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3日,“融阅读 慧成长”濮阳市实验小学第7届教育戏剧节五年级专场在若水讲堂隆重开幕。我们五(2)班的16名孩子进行了课本剧《半夜鸡叫》的演出。

土财主“周扒皮"为了长工们能多干些活,半夜三更起来学鸡叫让长工劳动(卖身契上明文规定:鸡叫就得起床干活劳动)。周扒皮半夜鸡叫,使得那些长工们提早起床为他披星戴月地劳作。长工们恨死这个"周扒皮"了,却也无计可施。最后还是小长工玉宝献计,使大家教训了"周扒皮"一顿。
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曾评价道:“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 张利芳老师积极准备,精心筹备,亲自改编剧本,让演员们有“本”可依;组织角色竞选,让他们根据自己所选角色进行练习,最终从报名的40多个孩子中选出16位小演员。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此有年代感的剧本,看似简单,实则困难重重。因为我们的孩子成长在幸福生活中,与剧中的人物的艰难生活隔着一条鸿沟。如何演活剧中人物,还原那个年代的地主与苦工成了难题。为了化解这一难题,张利芳老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不辞辛苦,默默奉献,一遍遍带领孩子们进入角色体验。张老师认真研究、耐心指导孩子们如何用恰当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演绎角色。在一次次的排练中,孩子们越来越有进步,逐渐融入角色。她还精心为孩子们选择了符合角色的服装与道具。










小演员们对人物分析透彻,角色拿捏得当,在台上淋漓尽致地表演,将人物演绎得活灵活现。台下的观众也是笑声连连,掌声不断,喝彩声四起。
张宸浩和赵葆光两位同学分别饰演“周扒皮”和地主婆。两位同学把“周扒皮”和地主婆的狡诈、狠毒、得意演绎得十分形象。赵梓博、郭城晔、马途、段凯文、胡佳鑫、翟曼亦六位同学饰演长工。他们把受压迫、受剥削的长工形象演绎得非常生动。薛芊仪、崔梦橙、王一鸣、刘耀潞、郝川淳、栗琬茹、魏杨迪、杜雯可八位同学用欢快的舞蹈和恰当的表情为课本剧增添了趣味。






演出结束后,孩子们情绪高涨,纷纷吐露心声。

张宸浩:对于教育戏剧,我每年都会参演。几乎都是以饰演正派人物形象呈现给大家。今年首次挑战“反派”角色。我扮演了地主“周扒皮”。他苛刻、贪婪、剥削穷苦老百姓,又十分抠门!其实,在人们心目中,周扒皮早已经成为了,地主阶级压迫穷苦老百姓的经典“符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遍遍的排练,一点点的改进,让我体会到了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靠脚踏实地、勤奋练习。相信这次的经历与收获,也会成为我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郭城晔:我饰演了1号农民。课堂上,老师把教材中的人物娓娓道来;舞台上,我们让教材中的人物粉墨登场。演出过程中,我大胆发挥,临时加的台词我也全部克服了。我觉得我今天的表现挺好的,因为我在表演过程中感情很浓厚。通过这次演出,我也更加懂得了要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

翟曼亦 :做为一个农民的感想: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人生无论是种田插秧,还是每日的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负节气,不怕烈日的暴晒,不怕蚊虫叮咬,谦卑弯腰,踏实耕耘,目标明确,心静气定,就会有直腰收获之时。成功者就是在于一贯的坚持, 取得辉煌的成就在于默默无闻地实干, 我们应具备这样的作风。细心认真地完成每一件事情,就是为成功之路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应该像耕种一样,不同的土壤季节与气候,要种植与之相对应的农作物,学习亦是如此,不同的学科,要找到与其合适的方法去努力,做到笃实好学,尊重实际,不违背规律,不盲目蛮干。

演出结束后,张利芳老师也总结道,“看完孩子们的演出,感触很深。《半夜鸡叫》是很经典的一个故事,但通过孩子们的演绎,它完全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大家所看到的这一切,都是这些孩子们的创意、想法和思考,他们表演出来的是他们对这个故事的认知、发现、感受和感悟。”
张老师还强调,现在的孩子天天生活在蜜罐里,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和生活的不易,更不知道旧社会劳苦大众所遭受的剥削和压迫。之所以选《半夜鸡叫》这个经典的故事,也是想让孩子们明白: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天的表演,为孩子们的语文课堂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引来一道清澈的活水,让语文课堂显出了勃勃生机。
“小舞台”演绎经典剧目,“大阅读”启迪人生智慧。希望五(2)班的孩子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努力打开深度阅读的另一扇门,加深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让美育渗透到课堂之中,让艺术之花绚丽地绽放在融慧实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