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躺平”心理影响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小啾啾
创建于2023-10-11
阅读 33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近来,“躺平”一词迅速蹿红社交网络,越来越多年轻人深感心累,对生活、工作充满着无意义和无价值的失落感,表现出一种“不作为”、“不反抗”、不努力“的生活态度,面对各种压力选择”一躺了之”。然而在一片热议中,我们惊奇地发现,教师作为一个责任感普遍较高的群体,不少乡村教师选择了躺平,他们对学生给予执法的包容,不强求学生认真听课,按时上下班,不求名不求利也不想评职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兴趣、热情和变革的意愿,这种躺平心理一定程度阻碍了新时代教师的发展进步,严重影响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不过,更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不少“躺平”乡村教师也是怀着热情与理想进入教育行业,却在现实面前无奈地“躺”下来,究其根源,大致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一、生源质量急速下跌。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长都进城买房,孩子随父母进城就读,而留下来的孩子,要么是留守儿童,要么孩子的父母忙于为生活奔波,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导致教师工作压力增大,尽管付出了足够努力,但仍教不出好学生,出不了好成绩,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致使不少乡村教师逐渐丧失工作信心。

二、职称评定希望渺茫。对于教师来说,职称高低决定着家庭收入水平,从而影响着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一方面,职称数与一所学校教师总数成额定比例,随着乡村孩子逐渐减少,乡村学校的教师编制随之减少,导致乡村学校教师的职称晋升职数也逐渐减少。另一方面,乡村教师受教科研能力提升培训机会、教学装备、信息化手段、授课对象认知状况等方面资源的欠缺,致使乡村教师在各种教学比赛中不占优势,进而无法在自身评职晋级中难以获取加分项。三、乡村教师社会地位不高。自古以来,乡村都贴上了信息闭塞、思想落后、认知肤浅、觉悟不高、方法陈旧等标签,仿佛乡村就是农民,乡村就是文盲等。受城区生活便利、城区教师收入更高等因素吸引,大量乡村教师通过遴选、调动等各种方式纷纷选择进城任教,而留下的乡村教师,要么是不愿放弃职称的老教师,要么是刚入职尚不符合进城条件的年轻教师,骨干中坚力量不足,加之生源质量下跌,教学效果明显差于城区学校,导致不少乡村家长对乡村教师产生不信任甚至轻视心理。乡村尊师重教氛围不浓厚。四、乡村教师压力较大。乡村教育与其他老师一样都要承担备课、上课、课辅、批阅作业、出卷、监考、阅卷等工作,同时,要承担信息收集员、安全交通员、疫情检

测员、心理辅导员、卫生监督员等工作,还要承担学生各类信息填报、资料、表格等工作。除此之外,大部分乡村教师居住在城区,每天上下班需城乡两头跑,上下班通勤也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要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抓住教师这个根本,通过系列措施引导乡村教师改变“躺平”心态,让乡村教师“不愿躺”、“不能躺”。一、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习总书记在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乡村教师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教育回归本真,让教师摆正心态,让城乡和谐共进,让“躺平”的乡村教师“站起来”。二、整合教育资源,形成乡村教育合力。建立区县乡镇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社会三方合力机制,充分挖掘乡村孩子在运动、耐力等方面的潜能,实现乡村孩子差异化发展,利用社会力量及教育系统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城乡学生交流共促等活动,不断拓宽乡村孩子视野和城乡教育差距,真正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落地落实,让“躺平”的乡村教师“动起来”。三、建立城乡教师岗位交流机制。根据国务院和教育部有关促进集团化办学的精神,建立城镇乡村教育一帮一的帮扶制度,在帮扶制度下可以建立集团教师岗位交流机制,乡村教师进城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信息化手段,还能将所学带回到乡村运用在实际教学生活中;城镇教师将自己优秀的教学方法和严谨的教科研精神带到乡村,在教师赛课、学校承办现场会、学校项目承接等方面进行精准帮扶。将捆绑的乡村教育质量提升作为考核城镇学校年度优秀、合格等次的专项依据。真正实现教师内循环,教学大循环的发展理念。四、优化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机制。制定针对性更强的乡村教师职称评聘制度,调整编制额定比例,对长期坚守乡村教育的乡村教师给与适当政策倾斜,建立差异化乡村教师考核体系,实现城乡教师基础考核指标的同时,对乡村教师实行差异化考核。如适当降低乡村教师在教育科研的标志性成果量化考核标准、在赛课方面按一定比例投放城乡教师师赛课指标,提高乡村教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乡村教育既是我国教育的“神经末梢”,也是重要阵地,办好乡村教育,关键在教师。唯有不断优化完善政策机制,拓宽乡村教师成长路径,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素质,让他们有更多归属感、获得感,真正打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的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实现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阅读 33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