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溪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提振育人精气神 跑出育才加速度

创建于2023-10-11 阅读2887

  有梦不觉天涯远,扬帆起航再出发。在洛阳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洛阳市教师发展中心的精心安排下,我们一行70多人来到“黄金水岸”教育之乡---南通,进行为期7天的培训学习,沉浸式走进南通,聆听教育专家讲座,走进南通模范学校,品味教育本质,求取教育真经。

  今天10月11日是培训的第三天,很荣幸地聆听了特级教师王晓东老师的讲座。王老师从研训效能的时势思考,研训一体的体系建构,贴地而行的实践探索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教科研训一体化”是教师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增强教师的组织意识和团队意识,提高学校的协作效能和整体竞争力,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和学习型学校。

  上午讲座结束后来自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刘佳老师进行交流分享,此次南通之行,开拓了思维和视野。教师质量是学校质量的关键环节,只有优秀的人才能培养更出色的学生。教师是山,学生是水,只有碧水青山,方成如画风景,水有山而成形态,山有水而尽显不同。我们将带着新的教育理念,把它们融入到日常的师资培训、教育研究、教学实践中去。笃学善思,力行志远,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下午由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丁卫军书记给我们提供了一场精神上的饕餮盛宴。丁书记的内容目不暇接,异彩纷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和大家分享,叹服他的口才、自信、敏锐、渊博。南通基础教育整体均衡且各有特色,没有超级中学,只有百花齐放,呈现了教育高原,群峰林立的局面。“南通军团”整体强劲,深度学习南通,高擎教研训旗帜,告别单兵作战,打破区域限制。

  下午的讲座结束后,由洛阳市第五高级中学陈爱红老师进行交流分享。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返洛后致力于打造名师团队,使学校逐步形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钻研、特别能奉献、特别善协作、特别负责任、特别讲科学”的高质量科研团队,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助力洛阳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行稳致远  笃定前行

       ---洛阳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陈伟娜

      我是一名来自特殊教育学校刚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不久的管理新手,能有机会来到全国教育的高地—南通,参加此次教师教育培训者培训,真的非常荣幸。 

     特教学校面对的是一群生理上存在一些障碍,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们。随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数量的增加,自闭症、脑瘫以及多重障碍类型的增加,个体差异大,对特殊学校教师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但如何开展校本研训,如何更好地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却是一件很有难度的工作。今天上午聆听了王晓东教授的《基于质量导向的区域研训一体化路径》的专题讲座,我获得了很大的启发。

     王晓东教授在讲座中讲道:“教师要注重学科育人,学科育人体现在真知、强体、尚美、塑德。”“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体现在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让我感受颇深。虽然特教学生口不能言,目不能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生理残疾,但特教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肩负着相同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要更好地为残疾学生服务,更要提升自身的专业化素养。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更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成长。王教授讲到的区域研训一体化路径能够更有效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师培训、开展教育科研等相关工作。他在讲座中讲到“基于质量导向的教师研训支撑点是课堂,要让研训看得见;着力点是引领,要让理念吃得透;提升点是思考,要让课程带得走;关键点是研训,要让改变行得通;落脚点是行动,让办法用得上”,为学校开展教师研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实际可操的方法。通过多维度的研训活动,我们不仅可以交流和分享教学经验,还可以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难题。这种一体化的路径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心有所向,行必能至;力之所及,恒必能成”,有着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需求内驱力的我们,会努力做到行稳致远、笃定前行,在专家的指引下,进一步推进、完善学校教师研学相关工作,很好地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服务,更好地为特殊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研以启思  训以蓄能  

            ---  洛阳市第十四高级中学   王岩岩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因此,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

    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队伍也可能会面临科研无助、教学无绩、技术无能等困境,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呢?在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十佳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王晓东老师的《基于质量导向的区域研训一体化路径》专题讲座中,我找到了一把名为“三得”的金钥匙。

    想得了的美丽。作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自主发展的理念,只有不断充实提升自己,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挥洒自如、游刃有余。而研训活动的开展可以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育变革的有效途径。

    看得到的风景。“研”是着眼点,“训”是落脚点。研训需要专业支持,更需要问题解决。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探讨、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提升教师对类似问题的应对能力,才能使老师们能够在“研”中体会,在“训”中获取。

    走得到的远方。研训是项系统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以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研训目标、研训模式和研训内容,让研训成果可视化,看得见可执行、摸得着可推广,才能让研训更好赋能教师成长,最终指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王老师的精彩讲授让我深受启发、收获颇丰。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案例,我会细致揣摩、深入领会,力争把心得转化成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自己的实践教学,让研训成果落脚在实际行动上。

图文:第三小组全体成员  赵天性  马惠霞  刘佳  陈爱红  陈伟娜  王岩岩  杨丽  马国庆  崔同辉  孟应兵  马雪梅

阅读 288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