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
微风轻抚大地,暗香摇曳秋色。在丹桂飘香的季节里,我们有幸参加了“和美课堂”第二十届全国小学名师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这次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深刻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和挑战。
《出塞》
卓越写作名师何捷老师的《出塞》一课,让我看到了古诗教学中,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相融迸发出的美丽火花。一是扣要素连画面,诗意自显。何捷老师抓住“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让学生逐一寻找诗中的景、人、事和情,初步学习把握;而后通过对比阅读《凉州词》、结合诗意说画面始生加深理解,诗意自然显露。学生学以致用,以上方法再次体会边塞诗的魅力。二是借想象击心底,真情流露。以诗人所想为关键点,引导学生想象写诗时刻战士、战事、战时的情景,从而直击心底,读懂诗人抒发的真情。三是始于物发乎情,回味无穷。以“秦月、汉关”这两个物象为出发点,以情感为依托,带着学生穿越时空感受、交流诗人耳畔的千年回想,读懂诗人心中所盼,读出了古诗中的家国情怀,读出了文化传承与理解,也读出了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回味儿。诗歌类的课文原来可以这样去教学,令我醍醐灌顶。
何捷老师的《出塞》一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何老师以七言绝句的押韵方法指导学生读顺诗句,从“不教”的读音入手,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接着分别从“景、人、事、情”四个方面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读到”到“读懂”,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依据,一个个看似偶然的问题其实都是精心设计的,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何老师还善于引导学生关注时间和物象,通过朗读感受人物情思,更通过数轴的方式让历史场景可视化,在意境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歌情感。整堂课中,学生参与度极高,收获满满,真正做到了学生才是这节课真正的赢家。
何老师在报告《演绎让学习过程清晰可见》在本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指出,学习是一种变化,学习者的认真发生了变化,变化是由学习者体验引起的。
《题临安邸》
教育专家赵志祥老师执教的《题临安邸》,为我们呈现出诵读化的教学流程。赵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层层递进的朗读,把这首古诗的朗读和情感达到极致。先放慢读,把韵脚拖长,再了解古诗背景,图文结合深刻理解古诗内涵,再读出诗的理解,然后关注词语了解深刻含义,补充宋徽宗囚禁时吟的诗《在北题壁》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进一步升华孩子对本首古诗的理解,读出痛苦、愤怒、忧伤的情感,赵老师分别示范吟唱,课堂教学氛围也达到高潮,现场想起一阵阵掌声,孩子的阅读声音、表情也淋漓尽致展现出其中的感情。
《在那奇妙的王国里》
著名特级教师王文丽执教的《在那奇妙的王国里》,引导学生一边阅读《拇指姑娘》片段,一边感受童话的奇妙之处,并且通过不断变换引导追问,让学生猜想创编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故事中去阅读,感受阅读童话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阅读成果,最后走近安徒生并感受其童话特点。
王文丽老师还作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梳理和实践》报告,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一线教师,如何引导孩子们去读整本书,读整本书的好处,还帮我们梳理了各个年级整本书阅读的定位。王老师还举例详细指导我们如何上好整本阅读课。
《穷人》
特级教师孙庆博老师执教得的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他引导学生聚焦主要人物桑娜的语言和心理描写,感受她的勤劳善良,体会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描写艺术。通过抓住重要的词语“勉强”“只”和句子,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作者描写的用意。孙老师引导学生比较2、9自然段的心理描写方法的不同,感受标点符号和表达方式的不同,体现人物心理的不同,让学生感悟到人物形象描写方法,最后尝试当堂描写练习,真正引领孩子学以致用。
教育专家李家栋的报告《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策略》更是高屋建瓴。
他从两个方面做了指导:一方面是如何理解语文学习任务群,其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习任务群的表达,专家学者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解读,以及李老师本人对学习任务群的理解,并且以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中华传统美食》为例为我们打开新的教学思路。我们应该踩着巨人的肩膀去做学问,认真听取研究专家学者的指导建议。另一方面,重点详细讲解了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策略。
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这次观课学习,让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个学生受益匪浅。名师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方法的传递,更多的是观念的更新,思想的指引。感谢这些倾其所有,造福教育教学的名师探索者们。我们也将追随他们的脚步,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边走边思、边学边教,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