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卒过河的文章

小卒过河
创建于2023-10-12
阅读 229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他是一位百岁老人。

      之所以要写他,缘于我和姜老师相识十五年而成为忘年交。在这段岁月的长河里他给了我许多人生的启迪。我感叹于他的前半生在忧患中的徘徊、 挣扎,也感慨于他在国学文化的精神世界里的痴迷、执着,还有我们在思想交流、碰撞中绽放出的醉心、快乐的火花。

06:42

      1925年冬,姜老师出生在豫东南固始东乡的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他幼读私塾,对传统文化的“四书、五经”熟记于心。后读新学高中,接受了一些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1948年任教于张广庙小学。年底,家乡解放,遂即参加罗集区人民政府工作。1950年四月转入固始县人民政府工作。

     1957年底被划为右派,1958年被送到豫北白条河农场劳教。1962年七月返乡劳动。直至1979年元月平反并恢复工作。1981年批准离休。

       离休后,兴趣所致,他潜心于汉字与哲学的研究。也希望在最后的余生时光里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于是,在30余年的刻苦不懈地钻研中,出版了《悟道》、《常用汉字汉字源流考》、《道德经翻译》等二十部著作。2000年在《汉字文化》的期刊上发表他的《多姿多彩的汉文字》一文,由此激发出极大的热情,穷尽了后半生的努力而乐此不疲。

01:40

      划为右派后,便戴着原罪接受劳教。五年里,他利用劳动的间隙读书、读报,从未丝毫地放弃过学习。从书本中获得的快乐,也让他更加诚心诚意地接受洗心革面地改造。后来,谈及此时,他反倒坦然地说:“那几年没有虚度。”

      回乡后,参加生产劳动。因为原来的藏书被抄光,没有了读书学习,仿佛没有了精神上的寄托,如同苟活于麻木与苦闷之中。 

       历史的车轮在前行。到了1978年,他由然地感到一股暖意掠过了心头。至此,多舛的命运发生了转机。

       姜德纯老师深刻地领悟到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道理。苦难的命运也许在向他暗示什么。他感到热血沸腾,振奋无比。力量在心头悄悄地攒聚。

      平反之后,工作了两年,便得到组织上离休的批准。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过去,对自己历经的苦难不但不记恨,反而心存感激,也许这就是圣人之书带给他的人生智慧。

       面对新的时代,新的生活,老人家整装出发,燃起了无限地激情。重拾兴趣,规划未来,要用后半生的余力圆一个心中的梦。

       离休后的生活依然拮据。他既无书房,也无书架,更无书桌。用几块锯末板拼凑起一个小矮桌,便成了书桌和饭桌。他搜遍当时的图书市场,靠仅能买到的段玉裁的《说文注》、张舜微的《说文约注》、许慎的《说文解字》以及订阅的《汉字文化》、《咬文嚼字》两种刊物,便踏上了他对中国汉字起源演变的漫漫求索征程。在这条路上,他可谓皓首穷经。三十年的孤独苦旅,写出了二十部著作。他知道,由于目前考古实证的缺憾,我们仍无法揭开一个个文字的前世之谜。他想独辟蹊径,用中国哲学的典籍《易经》、《老子》和《庄子》里的“道”,来对汉字加以还原认识,写出了《悟道》一书。当然,他对汉字所做“图象符号”的分析虽缺乏依据。但其自成体系,自圆其说,有其逻辑上的合理性,因此也算填补了从图画到甲骨文最重要的过渡空白,为探求古人造字的智慧,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户,无疑是难能可贵的。其所著的《常用汉字源流考》也得到业界一定的肯定。

      他如醉如痴地沉迷于他所热爱的事业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人世间的所有物欲与烦恼都已与他远去,犹如“参禅”“修道”,期待“正果”降临的那一天。每当一篇文稿写得称心时,他抑或在睡梦中品味,朗朗大笑而惊醒熟睡中的老伴,引来一句怨声责骂--“神经病”。而有谁能懂得他是怎样一个幸福快乐之人呢?

      当我问起过去社会对您的不公有没有抱怨时?他淡淡的一笑:“我现在这么好,不正是那时换来的吗?在那些乞讨的时光里,我遇到了那么多的好人。我帮他们写信、写对联,人家象对客人一样待我,我要知恩图报啊!

      多少豁达、乐观的老人啊!他一心向善,满怀美好,无怨无悔。于苦难中托举起人类精神的崇高、灵魂的纯洁。用自己的学识,回报社会,彰显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进取精神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十月六日,举国欢腾的国庆长假日,姜老师的侄儿、侄孙和外孙们,慷慨解囊,经过精心准备,在固始迎宾馆为老人家举办了一场隆重、热烈地祝寿庆典。盛况空前,喜庆满堂。

    姜老师在宴会上向大家深深地鞠躬致谢!并深情地歌唱,感谢我们伟大的党!

       来自文化、艺术等社会各界的老同志、老朋友及亲属二百多人,欢聚一堂,并挥毫泼墨表达心中的美好祝愿。原县政协副主席陈学文同志亲自撰联恭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赞扬他历经磨难而不沉沦、抱怨,为丰富传承中国文化矢志不移、砥砺前行的精祌;赞扬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达观态度;赞扬他感恩我们的党,感恩今天的美好生活,感恩我们伟大的时代。 


      习主席说:“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姜老师正是这一指示的努力践行者。 

       鲜花与笑脸,综放出最美的祝愿。

       掌声与笑语,铭刻在老人的心间。

       祝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值得一提的是,姜老师的著作出版及寿宴举办,得到了社会各界有关人士的关心帮助,更得到晚辈们的鼎力支持和无私赞助。

       他们是吴义财(侄儿)、李莉(侄女)、姜传平(侄儿)、李林章(侄儿)、李福章(侄儿)、姜传超(侄儿)、裴世林(女婿)、姜淑英(女儿)、姜名亮(侄孙)。在此,姜老先生深以致谢!

       本文得到了前辈陈学文主席的关心指导,并借用其撰联佳句作为题目。在此,深表谢意!

    

                                                      学生:张华

                                               写于2023年10月10日


阅读 229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