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清韵贺重阳

于树青诗书作品展

甘肃鼎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创建于2023-10-13
阅读 42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主办单位

西北师大书法文化研究院

仁寿书院

承办单位

仁寿书院

展览时间

 2023年10月15日上午10点开幕式

展览地点

 兰州市安宁区仁寿山风景区仁寿书院

于树青, 男, 汉族,一九五四年九月出生于甘肃省宁县太昌乡东风村。大学学历,中共党员。曾担任生产大队科研站站长、团支部书记、文书、革委会副主任, 中学教师、办公室主任,共青团地委副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省管高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省政协专门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二零一八年退休。现为西北师大书法文化研究院兼职教授,甘肃改琴书法教育奖励基金会艺术顾问,甘肃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号清风。

钟情翰墨 乐教英才

——我所认识的于树青先生

李逸峰

于树青先生是我的好领导,好同事,也是忘年交。因为这种关系,若写评论,难免不够客观。若以叙事为主,记录我们多年来的交往,这样的文字大抵是可以保留更多的真实的。

二零一零年四月十五日,还在读博士的我,应甘肃画院马国俊院长的邀请,在兰州大学举办个展。第二天,根据安排,来到西北师大做一场学术讲座。于树青先生当时是西北师大党委副书记,一直陪同。在用餐的时候,于书记说,您明年博士毕业要不来我们这里工作吧,我们给你提供学科平台,把甘肃的书法专业办起来,如何?我以为开玩笑,根本没在意,也清楚自己一个湖南人,不太可能来甘肃工作。一年后,我博士毕业,七月份进了清华大学做博士后,但正是这个七月,西北师大的好朋友薄总打来电话,说学校正式邀请我去创建书法专业,从事教学工作,并转达了于书记等一班朋友的盛情。一年前的展览,很成功,朋友们很给力,兰州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次真的邀请来了,我没有立刻答复,想着再去甘肃考察一下,看看书法群众基础到底如何,做书法教育有没有前途。于是,博士毕业的这个暑假,抽空去了一趟定西、庆阳,真切感受到老百姓对书法文化的尊崇与热爱。当时一种强烈的感受:原来书法的根在这里。

但我还是没下决心去工作。大约是年十月份吧,经过薄总的安排,我和西北师大的王校长在清华见面,王校长问我有何要求,我说了一二三四,无非是要平台,要住房,要经费,要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等等,通通答应。后来事实证明,学校没有食言,房子比当时校长答应的还大了二三十平米。

二零一二年元月,我和于书记正式成为同事,他是我的顶头上司,美术学院与书法文化研究院他是分管校领导。但我们的关系已经是长者与晚辈、同道与朋友的关系,于书记在我的工作、生活中给予了诸多的关照与支持。当然,这一切,他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推动甘肃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

于书记是有战略眼光的。他当过县长、县委书记,当过陇东学院的校长、书记,然后到西北师大担任副书记,退居二线又参与省政协的相关工作。他的眼光源于一种文化传承的担当精神,他极力引进我,就是践行这种精神最好的诠释。

我刚来,他找我谈甘肃的书法文化与群众基础,谈高等书法教育对于陇原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意义,然后在校常委会上力主成立院级建制的书法文化研究院,挂靠美术学院;让美院张院长兼任书法院院长,安排我担任执行副院长;把甘肃知名的青年书法家、学校保卫处的王海雄科长调入书法院,一年后又招聘中国美院书法专业硕士李贵明老师,设法把学校学生处曹恩东老师也调入书法团队,还陆续聘请了多位社会名家担任兼职教授。如此这般,搭台子,配班子,过程也是几经周折。我是个湖南人,思维比较开放大胆,办事也比较利索踏实,当我很快把创建书法专业的前期调研报告与学科建设计划呈送他时,于书记感到很满意,并嘱咐我说:先把事情做起来。这也正符合我的性格,所以我从心底认同他。在后来的几年中,尽管碰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我始终记住,不要太考虑自己的得失,要把事情做起来。

事实证明,经过学院同仁努力,西北师大书法专业学科建设发展迅速,社会反响良好。这个过程中,有几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单独成立院级建制的书法院,而且推荐刚博士毕业的我担任执行副院长,这种事情没有于书记的坚定支持,学校领导班子会议是通不过的。事实也是,过程中因为于书记一次会议缺席,就有领导准备否定此事。没有书法院这个平台,我们在专业建设与对外交流方面就会受到诸多限制。全国有院级建制的书法学科点并不多,而西北师大起步就高,令很多同行相当羡慕。

二零一二年五月书法院成立后,准备在下半年学校一百一十周年校庆时挂牌,为了『先把事情做起来』,我和于书记商量,策划一个全国名家书法邀请展,为校庆献礼,也作为挂牌的仪式和内容。于是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当时已是六月底,不到一个月时间,发动全国书法界的朋友,征集到一百一十件书法作品,其中包括欧阳中石先生惠赐四尺整纸,书写他的书法教育十六字箴言:『作字行文,书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写得非常精彩。还有五位中国书协副主席,四十余位中国书协理事,二十九位书法博士,其他如兰亭奖、全国展的获奖作者,为了支持西部书法教育事业,都以最快的速度精心创作。我和美院史忠平博士一起,去北京拜访书法家,一天跑三四位家里取回作品,虽然辛苦,但很满足。作品征集之前也碰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稿费虽然微薄,但也关系到由谁来出。一天,学校主要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讨论经费的问题。我简单介绍了预约作者的总体情况,并表态,如果学校觉得支付稿酬有困难,有朋友愿意出,但展览结束后作品归出经费的朋友。于书记看主要领导还在犹豫,当即说,学校出钱作品就可以归属博物馆收藏,是永久性的财富,实在不方便出,则由他来筹措,但作品的所有权也同样不在学校了。最后学校列出了专项经费,保证了整个展览活动顺利举行。事实证明,

