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班STEAM项目活动《长城搭建之旅》

 课程实施人:梁黎 王大康



 

miss 木木
创建于2023-10-12
阅读 329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课程来源


    十月一日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也是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时机。为了增加孩子们对祖国妈妈的认识,知道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开展了“庆国庆”系列活动。在组织幼儿了解祖国大美山河时,其中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时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为了满足幼儿对长城的期待,我们开展了“云.观长城;趣.探长城;共.建长城”项目活动。

活动目标


科学(S):

  1.了解长城的外观特征,借助视频资料发现建构长城的基本条件。

  2.通过观察、实践,发现形状与稳定性、造型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技术(T):

  能借助多种方法搭建长城,并设计图纸与同伴合作运用多种工具进行搭建。

工程(E):

  解决搭建长城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在搭建的过程中不断的优化设计方案,参与完成工程项目活动。

艺术(A):

  1.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设计和搭建长城。

  2.愿意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

数学(M):

  1.通过观察、比较物体的大小,了解搭建时平面与立体的关系转换。

  2.能感知长城外部结构特征,在搭建长城过程中感知垛口有规律的排列组合。

实施过程

            

01云·观长城

“老师,长城有多长啊?”

“老师,长城是用什么做的啊?”

“老师,我想去长城看一看。”

“老师,长城里有人住吗?”

“老师,长城里面的小城楼是做什么用的啊?避雨的吗?”

“长城是以前人们打仗用的吗?”孩子们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那是一个个孩子们主动发起的、强烈的求知与探索的信号。于是我们决定通过VR视频全景展示—“云”观长城。

02趣·探长城

“古代人建造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呢?”

“长城上有些什么呢?”

“烽火台有什么作用?”

“长城的起始点在哪里?”

“为什么有的烽火台在里面,有的在外面?”

 

带着这些疑惑,孩子们展开了一场长城探寻之旅,孩子们没有实地旅游经验,对于长城的认知还比较模糊。为了进一步探索长城,老师们通过查阅资料,播放视频、分享照片等形式丰富孩子们的认知,拓展知识经验。在了解后孩子们自主表征建造长城的目的、长城有什么、烽火台的作用、长城的起始点在哪里。

经过一番探究,孩子们获得了更多关于长城构造的小知识。

小常识:

* 知道了古人建造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敌,了解长城是由城墙、敌楼、敌台、垛口、关城、营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程组成。

* 长城是以山海关为起点,以嘉峪关为终点,烽火台可以让我们及时知道有敌人入侵,瞭望台则是为了清楚地观察敌情。

老师的支持:

1.在建构区投放有关长城的建筑图。

2.借助各种渠道与媒介,让幼儿系统地了解长城,知道长城的组成部分,为建构游戏奠定基础。

03共·建长城

方案设计


    孩子们发挥奇思妙想,各个变身为小小设计师,为搭建长城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梳理出长城的特征,选择好自己喜欢的搭建材料,将选择材料的特征和搭建计划结合起来设计搭建图纸,再通过自己选择的材料进行分组,分为雪花片组、吸管积木组、彩色积木组、炭烧积木组。每组对设计图稿进行展示和解说,每组再投票选出最好的方案设计。

分析与支持:

 

  从幼儿的表征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自己想要搭建的长城充满着渴望,有的幼儿不仅画出了长城城墙的外形,还将自己组需要用到的材料也设计在了里面。同时,幼儿绘制的搭建计划与建筑造型也是让教师进一步地了解幼儿对建筑物结构的认识与幼儿的空间关系知识的发展水平。我们为孩子们提供所需要的雪花片、吸管积木和大型建构材料。

初建长城

分析与支持:

 

  第一次搭建,作品已基本显现大班幼儿的建构水平,围合、排列等基本造型多,还有两组没有搭建完成。虽是第一次搭建长城,孩子们对长城的关注感知多聚焦在长城的长度搭建上,忽略了对长城特征的表现。于是我们决定开展集体交流活动,引导幼儿自主观察长城的特征并学习新的建构技巧。

实施优化

活动一:解决没有搭建完成的问题。

改进与优化:

活动二:解决积木不够这个问题。

改进与优化:

有了第一次搭建的经验,孩子们的第二次搭建就比第一次更顺利了。但是在第二次搭建中又遇到了问题:“我们搭建的长城总是容易倒,是为什么呢?”

活动三:解决容易倒的问题

改进与优化:

活动四:解决想要可以走的长城的问题

改进与优化:

分析与支持:

    孩子们在不断的问题提出、对比调整,操作探究中他们的观察能力、建构水平、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等得到充分的提升。教师关注到孩子们在搭建游戏中的兴趣点,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拓展思路,发现大班孩子在建构选材中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对作品的调整、纠正能力。在这次搭建过程中,孩子们学习到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材料来表现同一主题——长城。教师关注到孩子们的兴趣点,追随孩子的脚步,孩子们通过结伴自主选择材料、和创造性思考进行设计搭建,表达自己对事物形象的理解和认识,建构的造型千变万化,有利于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走上自己搭建的长城时,孩子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我们给孩子再次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各小组和作品合影留念,把照片投屏在一体机上,各组选派组长进行汇报交流,孩子对各组作品进行评价欣赏,在互动的过程中增进了小组之间的互评互学。

作品展示

活动反思:

放手幼儿,创造最大限度自主。此次“建长城”历经了从“识长城”到”筑长城”两个阶段,历经两周的搭建完全是幼儿自主自发的探究。由简单的垒高、延长到立体的建构(城墙、烽火台)、烽火台高度、烽火台的地基不牢固、倒塌以及体现长城蜿蜒曲折。游戏中孩子们逐步探索到保持平衡的方法,结构的对称、重心的平稳等特征。游戏过程中,教师没有急于给出答案、提供方法,而是让幼儿充分探索,引导他们依靠个人或群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尽管他们不能用语言来阐释有关平衡、对称、重力等概念,但是在搭建长城的过程中,孩子们用行动一次次诠释了这些深奥的力学、数学方面的知识。游戏中由经历失败的沮丧,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自发地进入情景游戏。从出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新问题的出现并解决。孩子们在游戏中深度探索、尽情演绎,玩得意犹未尽。此次搭建活动更促进了幼儿社会性交往、科学、语言不同领域的发展、提升。游戏中,孩子们通过搭建万里长城,深入地了解到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万里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通过本次搭建游戏,还进一步培养了孩子们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怀,让中国长城这一世界奇迹根植于孩子们的幼小心灵,更让他们从小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工程师,基于STEAM教育理念开展幼儿园建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团队合作精神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或许幼儿建构得并不完美,但我们一起携手共进。

阅读 329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