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解读新课标
——开州区2023年秋季学期小学数学教研工作会

汉丰四校
创建于2023-10-12
阅读 129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抚过心间的,

            唯有教研的芳华沉香流年。

                     在最美的秋天,

                共赴一场诗意的教研。

  为提高教师对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改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开州区2023年秋季学期小学数学教研会在汉丰四校召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廖纪元,小学研训主任室黄胜,小学数学教研员龚祖华、谭明锋,汉丰四校书记黄小燕、校长王芳出席会议,参会的有区小学数学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开州名师龚祖华工作室成员、区小学数学研修工作坊教师及全区各学校小学数学教师代表。开幕式由小学数学教研员龚祖华老师主持。

活动安排

领导致辞

  汉丰四校党总支书记黄小燕同志致辞并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领导讲话

  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廖纪元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本次“课例解读新课标”活动的价值与意义,明确了课例研究是落实新课标的有效途径,并从观课、思课、议课、炼课四个层面对参会教师提出了要求。

  小学数学教研员龚祖华老师介绍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成员。

课例展示

  “研而不教则空”。汉丰四校张光权主任执教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为本次教研献课。张老师整堂课以可爱兔子拔萝卜贯穿始终。首先通过拔得的红萝卜与胡萝卜个数比较,初步认识“倍”这一概念,紧接着通过拔得的白萝卜根数与胡萝卜根数比较,进一步认识“倍”。然后改变胡萝卜(标准量)根数,深入认识“倍”的本质特征。课堂中,张老师由实物到图形再逐步抽象出线段图,将生活中的现实情景抽象成数学模型。达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一核心素养。整个课堂,张老师“引而不发,润物细无声”,是孩子主动探索、积极交流、勇于表达的过程。一节课,一面镜子,折射学生、教师两个方面,渗透教学改革的影子。

课例研讨

  “教而不研则浅”。课后,全体教师围绕 “课堂中体现什么核心素养”及“用案例说明怎么体现的核心素养”两个问题进行分组研讨。

  秋风迎诗意,教研唤灵思。五名教师分别代表本组发言。"倍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节概念课。"倍"是个抽象概念,表明两类事物在量的比较中的一种关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学生建立和理解倍的概念需要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结合新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的落实要求,本课重点表现在对数感、几何直观、数据意识、模型思想的培养上。变式是概念教学走向深入的重要手段,张老师先让学生经历"标准量不变,比较量变化"到"比较量不变,标准量变化"的跨越,再体验倍数不变,"比较量"和"标准量"共变的归并,在变与不变中理解倍的意义,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经验分享

  谭明锋主任就磨课与主题式课程学习做分享。谭主任从对竞赛的认识、正确看竞争压力、赛课如何出众、如何建构团队等方面,给我们分享了他宝贵的赛课经验。

专题讲座

  小学数学教研员龚祖华老师就《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监测命题点分析》作专题讲座。

命题交流

  铁桥小学杨晓蓉老师和汉丰三校祁宇辉校长的命题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研员龚祖华老师为在本次活动中献课及交流发言的教师颁发交流证明。

工作布置

  小学数学教研员龚祖华老师布置本期数学教研工作:

      1.构建三级教研网络。重点打造区级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和组建完善小学数学研修工作坊;

      2.开展学区课例研修。中心教研组成员每人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上下册各准备一堂示范课,根据需求送课到相应学区;

      3.研究核心素养命题。以评价倒逼教学改革,每个中心教研组成员和研修工作坊的教师,针对11个数学核心每人命11道题,准备下期开展一次命题竞赛。

    本次活动通过课例观摩、分组讨论、集中交流等方式,为老师们构建了校本研修的范式,对核心素养如何落地有了新的认识。

             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

供      稿:  开州区汉丰四校数学教研组

初      审:  黄小燕    王    芳

复      审:  龚祖华    谭明锋

审 核 人:  廖纪元

终      审:  王蜀明

阅读 129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