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鲁区关工委一行于10月10日赴昔阳县大寨村参观学习
大寨干部学院
平鲁区关工委考察团与昔阳县关工委副主任乔维英,张秘书长一起合影留念
大寨村村委会
大寨火车箱房整齐干净
大寨村的大柳树,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历经150多年,记载大寨村的沧桑巨变,印记着大寨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预意大寨人苦尽甘来的美好生活
平鲁区关工委主任张秀珍与94岁的老党员,担任大寨村妇女会主任30年,曾山西省妇联会副主任宋立英合影留念
关工委考察团与宋立英合影留念,将发扬传承大寨精神
陈永贵是大寨人的骄傲,
全国人民的榜样
爬上虎头山,眺望大寨村,
环山绿油油,贫脊变富有
大寨村情况简介
周总理对大寨精神的精辟概括
周总理三访大寨村
郭沫若魂归大寨
叶剑英三访大寨
孙谦魂归大寨
大寨展览馆内,展览了建设新大寨的全过程,利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演绎旧大寨,"农业学大寨"时的场景和改革开放大寨的发展
陈永贵穿过的衣服,将教育后人永远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大寨人劈山造良田,
治山治水治坡坡
虎头山上看大寨,喜上眉梢乐开怀
层层梯田平展展,未来生活胜密甜
胸怀大目标,笑看全天下
愚公移山志,大寨大变化
大寨人田间地头也在学习开会,加油鼓劲,储备能量,要想山河变,大干苦干加巧干
考察团在认真听讲解员讲解大寨人的故事
平鲁区关工委考察团与昔阳县关工委班子成员一起参观,,一起交流,一起学习,一起观看了纪念馆,看到了新旧大寨的变化,听到了大寨人感天动地的声音,也学到了大寨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大寨是太行山下,一个穷山恶水,七沟八梁,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小山沟,农民填不饱肚子,在当时那个特定的年代里,多打粮,有饭吃,求生存,是根本,陈永贵带领村民深挖洞,广积粮,在寸草不生的石地上,用一条扁担,两只筐挑出了一条条,一块块平展展的梯田,能开一亩开一亩,能开一分开一分,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在光秃秃的山顶上,通过开凿,把山底的土挑上去,把山底的水挑上去,栽一棵树需三年的填土浇水,精心培育,才能成活,有了陈永贵,有当年大寨人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的辛苦付出,才有了今天环山郁郁葱葱,茂密的树林,青山绿水金山银山。
1963年一场特大的洪涝灾害,房屋倒蹋,田地冲毁,农民叫苦连天,哭天喊地,陈永贵亲切的问农民,人受伤了没有,农民说没有,陈永贵说那是喜事,只要人活着就好,洪水冲走一个旧大寨,我要还大家一个新大寨。并且有"三不要"三不少",不要国家一分钱救济款,不要国家一斤救济粮,不要国家任何一样救灾物资。上缴国家粮食不能少,社员口粮不能少,集体收入不能少。带领农民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奋战在建设中,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精神,感天动地,新大寨就是靠大寨人一锹锹,一筐筐,挖出来的,填起来的,经过几年的苦心奋战,换来了一个崭新的大寨村,毛主席1964年在全国发出"农业学大寨"的高潮,陈永贵提拨为中央分管农业的副总理,而陈永贵的心在大寨村,心里装着老百姓,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挣国家一分钱,还要挣工分。当了总理后,实行"三三制”,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中央处理农业问题,三分之一的时间到全国各地调研农业,三分之一的时间回大寨村下地劳动。他常说干部干部,先干一步,不先干一步,不能当干部,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劳动模范不劳动,就不是劳动模范,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支部,这办法好,那办法好,自力更生的办法最好等等,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些朴实精华的语言,激励着几代人。展览馆陈列着他穿过的衣服,体现他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品质,教育几代人。
讲解员动情的说,陈永贵爷爷没有享过一天福,心里装的都是老百姓,他永远是我们心中那位头戴白毛巾,身穿对襟衣,脚穿黑布鞋的农民经理
通过走,看,学,议,和昔阳县关工委老前辈们的交流,了解了大寨很多的过去和现在,了解了大寨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史,了解了大寨人脱皮掉肉,吃苦耐劳的精神。大寨确实是全国人民学习的一面旗,周总理,叶剑英三次来大寨,很多国家领导人,外国首相多次来过,很多名人诗人作诗题词,是对大寨的肯定和认可,的确大寨精神值得学习传承。一曲曲催人奋进,激人向上的战歌在我耳边回响。
结合关工委工作,要发扬大寨精神。吸取奋进力量,爱心点亮未来,人老壮志不衰,倾情奉献社会,热爱关工事业,护好幼苗成长。让大寨故事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红色经典,传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