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西九江考察,提出两个重要关注点,“以生态为抓手,推动绿色发展”。从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到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再到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多次对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出明确要求。
树立绿色发展全新图景。长久以来,中国都在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以绿水青山为核心竞争力,使得越来越多的绿色故事在中华大地上生动演绎。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重要区域—内蒙古,大力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实施并不断完善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累计完成建设任务1.19亿亩,交出了一份生态文明建设的亮眼“成绩单”。可以这么说,中国借助技术和规模优势,探索出一条便捷、高效、清洁的发展路径,在全球绿色发展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树立了全球标杆,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模板。
国际合作助力绿色转变。在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方面,中国并没有局限于国内市场。凭借出色的产品和技术经验,中国企业在全球多国协助开发可再生能源、电池制造等项目,惠及当地民众。在肯尼亚东北部加里萨郡,中国企业承建的东非地区最大光伏发电站自投入运营后,持续为当地民众提供清洁电力;在巴西,比亚迪巴西公司先后建立3家工厂,业务涵盖太阳能发电、电池储能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引入节能减排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同时,还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带来相关的知识技术等;甚至在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中国的技术型企业也在协助当地厂家推动绿色转型。
掀开绿色发展崭新篇章。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推动绿色发展就是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多为山地和丘陵,过去一度对生产发展带来了严重制约,但吹响绿色发展的号角后,梵净山上四方游客争相打卡,赤水河畔万亩翠竹迎风招展,苗岭深处林下经济生机勃发,各地“生态饭”越吃越香。只有全面绿色转型,重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才能不断谱写出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理念指引下,我们应该久久为功,扎实推动生态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绿色的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绘就一幅美丽中国画卷,持续建好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