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2022年江苏省高中语文优秀课评比与观摩活动隆重举行。这次活动的主题为“课堂让改变发生”,旨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倡导先进的教学理念,交流成功的教学经验,引导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江苏省连续三年举办了高中优质课评比与观摩活动,被各方盛赞为“代表江苏省最高水平的语文教学大赛“。这次赛课分a组和b组,两组同时赛课,采用借班上课的方式,每节课均为45分钟。在两天的赛程中,27节优质课展示了江苏高中语文教学的变革状态与阶段性成果。奎高语文组教师利用“回看”功能,整理了27节课的实录,又在本周教研活动时间认真学习了公开课的课例。
合作中思维碰撞,情境中孕育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意图越隐蔽,越能被受教育者所接受”,27位老师精心设计,准确把握核心要求,通过真实情境创设各种语文学习任务,课堂上学生们被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情境吸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演绎、读写结合等学习方式,完成各种富有挑战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认真聆听中积极思考,在小组合作中碰撞思维,在创意表达中展现自信,同台竞技,带来了不一样的精彩课堂。 老师们的设计都不约而同指向了三种语文实践活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的完成就是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这三种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追求师生的和谐共振,在情境活动中教学相长。情境化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真实情况解决学生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找寻矛盾点,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课堂效果来看,情境化问题的设计优于传统讲述方式的教学设计,学生更能沉浸其中进行思考,更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聚焦课堂,体悟情境
老师们创设情境,首先指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通过对文本的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等活动去解决具体情境下的问题任务。老师们用情境统领一个个任务,将系统性的教学目标勾连起来,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情境下所设计的各个活动,就是助跑器、驱动器。 语文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教学也要回归生活。教师们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读书实践,创设了各种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表达,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有等设计展厅、展板,征集海报,编写连环画、设计诗歌诵读会等生活类情境,也不乏撰写发言提纲、微评论,探究经典作品价值,比对文本差异等阅读文学体验类情境。情境化教学的意义,除了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之外,还有唤醒学生原有经验,激发学生思考的意义。27节课当中有三节课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赞许。
《与妻书》这堂课紧扣新课标中的情景教学,以林觉民故居作为导入,设计了与妻书展厅完善部长的情景,一次展开了设计,展厅前言,设计影像区,健朗读亭设计展厅结束语,4个任务以任务驱动学习文本,体悟思想感情。课堂伊始设置的情境特别贴切,拉近师生距离,也拉近学生与书本的距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要为学生创立“学习支架”,导学案是我们在授课时经常会用到的东西,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将预习与课堂割裂开来,但这位老师在任务一当中就呈现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归纳学生对前言填写的情况,并选取了三位学生的答案,让学生去进行选择评价,在任务三环节中提供了学生们在预习当中选的比较多的两句话,让学生进行阅读,“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这堂课中,每一次读都是自然而然引出的,都有其作用。教师教学设计的匠心实时呈现出来,比如说板书:与妻书、与己书、与世书,主体的扩大对应着情绪的加深,这个解读的确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了深度解读。
《说木叶》情境设置为:给百度词条弥补空白,然后理清文章思路——根据文意理清木树之变——根据理解辨析不同诗歌里木树的选择,最后让学生从“云”“水”“月”三个形象中任选一个,在课后搜集相关的古代诗词名句,运用林庚先生的“语言暗示性”观点,写一篇《说“××”》的小短文。实践-思考-总结,教师引导学生用得出的理论指导实践, 螺旋式上升,这一方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开了一扇窗。
文化如树根扎大地,浸润人文,才能枝繁叶茂。音腔十八调,弦歌五千年,秦腔是中国文化的代表,《秦腔》一课以秦腔AI虚拟代言人秦晓雅走进大众视野,设置情境分别统领了三个任务任务一创设AI形象,任务二理解一种精神,任务三传承一种文化。
触“境”生情,启智润心
“三新”背景下,我们语文教师努力改变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虽然情况有所改观,但大多数老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课堂不时“居高临下”将知识“倒”给学生:教师在台上一味讲,学生在台下拼命记,我们师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这样其实极其不利于学生获取和感悟知识,学生缺少自主思考的机会。具体怎样进行情境任务式的教学,落实新课标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价值。这次江苏省的教学大赛,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契机,本周三,在老师们整理课堂实录的基础之上,高一高二备课组,利用或教研活动的时间,组内展开了深入广泛的讨论反思。
针对文言文教学,高一备课组老师展开激烈的讨论。比如《烛之《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的重点是理清烛之武的劝谏思路,感受文章微言大义的语言艺术,那么在感受微言大义的语言艺术中,主要是通过体会各个场景中烛之武说话背后的语气态度,理解人物说话的言外之意。授课教师通过加词扮演角色等任务,不仅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能让学生对文章的思路有进一步的理解。高一备课组经过讨论,认为这堂课好的地方在于有层层递进的活动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但是可以发现整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围绕文章的白话版进行讨论,可是这是一篇文言文,虽然转化为白话版,可以降低理解难度,但是其实很多精妙的语言都是通过简醒的文言来展现的,所以这样一种形式,能让学生体会我们文言文的博大精深,和《左传》茁壮的语言艺术么?
