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论语之美》享读书之乐——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论语之美》读书交流会(数学组)

跨冰川,越心境
创建于2023-10-12
阅读 155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读国学经典悟论语,看教师笔下研孔子。孔子的孝道;孔子如何识人;孔子谈君子;孔子的学习观;孔子的教学观。

  2023年10月10日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全体数学教师齐聚教师成长中心进行《论语之美》读书交流会。阅读《论语》这部名著作文件传颂了千年的儒家思想,让我们一起体会其中奥秘,发现其中奥秘。

  先是六年级谢老师。她深有感触的谈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她讲:“多么勤奋的人,多么乐观的人,多么大度的人,这样的人不为君子谁为君子?这值得我们学习学后复习,不仅仅会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会从旧的知识中领悟到新的东西,就是温故而知新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而来,大家在一齐讨论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喜好,一齐交流生活、交流学习,真的是很快乐。别人不理解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世界上有这么多人每个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们没有必要去为此恼恨、恼怒,就应用宽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别人,去原谅别人,这样的人才能够被称得君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对我感触颇深,做为一名教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快乐是我努力的方向!”

  接着五年级王艳红老师对【6.20]雍也第六(124页)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做了详细的解说。她说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生学习修身的三种境界:知道明白的初级境界,积极追求的道德境界,乐在其中的审美境界。用学生做例子:知道学习,按时完成作业,是第一层次;(达到了“知之”的境界,)为了父母期望,乃至为了理想追求,发奋学习,是第二层次(优秀的达到了“好之”的境界),;陶醉于知识的魅力,乐此不疲,是第三层次(达到了“乐之”的境界。)

博学的马老师被大家的感悟带入也讲了他的读书心得。她的深思从 说张、读美、赞模、谈问、说感、共勉6个板块向我们展示了论语之美。她说,亲其师信其道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1.如果不喜欢数学,能否能否让孩子先喜欢我们再喜欢数学?   2.能否因为喜欢我们而喜欢学习?   3.能否因为喜欢我们而喜欢班级乃至学校,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

仁爱——爱的根本  忠爱——尽心于人 。做一个大爱的老师爱的繁体字——感受的受中间多一个心“愛”,意思是用心去感受  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来说,爱工作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爱学生。体现在点点滴滴的细节。有时候一个微小的细节,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是爱的语言、爱的表达。如:“蹲下来跟孩子说话”、“注视孩子的眼睛”、“抚摸孩子的头”、“给孩子一个拥抱”、“给孩子出错的权利或者改错的机会”等一系列行为都像太阳一样播撒阳光,给孩子以温暖。   爱优秀的孩子是正常的人,爱潜能生是神。马老师用行动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田老师说,:“都说“温故而知新”是要常复习。我觉得马老师刚才的见解独到贴切,应该升华到实践。我们学了就要会用这是我们达到的融会贯通的目标。也是学以致用的体现。”

  武老师是个温柔的老师。她特别钟情于——有子曰:“礼之川,和为资。允工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句话。她认为此章中“和”是核心词语,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孔子认为,推行礼的日标是促进社会和谐,或者说,和谐是礼治的最高境界之一,但和谐是日的,不是于段,不能为和谐而和谐,行为必须以礼节制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无原则、无节制的和谐注定是行不通的。礼节之“节”的用意即在于此。

       在小学班级中,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班级。一个和谐的班级应团结进取、互帮互助,班级就是大家庭。只有班级中的每个同学都品行良好,那么我们班级才算好,才能起到通过爱的教育,做小学生健康心灵的守护者的目的。我们班主任在进行教学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沟通的桥梁,用我们的"爱”,做好小学生健康心灵的守护者。

  三年级朱胜老师谈到《论语》中“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疲倦。这是孔子在历史上成为一个大教育家的两个最基本的优点和特点。“学而不厌”指的是对自己。一个“学”字,看似简单,其实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学而不厌,贵在“不厌”,不厌是一种心情,是一种境界,一种“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欢歌前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习,是教师适应生存的需要,也是完善职业道德的要求。我们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一切都在飞速发展。倘若我们在这信息时代不读书、不学习,岂不是“井底之蛙、萤火之光”?终将被时代所遗弃,何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呢?

  刘老师说读《论语》如林间清风般拂醒人的善念,似山涧泉水般不断滋润心田。书中不断提及“君子”,同时也启示我们:注重个人德操修养,养一身浩然气,成一生大事业。

      凡君子,皆有坚韧不屈的精神及傲视万物的气魄。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君子不能不坚强刚毅,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不能只对眼前的小小成功沾沾自喜,人生的道路还很远,责任还很重。“君子”正是如此,往往将仁义作为自原则,一直向前,不论路途多么艰难,丝毫不退缩。

  二年级 冯媛媛老师解说道:有了孔子,中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他教无定所、学无常师,山巅、水涯、居所、路途等,都是他传道授业的良好所在。孔子的“有教无类”,使文化的传承重心得以由官府转移到民间。孔子是我国第一个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家,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与帮助。教学上,孔子提倡“教学相长”,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学而不厌,乐以忘忧,孔子集为大成;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孔子培育七十二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既是孔子对其弟子的谆谆教诲,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教书育人,终身学习的精彩解读。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我们要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自己人生的信条。

  一年级张晓军老师说,要尊重孩子的个性,适时引导,崇尚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袁老师读论语后渗入自己班级的事例感慨道:“我们不能听之信之,不能看之信之,我们要去了解去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不能直接否定。不仅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更是就自己的不负责。”

  活动组织者刘老师说,老师们的侃侃而谈,让我再次感受到了书的魅力。每天看着群里的读书痕迹,能让我们从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感悟人生是我最开心,最骄傲的事。

  贾主任从一个看似简单的“孝”字。用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更贴切的谈了他对《论语》中的理解。她谈到孝先有顺后有孝,老人心顺了自然就“笑”,笑了就孝了! 

  马校长最后谈:“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用四个字“阳儒阴法”。阳儒,是说儒家依靠在法甲建构的专制政体上。而被法家利用的是董仲舒之后的“独尊儒术”,是儒术而非儒家,只是一种应用技巧。我们老师能利用儒术作为教育填充,使自身,到学生再到实践它的思想我感觉就是把论语思想复活了。”

  是啊,请翻开《论语》,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品读经典智慧,感悟人生真谛,聆听先哲细语,体悟圣者教诲。

阅读 155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