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主题教育,这些知识点你掌握了吗?
引 言
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4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主题教育。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激发和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促进真学真懂、笃信笃行,特推出“主题教育应知应会”,以答题形式进行理论学习。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121d314c02794b138310ecdbbdd18a5b.png)
Q:
1.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是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始终保持党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全党积极担当作为、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必然要求。
Q:
2.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Q:
3.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Q:
4.主题教育具体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答: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
Q:
5.主题教育着力解决哪6个方面的问题?
答: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
Q:
6.主题教育的工作安排是什么?
答:主题教育自上而下分两批进行。第一批包括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直属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机关及其直属单位,中管金融企业、中管企业、中管高校,从2023年4月开始,2023年8月基本结束;第二批包括省以下各级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和其他基层党组织,从2023年9月开始,2024年1月基本结束。参加对象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
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
Q:
7.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工作方案中明确的调研方式和调研内容是什么?
答:调研方式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
调研内容包括: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中的重点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大问题;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问题;推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中的重大问题;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中的重点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重大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长期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等12个方面。
Q: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是什么?
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党的二十大提出“六个必须坚持”,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
Q:
9.“十个明确”是什么?
答:一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四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
五是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六是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七是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
八是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九是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是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Q:
10.“十四个坚持”是什么?
答: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Q:
11.“十三个方面成就”是什么?
答:就是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Q:
12.“六个必须坚持”是什么?
答: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Q:
13. “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具体指什么?
答: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Q:
14.“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具体指什么?
答: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Q:
15.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
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Q:
16.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
答: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Q:
17.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Q:
18.“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体指什么?
答: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Q:
1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人民当家作主。
Q:
20.党的根本宗旨是什么?
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Q:
21.现阶段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Q:
22.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形成了哪些创新理论?
答: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Q:
2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答:实事求是。
Q:
2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信仰、信念、信心具体指什么?
答: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Q:
25.党的根本性建设是什么?
答:党的政治建设。
Q:
26.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什么?
答:理想信念。
Q:
27.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什么?
答:群众路线。
Q:
28.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是什么?
答: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Q:
29.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什么?
答: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Q:
30.“三严三实”具体指什么?
答: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Q:
31.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关键是要增强每位党员干部的“四个自我”能力,使严格要求、严格监督、严以自律贯穿于每个党员干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那么,“四个自我”具体指什么?
答: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Q:
3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六个思维能力”具体指什么?
答: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
Q:
3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Q:
34.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什么?
答: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Q:
35.好干部标准是什么?
答: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Q:
36.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什么?
答: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Q:
37.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什么?
答:民主集中制。
Q:
38.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什么?
答:改革开放。
Q:
39.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Q:
40.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什么?
答:国家安全。
Q:
41.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什么?
答: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Q:
42.新型国际关系具体指什么?
答: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
Q:
43.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什么?关键在坚持什么?
答: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Q:
44.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立场是什么?
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Q:
45.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哪“十一个坚持”?
答:一是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三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四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五是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六是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七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八是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九是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十是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制工作队伍。
十一是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Q:
4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答: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Q:
47.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什么?
答:人民。
Q:
48.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属性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平等。
Q:
4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答: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Q:
50.党的二十大是什么时间召开的?
答:2022年10月16日至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