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白的日子,靠丹青增色

——“丹青不知老将至”(之三)

宋红
创建于2023-10-13
阅读 21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很多年前,和一个大学里相识、研究中国民俗学的日本朋友谈理想的生活, 我说:“最惬意的生活就是离开写字台,坐在地毯上,不带研究目的,悠闲地看一本日文书,房间里播放着日本音乐,还有怡人的咖啡香。”他说:“我的理想和你大同小异:觉得最惬意的生活也是离开正襟危坐的书桌,倚靠在沙发上,不带任何任务的看一本中国书,茶几上有茶,最好是中国茶,录音机里放着中国的音乐。” 哈哈,趣味相同,方向相反。那年,我大约三十岁,在林东海先生的力劝之下,刚刚打消了去日本留学的念头。

        走过三十六年的辛苦路,如今我可以不带任务地读书了,而且不用坐在地毯上,因为有了宽敞的房子和摇椅,然而心态却与先前不同。目送所爱之人远行,让内心打上苍凉的底色,为年届九十七岁的老父亲侍汤奉药,又让每天的时间变得支离破碎。几十年里,虽然也写出了几本自认为有价值的书,发表了几篇自认为有发明的论文,但放眼如今的学术圈,高精尖的项目、高大上的项目、嘉惠后人的项目,以及贻笑大方的项目,都有人在做,自己原本就是学术圈边缘地带的散兵游勇,退休脱离既定轨道,实际上早已开启了星际漫游模式。此时发现:绘画比自娱式的读书更能带给人快乐。画一幅画,作品完成之时就收获了成就感,不需要发表,也不需要变现,挂出来青黄杂糅,文章灿烂,看着就赏心悦目。而且从古到今,无数的丹青妙品让人不断产生临习的冲动,这无疑为退休后的我开启了全新的人生。 

       去年3月拿起画笔,成为三境书画院的小白学员。2022年3月22日至2022年9月18日,在三境普惠班学画了28幅画作;普惠班毕业,2022年10月24日至2023年6月7日,进入“中华国粹班”,学画了50幅画作;两次学习内容以“丹青不知老将至”为题,分上下两篇发在“美篇”平台上,每篇都获得了一千多的点击量。

        国粹班毕业,8月7日至10月11日,又参加了一个“大师技法班”,学画了25幅画作。报名“大师技法班”时很是犹豫,因为年事已高的老父亲颅内慢性出血和渗液压迫神经,造成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和语言障碍,正在住院治疗,担心没有时间跟课。只因课程可以无限回放,所以还是又掏了700大元的学费(至此,学画总计已掏出学费6570大元)。好在家父住院期间偏劳两个弟弟轮流陪护,没有用我。八月底医院出现了三阳患者,家父避险出院,住到我城里的家,于是我成了侍汤奉药的马(买)大(汰)嫂(烧)。好在我主要负责饮食,弟弟负责起居,二人联手,还能够应对。但上午10点—12点的直播课程无法再跟,只能在下午和晚上抽空看重播。看重播的好处是疾徐由人,重点环节可以慢放和重放。从第11幅画作开始,都是在当“马大嫂”的间隙挤时间画的。画画,能为无趣的生活增添快乐,为苍白的日子增添色彩。下面依前《丹青不知老将至》体例,晒画,并保留原始序号。

     

     

1、临 吴昌硕 清供图

2、临 陆抑非 紫藤麻雀

3、临 王雪涛《鸢尾引蝶》

原作没有下面的山石,花茎从画面外直接伸进来,画完才发现我把根茎起在画面内,只好用山石遮挡。

4、临 齐白石《多寿图》

5、临 清杜湘《秋山夕照》

6、临 沈周《溪涧渔隐》

课程省略了画面下部的渔船和垂钓人,但我还是愿意让画面完整。

7、临 石涛《水静楼阴》

8、临 吴大恺《晨雪映村》

老师在课堂上省略了画面中的点景人物,大约担心学员顾此失彼,因为课程的重点是积雪画法。我觉得有人物画面才生动,所以自我挑战了一下。

9、临 袁松年《月夜归渔》(局部)

10 、临 黄宾虹《西江纪游》

11、临 恽寿平《春暖花开》

13、临 孙雪泥《瓜熟蒂落》

14、临 钱松嵒《韶山春晓》

15、临 刘海粟《黄山云海》

16、临 蓝瑛《山水图册》

17、临 白雪石《千峰云锁》

18、临 谢稚柳《苍翠欲滴》

19、临 宋文治《洞庭晓泊》 

20、临 张大千《五色荷花》

21、临 徐悲鸿《四喜图》

开始觉得画面简单,画过才知道个中深浅。而且这是徐悲鸿先生的保留项目,大致相同的构图画过多幅。

22、临 孙菊生 猫咪

课程教授的是另一幅孙菊生猫咪,丝毛细密,但只有头部和前爪。课程重点是传授丝毛笔法,大约老师不想用造型为难学生。我喜欢猫,所以另外仿画了两幅孙菊生的猫。

22.2 临 孙菊生猫之二

23、临 萧朗《雄鸡报晓》

24、临 苏葆桢《鹰击长空》

感觉苏葆桢的鹰与老师徐悲鸿还差着一箭之地,但海浪画得很好。而徐悲鸿的鹰其实比他的马得更好。

25、临 刘继卣 《猛虎出山》

赠课 金华《明月来相照》

阅读 21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