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打造高效课堂。海口市西湖实验学校历史组于2023年10月10日,在四楼集体备课室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由叶晓敏老师主讲,课题为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参加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老师有吴建红老师、吴文潇老师、韩海燕老师、林怡老师、周翌彤老师、谢铭斌老师。
首先由叶晓敏老师对本次设计的集体备课教案进行讲解。本课为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在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如果国宝会说话》的视频,吸引学生对于青铜器的兴趣。在新课讲授环节,充分利用青铜器、甲骨文的图片,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青铜工艺技术之高超以及甲骨文造字之美。同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青铜器高超工艺与甲骨文记事的相应知识点,再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青铜器反应的文明特点以及甲骨文的演变趋势。最后教师总结归纳本课重要知识点,使学生真切地了解到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科组老师相继发言,提出建议和意见。
周奕彤老师提出本节课课堂展示的视频与图片使用不当,未能完全与教材知识内容相结合,不利于学生直观感受与思考。
林怡老师认为本节课的课堂结构完整,逻辑清晰,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过长,课堂进度缓慢。
韩海燕老师指出课堂的语言规范,知识点之间衔接合理,此外仍需注意预设的问题与解答方式需符合学情,难度低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解决,难度高的问题则由教师点明。
吴文潇老师提出自己的建议,在介绍青铜器与甲骨文过程中,可适当补充青铜器与甲骨文的相关历史故事,不仅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拓展学生对历史额外的了解与认识。
吴建红老师最后总结发言。她指出课堂上许多细节未到位,导入环节的视频材料不够契合本课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的环节,对于问题的用词需仔细斟酌,如提问“甲骨文的含义是什么?”过于宽泛,改为“甲骨文的概念”更准确,或直接提问“什么是甲骨文?”更通俗易懂,也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思考。此外,教师应立足本专业知识,持续学习与积累,将家国情怀融入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
通过此次历史组集体备课活动,针对叶晓敏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全组教师一同参与,各抒己见,相互探讨,共同进步。“策马扬辩证当时,矢志笃行立芳华”,在今后的科组活动中,历史组也将不断追求、不断挑战,潜心教研勤探索,扎根教学促提升。
图片来源:林怡
编辑:叶晓敏
审核:韩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