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方略
一、育人理念:用心陪伴,静待花开
用爱浇灌每一朵花蕾,严在当来处,爱在细微处,营造团结上进的班级氛围。
二、班情分析:
我现任二年级班主任,我们班有三名同学。两名留守儿童,同学们都比较喜欢动脑筋,热心、爱帮助同学,但学习习惯不好,字迹潦草,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孩子们需要端正学习态度,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动力。
三、班级发展目标:
1、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个性差异,建立新密的师生关系。
3、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孩子们阳光、自信、健康成长。
四、实践做法: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用爱暖心
1、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关爱。星期五我会把孩子们的校服洗干净,星期一来学校换上干净的校服。给他理发,教他洗小件的衣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我就是他们的另一监护人。
2、尊重和信任学生,我经常和我的学生谈心。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给予正确的引导。了解学生学习及生活中的困难,尽力去帮助他们。
3、宽容和热爱学生,在处理师生关系时,要有豁达大度的胸怀,不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能够容得下学生的一些缺点,给学生一些时间。其实,好多时候,宽容所蕴藏的威力,比指责、斥责、批评的威力大得多。
(二)文化润心
1、制定班规班训。
班规班训有利于培育学生良好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它起着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用。
2、保持教室整洁,养成良好习惯
我认为,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从小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
3、打造会说话的班级文化墙
班级的墙面有一棵成长树,每一个学期开始,学生就会把自己本学期的目标写在成长树上,鼓励自习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三)活动育心
结合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积极开展各种活动,用活动触动学生的心,使他们学会感恩,懂得关爱。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我开展了以下一系列的活动。
1、童心向党,阅读经典
讲述红色故事,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精神,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长河,寻找故事里蕴藏的无声力量,把颗颗红色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中。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爱国情怀,激发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学雷锋,做好事
前往敬老院及周边,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认真清理藏匿在丛林中的各类垃圾,如塑料袋、地膜、纸屑,对丛林中每一处进行地毯式清理,把垃圾装入事先准备的编织袋。垃圾进行了集中处理。通过我们的努力,不仅清理了丛林中的垃圾,还为敬老院带去了清新的空气美好的环境。
3、种一株小花,精心呵护。
种植和照顾植物是一项需要动手能力的活动。孩子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如何种植、浇水、施肥、修剪植物等技能。通过这些实践,孩子可以增强手部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手工制作的基本原理,培养动手能力。
4、为父母亲做一件小事——洗脚
爱父母,从小事做起。
洗脚的过程其实很简单,但简单的过程却包含着丰富的感情。给父母洗脚,让家长和孩子进行了一次有效的心灵沟通,使感恩之树深深地扎根于孩子们的心中。
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种,而实际行动是最真情的一种。通过这次活动,使孩子进一步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体会父母的辛劳,加强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四)家校共育
我充分利用班级微信群,把班级管理的各种信息及时与家长交流。虽然很多家长都外出务工,或者是文化程度并不高,但是仍然要与家长进行紧密的沟通,定期将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通报给家长,并且督促在外打工的家长多多联系学生、关心学生。每学期,我都会开展一次全面家访,两次家长会。通过家校的沟通,家长们对学校、对老师也表现出了极大的信任。促使我们班级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五、育人成效: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所带班级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学生们能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在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上有了明显的进步。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良好的发展是我的愿望,把愿望变成现实,我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用心去做,实实在在做,肯定会经营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编辑:邢文华
审核:李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