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应该还原文言文原有的面貌,破译文言中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密码,从中汲取文化精华如果我们为了教学情境,人为的拆散言和文,偏执于一端,那么文言文本中所富有的文化内涵,不就被架空了吗?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重点,我们要围绕教学的主问题展开情境设计。
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应该还原文言文原有的面貌,破译文言中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密码,从中汲取文化精华如果我们为了教学情境,人为的拆散言和文,偏执于一端,那么文言文本中所富有的文化内涵,不就被架空了吗?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重点,我们要围绕教学的主问题展开情境设计。
高二备课组老师就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讨论。比如《蜀道难》《蜀相》联读一堂课,教师以张杰的《蜀道难》为范本,带领学生总结古诗,翻唱歌曲。教师们在讨论当中认为该堂课脱离语文范畴,忽略语文的本质,学生的表达在课堂上被抹掉了。王向明老师说:“学生上与不上这堂课有什么差别?不上这堂课他们也能写出来唱出来。专家就对这种又唱又跳又话又演得很热闹的课堂批判过,说不是真正的语文课。” 他指出:很多老师用图片来代替对文字的理解,虽然能够调动枯坐书桌前的同学们的积极性,但是这种学习任务对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这也启示我们:作为语文老师,不能忘记“起于文字,归于文字”的语用教学过程。有些经典文本真的需要细细的品读文本,而不是一味的完成情境,情境应该只是一个工具。有些触动人心的文字,不能被实用的目的冲淡语文,最后还是应该回到人本身,情本身。
这也启示我们:作为语文老师,不能忘记“起于文字,归于文字”的语用教学过程。有些经典文本真的需要细细的品读文本,而不是一味的完成情境,情境应该只是一个工具。有些触动人心的文字,不能被实用的目的冲淡语文,最后还是应该回到人本身,情本身。
这27节课是新课标落实的导向,教师们在品味优课,积极交流、深入分析个别课例情境设计的同时,也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讨论,教师们不断学习与内化,加强了对新课标情境任务教学的认识。
老师们争分夺秒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勤奋地记录着每一点思维的火花,探索着语文教学中新鲜的领域,重温着教学研究中熟悉的议题,在学习中拓展自己已知的边界,在重新定义和思考中更新自己的见解。
老师们争分夺秒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勤奋地记录着每一点思维的火花,探索着语文教学中新鲜的领域,重温着教学研究中熟悉的议题,在学习中拓展自己已知的边界,在重新定义和思考中更新自己的见解。
从每一位老师眼里闪烁的光,脸上浮现的笑,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我们知道,在活动中我们学习着,在学习中我们收获着,在收获中我们快乐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星光熠熠展风采,教研共享共成长。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有真美的课堂,27位老师精彩的课堂艺术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有利于丰富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也助力我们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推动核心素养在奎高语文课堂落地生根!
撰稿人:奎高语文教研组
初 审:柏 莉
终 审:王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