们遇到问题能够主动寻找解决办法,在等待柿子变熟的过程中也慢慢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坚持,体验了延迟满足……

大自然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如何让这扇窗的风景引人入胜并非易事。作为教师,我们要尽自己所能,让孩子亲身去感知、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自然世界的神奇与奥秘,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

孩子们通过与柿子之间的故事,不仅全面认识了柿子,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无限魅力,还了解到了分工合作的重要性,更收获了别样的劳动乐趣。

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编辑:教研组

初审:韩    梅

复审:侯淑萍

终审:孟召祥

阅读 131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