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们有幸来到河师大附属中学听了一节语文课。执教老师是年轻的马兰兰老师,她讲的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
这节课大致的教学流程整理如下。
导语:《西游记》中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件法宝。其中有一件法宝它能降伏孙悟空,最后又消失了。同学们,你们能猜猜这是谁的什么法宝吗?(生:唐僧的紧箍儿。)由此导入本节课题:我寻西游法宝——制作法宝展板。
任务一:紧箍儿寻踪——制作回目索引卡
1,同学们,跟紧箍儿有关的章节有哪些?请大家跳读《西游记》的目录,从目录上找一下。
(学生找并回答。)
2,这些章节写出了紧箍儿的“出现、使用、消失”,其中哪些章节是写使用紧箍儿的?(生再找回目并回答)
3,制作回目索引卡,用大屏幕展示。
老师进行方法总结:回顾相关情节,跳读目录,寻找与情节相关的回目。
出示:
跳读:跳读目录,快速了解相关情节。
(让学生记下这句话)
任务二:紧箍儿的价值——趣说紧箍儿作用
1,出示两个片段,这两个片段分别出自第十四回和第二十七回(第一个片段是:悟空叛逆要打唐僧;第二个片段是:悟空离开前跪拜唐僧。)
2,师生齐读这两个片段。思考:紧箍儿的作用是什么?(生:用来管束悟空。)
3,找学生再个性朗读第一个片段,读出悟空当时的叛逆和暴力。分析悟空此时的形象:暴力、目无尊长。
4,紧箍儿只有管束悟空的作用吗?再分析第二个片段,引导学生领悟出孙悟空的成长。(生:促进悟空的成长。)
5,悟空曾跪过妖怪,在三十四回。请大家找出相关情节并读一读。(生找出是悟空救师傅跪金角银角大王干娘的情节。)
6,悟空跪妖怪时有怎样的心理?态度怎样?(引导学生感悟悟空当时为救师傅,只能委曲求全的心理。)
(这个环节通过精读语句分析人物形象,发现人物的成长,引出紧箍儿的另一个作用:促进悟空的成长。)
知识点归纳总结:
精读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对比阅读,发现人物成长。
7,紧箍儿除了有管束悟空、促进悟空成长的作用外,还有什么作用?请大家读“乌鸡国辨别真假唐僧”的情节。
(穿插其他章节中有关紧箍儿的作用。)
8,小组合作交流:请围绕紧箍儿的作用说一句话。
大屏幕出示:
趣说紧箍儿的作用。
示例:小小紧箍儿威力大,管制悟空全靠它。
(生讨论交流,总结紧箍儿的作用,并展示。)
任务三:紧箍儿启示——为展板配插画
大屏幕显示:
为展板选一幅插画,使其和插画一起表现紧箍儿陪伴孙悟空成长的过程。
师:看大屏幕,你认为哪幅插画配哪个章节更合适?并说说你这样选择的理由。
(生讨论交流并回答自己选择的理由。)
课堂总结。
老师进行思品教育:孙悟空由一只顽劣的猴子到战斗胜佛,其间的成长有自律,还有他律。其实我们每个人头上都有一个紧箍儿,靠着自律和他律,让自己习得真经!人人头上有紧箍儿,人人都能到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