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总体规划是沿中轴线形成五层格局: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藏经楼(下设法堂)-华严殿。同时向两翼布局,先后建成线刻五百罗汉堂、道济殿(现称济公殿)、客堂(六和堂)、祖堂、大悲阁、龙宫海藏(藏品陈列)。
李叔同(1880-1942),号息霜,浙江平湖人,曾留学日本,擅长油画、音乐、戏剧、书法,任教于两浙师范学堂;39岁突然出家归入佛门,在西湖虎跑寺剃度后,法名演音,号弘一,别号晚晴老人。抗日战争爆发后,身在红尘之外的弘一法师以满腔热忱提出“念佛不忘爱国”的口号,影响很大。李叔同是开创中国现代文化新时代的先行者之一,他曾率先参加“文明戏”(话剧)的演出,还为西湖山水创作了新歌曲,弟子中有丰子恺等杰出人物。
水阁由两组建筑组成,东为“拥书楼”,西为“蓝溪书屋”。水阁的墙面,下部山墙为夯土墙,上部为露出梁架的编竹夹泥墙,乡居气息浓郁。东西各有一处埠头,岸边各设一座小亭(东为鹭亭),以方便游人上下与休歇。一座石板桥将东西岸相接通。登临西溪水阁,远眺翠嶂连绵,近闻轻波拍岸;岸上桃红柳绿,水中层波叠影。西溪水阁就水而叠,因水而活,尽显阁、水交融之“真阁真水”的无限情趣。
西溪自古多文人。在这片土地留下了文人们许多的墨宝和足迹,西溪水阁主要用于文人藏书、读书及会友。如今的西溪水阁,有"兰溪书屋"和"拥书楼"两处藏书楼,使得游人在西溪厚重的文化气息中,去追随当年文人隐士的避世清闲。
此为清钱塘文人章黼(字次白)(约1777-1857)所建。庄内多古梅修竹,据史料记载,章次白对西溪的挖掘、疏浚工程作出的贡献很大。其为人性高洁,好读书,喜字画,常邀朋唤友至此吟诗作画。故名。
《南漳子》一书记载道:“深潭口,非舟不能渡;闻有龙潭,深不可测。”四周河港相连,呈十字交叉,水面宽广,加上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环境氛围,最适宜龙舟竞划。因此,蒋村每年端午节的龙舟胜会,都设在此处,人来舟往,热闹非凡。竞划龙舟是西溪历代相传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唐,兴于南宋,盛于明清;而“龙舟胜会”一词相传是乾隆皇帝下江南之际得于御赐。流传至今,它为西溪人民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为西溪的乡俗风情增色不少。如今的深潭口河两岸间隔着两三米就有一个青石板埠头,岸上有数十户民居,夹杂着座座石桥、数个葡萄藤架,江南水乡柔情依旧。
草堂的主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明代文人冯梦桢。整组建筑依鱼塘分作南北两部分,南面为正房,二层建筑。前后各一个院子。北面设草亭“绮云亭”,为赏梅玩竹、对酒当歌之处。草堂以环境幽奥、景域深远为特色:东侧堤岸葱茏,视廊深远,北侧野草浅滩,有湿地淳朴野性之美,西侧层叠与堤塘相连,将游人的视线引向远处疏朗的柿丛和带状的白茅,另有一番平远的意趣。
径山寺,创建于唐天宝年间,是距今有1200余年的古刹,是佛教中国化之后最后的高峰。其地址在浙江杭州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有“江南五大禅院之首”的名誉。径山,有径通向天目山,被称为“径山”;又有东西两径,东通余杭,西通临安,因此也叫“双径”。北宋文学家苏轼曾写诗《游径山》:“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途中勒破千里足,金鞍玉镫相回旋。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古蛟龙渊。”进行了生动描绘。
唐代禅宗大师、牛头宗代表人物之一鹤林玄素(668-752年)已在此布道弘教,且具有了较高声誉。但真正让其闻名于世的,是鹤林玄素的弟子法钦。相传,法钦(714-792年),遵照师傅的“汝乘流而行,遇径即止”的要求,云游至径山,在顶上结草为庵、传法修行,后名声日隆、朝野皆知。大历三年(768),代宗下诏建径山寺。南宋时孝宗亲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额。它与杭州的灵隐寺、净慈寺,宁波的天童寺、阿育王寺,并称为"禅院五山"。
