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备课资源】——冀人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2课《燃烧的秘密》教学设计

晴天
创建于2023-10-14
阅读 29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段寅明,丛台区丛阳小学科学教师,丛台区吴丽丽科学名师工作室成员。性格开朗,待人真诚友善,在教学中认真负责,始终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积极进取,注重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在2022年被评为“丛台区小学生科学微视频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教材分析

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 “观察物体的燃烧”目的是通过观察等活动,认识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的物质。活动2 “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目的是通过实验等活动,认识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应用与拓展“预防生活中的烧烫伤” 目的是通过咨询、调査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烧烫伤的危害及预防烧烫伤的方法,提高学生安全防护意识,减少烧烫伤给人们带来的危害。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采用新的材料、新的方法探究物质燃烧后发生什么变化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证据、实事求是,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尊重他人、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一、科学观念

1.能说出物体燃烧后构成物体的物质发生了改变。

2.能说出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3.能说出预防烧烫伤的方法。

二、科学思维

1.能从物体燃烧后构成物体的物质是否发生变化的角度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有关物体燃烧时发生变化的信息。

3.能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物体燃烧后有新物质生成的结论。

4.能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依据作出判断。

三、探究实践

1.能用记录表等形式记录整理实验现象,表述物体燃烧的实验结果。

2.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

3.能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物体燃烧的实验。

四、态度责任

1.能对物体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2.能与他人分工合作进行探究,愿意沟通交流,形成集体观点。

3.能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报警电话。

4.能认识到科学技术促进了灭火工具的发展,有力地减少了火灾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燃烧后构成物体的物质发生了改变。

教学难点:

1.认识物体燃烧后构成物体的物质发生了改变。

2.能说出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棉纱布、木片、纸片、镊子、金属盒、500ml烧杯2只、蜡烛2支、细铁丝1根、石灰水、有关预防烧烫伤的资料和视频等。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预防烧烫伤的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教学评一体化流程图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电子书页

(严重声明:本资源纯为教育作公益分享,只限于教学学习使用,任何教师或个人不得用于参赛或各类评比,尊重原创,尊重教育。电子课本版权为河北人民出版社所有,仅供用于教学参考,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阅读 29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