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天,赴一场语文的约会——十九中新进教师公开课活动

Selina纯粹 程梦婷
创建于2023-10-11
阅读 133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夏去秋来清风起,十九中教研信步来。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积极搭建教师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交流平台。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中学语文组的新教师亮相课堂有序地进行着。10月11日上午第二、第三节课分别由陈文慧老师和刘晗璐进行授课。

  上午九点整,刘老师开始教学《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行》。

  首先,陈老师从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不少令人心悦诚服的神童曹植、王戎等学过的人物导入文章的主人公。

        接着,初读感知。以开火车的形式,回顾重点文言字词,回忆上节课堂内容。

       紧接着,学生齐声朗读,学生示范读,从诵读中感知元芳的率真可爱。通过“尊君”“家君”教学敬辞、谦辞文学常识。

  之后,精读品析。通过单元课文讲述记叙文的六要素。讨论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元芳的回答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会不会比原文更好?结合文章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友人、陈太丘、元芳三人人物形象,并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要做一个懂礼守信、知错就改的人。守信不仅是晋朝文人雅士的追求,更是现代生活的必需品。随后,学生分享守信的故事。

       最后,拓展。对比七岁和十一岁的元芳他的变不变。变得是更加有礼,不变的是那份机敏方正。

  第三节课,刘晗璐老师带我们亲近经典名篇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感悟真情。刘老师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进入课堂。了解了课文以“看花”为线索,讲述了“我”双腿瘫痪后变得暴怒无常,母亲强忍着病痛安慰照顾瘫痪的“我”。瘫痪后,母亲多次提出想带“我”去看花,直至母亲去世后,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们才真正懂得了母亲的心,我们俩要一块好好儿活。

00:37

  接着,刘老师通过一段声情并茂的全文配乐朗读亲身示范带我们进入情境,体悟情感,她的一言一语、一字一顿无一不感动着在座的每一听众。紧随其后,刘老师通过分析课文描写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方法走进作者,感受母爱的伟大。母爱是无条件的理解、是无微不至的呵护、是永远的牵挂。

  之后,刘老师通过对比作者在母亲去世前、后的变化。让学生明白,无论遇到怎样的厄运,都要“好好儿活”,活出尊严,活出生命的个性与美丽,史铁生是这样好好活的。

  “秋天”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还隐喻了生命的成熟,思想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受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秋天这个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到母爱的坚忍和伟大,也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最后,拓展延伸。借202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江梦南的故事,刘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能像史铁生、江梦南一样坚强、乐观,活出精彩。任何时候都把自己当作幸运者,顺境时笑迎春风,逆境时乐对风霜!此刻,意犹未尽的我们,却到了结束课堂的时候。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两堂精彩绝伦的公开课之后,语文组各位老师在办公室进行评课。大家各抒己见,对两位老师的教学环节进行剖析并高度赞扬了这两节公开课,两位老师课程设计优良、教态大方、朗诵感人至深、课堂反应优异,同时也点评其不足之处,还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一次次公开课的教研活动,不仅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专业水平以及自身的专业素养,还促进了教师间的共进、共识和共享的交流互动,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正是学校搭建公开课的意义所在。

  “怎样上好一堂课,怎样让教学更有成效”这是教学的一个永恒话题,需要老师们进一步摸索和研究!“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能者为师,我们要不断向“能者”学习,向“强者”靠拢,不断提高!

  “双减”之花并蒂开,“语文”之美研中来。景德镇市第十九中学语文人将借力此次活动,不断探索,让新政策下的语文课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阅读 133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