唐代禅宗大师、牛头宗代表人物之一鹤林玄素(668-752年)已在此布道弘教,且具有了较高声誉。但真正让其闻名于世的,是鹤林玄素的弟子法钦。相传,法钦(714-792年),遵照师傅的“汝乘流而行,遇径即止”的要求,云游至径山,在顶上结草为庵、传法修行,后名声日隆、朝野皆知。大历三年(768),代宗下诏建径山寺。南宋时孝宗亲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额。它与杭州的灵隐寺、净慈寺,宁波的天童寺、阿育王寺,并称为"禅院五山"。
径山寺与茶闻名以后,由禅僧抚养、禅寺成长、被奉为“茶圣”的陆羽(733-804年)慕名而至,在径山植茶、制茶、研茶,后在唐上元元年(760年)写成了传世名著——《茶经》,使茶由饮而艺而道,将茶与禅融为了一味。径山茶,初为供佛所植,后置身径山寺的僧众,“近水楼台先得月”,便常年饮茶参禅,特别是每逢寺院举行重大事件时,还会在寺内举行茶宴,饮茶论佛,并逐渐演化成一套具有固定模式的程序,其中包括“献茗”“闻香”“观色”“品味”“论茶”“交谈”等,后人称之为“径山茶宴”。
13世纪初,掌握镰仓幕府实权的北条氏十分仰慕径山寺,将其称之为“道之所在”,予以高度信任和荣誉,他不仅不断派日僧到径山寺求取禅理,还派日僧持其亲笔信来径山寺邀请中国名僧赴日传法。于此,径山寺几成南宋时期日僧渡海求禅的圣地,是日本禅宗的发源地。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虚堂智愚奉命主持径山寺,他随师上山。在径山寺期间,他不仅勤修佛法,还认真学习种茶、制茶技术以及茶宴礼仪。据说,他在两年后归国时,从径山寺带走了7 部茶典。同时,还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回日本,并在现在的福冈的崇福寺仿径山寺举行茶宴,从而成为“日本茶道”之源。
登径山,走径山古道。径山古道始建于唐朝,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是径山山下通往山顶的要道。古道路面以青石板为主,周围山泉汩汩流淌,两侧山崖陡峭,植被繁盛。径山古道一路向上,沿途有五亭(桐桥亭、进善亭、半山亭、冷亭、望江亭)。再上即至洗砚池,金线竹,孝宗御碑亭,直至径山寺。
径山寺进门第一道建筑便是五凤山门,全木结构,山门左右是钟楼、鼓楼,
山门左右是钟楼、鼓楼,永乐大钟就在钟楼里。钟口径1.8米,钟口沿厚0.18米,测算重9700公斤,钟身东南面铸有“永乐元年(1403年) 月 日住持比丘普庄劝缘造”等铭文,撞击时,发音宏亮,响彻方圆十里。1990年7月18日晚,因游客烟蒂酿成大火,钟楼被毁大钟熔化变形,跌成数块,殃及“历代祖师名衔碑”。1991年修复钟楼,放置残钟。
过了五凤山门,中轴线上依次是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殿、凌霄阁,两面还有禅堂、药师殿、大慧院等,这些建筑都是近20年重修的。
宋孝宗御碑:这座御碑,是宋孝宗为表彰径山寺的历史功绩而立,碑高5.3米,正面刻有径山兴圣万寿禅寺,背面刻游重修径山兴圣万寿禅寺碑记碑文,不仅记录了径山寺的兴衰史,还体现了当时皇室对佛教文化的重视。
内凌霄阁收藏明代径山铁佛坐像。躯高80厘米,肩宽40厘米,莲座高24厘米,宽70厘米。佛像头顶高肉髻,身披袈裟,袒胸跣足,作跏趺坐,受损的颈部已修复,上肢右手臂仍残缺,是径山寺唯一保存下来的明代铁佛。原三尊铁佛另外两尊铁佛于2002年3月期间被盗。
径山寺可以吃素面,20元一碗,浇头很丰富。
东坡洗砚池位于径山寺院北面古道下200米的小山岙,岙中有一潭清泉,常年不竭。因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此洗毛笔洗砚台而得名。
这尊观音像宛若天真少女,与平时所见迥然不同,是出之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