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相聚师大校园,学员们的学习进入第二、三天.
10月10日上午8:30-11:30,学员聆听了华中师范大学杜芳教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与建议》的在线讲座。杜教授围绕2022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新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与建议。主要涉及“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几点认识”“为什么要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应秉持的原则”“设计与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基本策略”以及“如何提升历史学科教师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能力”等内容。杜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结合案例,对于学员深入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增强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策划与组织能力有积极作用。
10月10日下午14:30-17:30,学员聆听了本次培训首席专家,广西师范大学陈志刚教授《初中历史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陈教授对于历史深度学习有着深入研究,在讲深度学习前,陈教授围绕历史核心素养展开,强调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关键能力。围绕深度学习,陈教授主要围绕深度学习的概念、方式、策略展开。最后围绕主题教学,陈教授强调要学会整合单元主题学习内容、围绕核心问题开展主题学习、选取关键问题设计学习任务。陈教授的讲解,使学员们对于历史深度学习、核心素养、主题学习这些专业概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虽然处于学科前沿,但确是历史研究与教学中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值得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总结经验。
10月11日上午8:30-11:30,学员们线上聆听了山东师范大学楼建军教授《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讲座。史料是研究历史的珍贵资料,是老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素材。围绕史料教学与研习,楼教授结合丰富的案例,大量的史料,对于史料的概念与分类、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必要性与重要性、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运用中的基本原则、史料在中学历史历史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基本问题进行阐述,学员们认真思考,表示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不能忽视史料的价值与当前存在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对于史料,历史教师需要认真研读,辨别筛选,真正发挥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论证作用。
10月11日下午14:30-17:30,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余敬敏老师给学员们带来了《立足学情 助力学习——初中历史教材的分析与处理》的讲座。余老师的讲座结合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展开,主要从“教材概况”“内容构建”“任务设计”展开,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便于学员返岗后开展学科组内的交流探讨与实践。对于大单元教学,余老师指出在当前课改坏境下,提出大单元主线必须要进行学科组合作,从课时主线到单元主线再到大单元主线,逐步升华。余老师向学员们提供了搜索电子版课本的方法以及强调要多阅读课标,鼓励学生加强创造能力培养,培养高阶思维,特别是推荐阅读《在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座》。学员们认真思考,积极与余老师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所关心的问题,收获满满!
连续三天的理论讲座结束,接下来是两天的跟岗实践,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相信可以收获不一样的体会。走出师大校园,天色渐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东升西落”“阴晴圆缺”是普遍自然规律。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奔波着,研究历史既是认识过去,也是更好地走向未来,在时空环境中,能动的人创造人类历史,劳动是人在自然界中创造历史的普遍生存方式。普遍自然规律与普遍生存方式是理论与实践的高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