展览作品质量之好,展览档次之高,在甘肃是少见的,一百一十件书法精品入藏西北师大博物馆,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书法院成立后,于书记决定聘请欧阳中石先生担任名誉院长,并亲自带着我跑了一趟北京,到老先生的办公室促膝长谈两个多小时。欧阳先生为于书记如此支持书法教育,并对我如此关照,非常感动,当即书写前述十六字箴言作为书法院成立的贺礼,我们呈上学校的薄酬,先生分文未取,只是欣然接受了于书记奉上的名誉院长聘书。二零一三年,我请老先生给于书记作品集题写书名,他也毫不推辞,这也同样令于书记非常感动。我每次去京看望老先生,都会汇报西北师大书法教育的发展情况,也总会聊起于书记对书法院所做工作的支持。

二零一二下半年,于书记着力推动书法本科专业学科点的申报,次年就开始挂靠美术学书法方向招生,二零一四年正式申请成功书法学专业,每年招生三十人。于书记当时的想法是招五十人,保证一定的体量,有利于事业的发展,可惜没有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我们这个班,开启了甘肃高等书法本科教育的先河。二零一四年,在于书记的支持下,我开始策划面向社会招生的成人书法高研班,每年一届,这个班一时风生水起,适时地满足了人们对书法专业学习的需求。二零一六年,正式招收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了拓展学科建设的维度,专业服务社会,于书记组建了西北师大书法教师培训中心,承办了三届中小学书法教师国培项目。也是于书记从中协调,让陇上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副主席张改琴女士也参与到教师培训的队伍中来,培训项目得到了甘肃改琴书法教育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我们还把专业师资应用于各地市的书法教师培训,承接了通渭县、安宁区、兰州新区等地中小学教师的短期、长期等多形式的培训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书法院只有四五个人,紧紧围绕在于书记的周围,精诚团结,认真教学,活动不断,形式创新,还成功申报了三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和两项国家级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有力支撑了美术学博士点的成功申报。

于书记不仅具有战略思维,他还身体力行,苦心书艺,率先垂范。书法院成立后,我们经常一起切磋,他很谦虚,经常把写好的字挂起来,叫上我和海雄等同事一起,真诚地让我们提意见说缺点。每次我都会实话实说,毫不掩饰。他很善于听取意见,又十分用功,几年之间进步不小。二零一四年,『于树青书法』在西北师大成功举行,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他的书法水平。他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下过很长时间的功夫,又对智永的《草书千字文》颇有心得,偶参于右任草书的笔意,笔法字法都很讲究。那次展出的六十件作品,集中反映了他数十年来刻苦钻研书法的成果,给书法院的同仁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他退休后,更有时间致力于自己的爱好,看得出来,近来隶书的临摹与创作也颇有体会了。

于书记是一个非常平和的人,他是领导干部,更是知识分子,他始终以一个真诚的教师身份出现在大众的面前。钟情翰墨,乐育英才。他说,先把事情做起来,也就是告诉我,不计一时之短长,用平和的心态做事,以包容的原则做人。教师的平凡在于: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与于书记相处的七年,是我收获颇丰的七年。于书记是我的忘年交,十几年来,我们都还在书法的路上行走,我们是同道,是知己,是相互惦记的远方亲人。

(作者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

于树青自作诗词书法作品集

岸边闲吟

谪居黄河滨,常在岸边行。

偶尔吟几句,消遣老闲心。

归来有余兴,沉醉笔墨中。

诗书虽欠佳,尚可留晚情。

——辛丑正月于兰州黄河北岸

丑奴儿·夜读

少时虽解书金贵,

想读无书。

想读无书,

头白腹空才觉疏。

老来还恋书香味,

秉烛心舒。

秉烛心舒,

满目清辉照旧屋。

——辛丑正月夜读自占

咏兰州

白塔兰山相对衬,

大河奔涌贯西东。

金城古号今兰州,

天下黄河第一城。

——辛丑春于兰州黄河北岸

游湿地公园

亭桥栈道绕湖立,

草绿花红蜂蝶飞。

鱼跃禽鸣游客醉,

滨河景美去还回。

——辛丑春于兰州黄河北岸

咏牡丹

未到花前已觉香,

桃花绽尽才出场。

莫道难呈百日艳,

名花园里却称王。

——辛丑初夏于兰州黄河北岸

立春

斗柄回寅终复始,

春风乐绘新年妆。

北方梅晚少诗句,

飞雪飘飘兆瑞祥。

——壬寅立春于兰州

处暑

阵阵凉风暑欲退,

绵绵细雨爽秋来。

茗茶小酒诗书伴,

看破炎凉舒我怀。

——壬寅处暑于庆阳

元宵节

元宵热闹胜新年,

吟唱名篇多有传。

愧少新词作咏赞,

但求寒去春来还。

——壬寅元宵节于兰州

中秋节

历经圆缺送光阴,

花落花开又一春。

因果轮回天下事,

今宵明月照何人?

——辛丑中秋于庆阳

重阳节

登高九九意苍茫,

辞退青红草已黄。

莫叹知秋飘落叶,

老来何怯一宵霜!

——壬寅重阳于庆阳

诗书集编后记

闲吟漫书写心声,

字字皆关世上情。

世事切须留意看,

人生自当顺时行。

思乡每念秋鸿影,

忆旧还期冬雪晴。

笔下欲圆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壬寅秋于清风斋

阅读 42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