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园中二班:徐吉花 郑婷
课程起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中指出:要利用传统节日向幼儿介绍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在今年的中秋节来临之际,我们开展“知中秋、迎中秋、品中秋、嬉中秋”系列活动。在品中秋环节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进行交流分享。在切开月饼观察馅料时,孩子们对“五仁月饼”猜想不一。家乡的双麻饼馅料是很好的探究切点,因此,我们追随孩子们对五仁月饼的兴趣,从“月饼馅儿”入手,展开了探秘旬阳双麻饼——月饼馅的探究之旅,让幼儿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践操作中,充分认知家乡的非遗产品--双麻饼,传承传统文化和非遗手艺。
课程目标
1.知道常见的月饼馅儿,初步了解五仁月饼馅儿的制作材料及方法。
2.能积极参与五仁月饼馅儿的探索活动,大胆与同伴合作交流制作方法。
3.体验亲自动手制作旬阳非遗产品—双麻饼馅料的乐趣,传承非遗文化。
课程实施
01 谈话·“月饼”之见
教师思考
中秋节有祭月的习俗,而月饼则是古代中秋拜月的贡品。同时,月饼还象征着团圆和睦。因此,每年中秋我们中国人都有吃月饼的习俗。在讨论过程中,孩子们对吃月饼的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对不同种类和口味的月饼有一定的兴趣。为了满足孩子的味蕾之趣,我们建议家长带孩子走进超市去买不同口味的月饼尝一尝。
02 亲子·识“饼”之旅
中秋节将近,各大超市的月饼琳琅满目,孩子们走进超市实地调查了解、参观采购、亲自品尝,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调查表。
当小朋友带来自己最喜欢的月饼分享时,我们把各种口味的月饼切开先进行了观察,有蛋黄馅、豆沙馅、紫薯馅、黑芝麻馅、冰梨馅、五仁馅,前几种馅都比较直观,根据名称和口味都能辨别出是由什么制作出来的。只有五仁馅儿孩子们有很多发现和猜测。
教师思考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爸爸妈妈陪孩子一起调查的过程让我们的课程多了一份温暖。发挥和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成长,增进了亲子关系的同时实现家园合力。《指南》中指出:“鼓励和引导孩子学习做简单的调查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孩子们在实地寻找月饼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直观明了地感知了月饼的外形、味道等。作为教师,应该支持孩子与社会交往,引导他们在社会探索中尝试自主收集、整理新经验,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调查表的使用使我们能了解孩子们的已有经验,也提高了幼儿的前书写能力。
03 分享·寻“仁儿”之乐
孩子们对五仁月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为什么叫做五仁月饼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双麻饼五仁馅儿的配料吧!
“老师老师,五仁馅儿里面是不是有五个人呢”彭书轩小朋友好奇的问。
“你们认为呢?”
“太搞笑了,还有五个人。”
“肯定有人吧,要不然怎么叫五仁月饼。”
“不对不对,月饼里面怎么会有人。”
那到底什么是五仁月饼,老师让我们掰开月饼,捏一捏,看一看,再尝一尝,五仁馅里面到底有什么?
通过孩子观察发现,原来五仁馅儿月饼里有许许多多的坚果,有花生、瓜子、核桃、芝麻等。
主题课上,我们知道了它们都叫坚果,老师还让我们认识了许多不同的坚果,有核桃、杏仁、碧根果、巴旦木、腰果、葡萄干等等。
那五仁月饼里面五种果仁到底是哪些?小朋友们把心中的五仁月饼用绘画的方式表征出来。 随后进行分组讨论,选出了小组认为口感最好的五种果仁。
教师思考
在孩子们的交流讨论中,她们对五仁馅有了丰富的认知,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坚果,以及对“果仁儿”的喜爱,在绘画表征中,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喜好绘制出“我心中的五仁月饼馅”,我们发现每个孩子的表现手法各有不同,选择搭配也无一重复,这不仅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也尊重了孩子的口味选择。
04 尝试·探“仁儿”之趣
教师将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充分,幼儿开启了探秘月饼馅儿……孩子们一起开心的把自己选择的五仁搭配在一起搅拌,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反思讨论会。
问题一
这些花生核桃瓜子的味道尝起来和五仁馅儿里的不一样怎么办?
桐桐:这个花生吃起来很难咬,味道不一样。
兮兮:这些是生的吧!我们要把它炒熟吧!
昊昊:对!炒熟了的花生瓜子仁香香的脆脆的。
问题二
怎样把这些果仁弄成细小的颗粒呢?
彤彤:应该可以用榨汁机吧!
浩博:我能用牙齿咬碎!
轩轩:啊!牙齿咬碎别人怎么吃?还是想别的办法吧!
明明:那我们用木棒把它砸碎可以吧!
孩子们想到用捣碎的方式,于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擀面杖,用敲的方式把各种坚果捣碎在一起。
问题三
这些果仁颗粒没有甜甜的味道怎么办?
强强:加点白糖吧!
颖颖: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程程:不要一次加太多!我们可以慢慢加然后尝一下!
问题四
怎样让果仁颗粒黏在一起呢?
昊昊:蜂蜜!肯定要加蜂蜜吧!
程程:我要加点水在加点面粉搅拌一下!
施予:我想加点油!面粉也想加!
煊煊:我要加一颗鸡蛋黄!只要蛋黄!
孩子们又开始思考想办法,他们认为要加水、加面粉、加蜂蜜、加油、加鸡蛋。那到底加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吧!
孩子们经过反复操作和探索,发现加了油、面粉和鸡蛋的那一小组的馅儿黏在了一起,孩子兴奋的手舞足蹈,其他小组也纷纷借鉴经验,最终他们将做好的馅儿揉成团。
教师思考
对孩子来说,吃到美食是一件简单的事,无论在家、在幼儿园、在餐馆,都有现成的美食等待他们,但是做美食的艰辛是他们很少经历的。本次探秘月饼馅儿的过程,需要经过炒制、捣碎、混合、搅拌、揉搓,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孩子却经历很多次的推倒重来,使幼儿明白,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轻松获得。面对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提供记录工具,并及时拍照分享,做幼儿自主学习的支持者。通过追问、把问题还给幼儿等方式,引发他们深入的思考。孩子们的表现也非常棒,面对问题能够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孩子们互相交流分享,在倾听同伴的分享中,获得了新的经验,同时也增强了孩子的语言表达、倾听及沟通的技能。
05 体验·做“饼”之喜
制作好了月饼馅,当然也要体验一下制作月饼啦。中三班跟我们分享了制作旬阳双麻饼月饼的面皮,我们邀请了几位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制作月饼。团圆、擀皮、包馅、捏住、压平,双面粘上芝麻,然后放进烤箱烤制。孩子们看着自己包好的月饼,心中充满了喜悦感和成就感,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活动反思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赏月、祭月、吃月饼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双麻饼是旬阳人的非遗产品。在活动中,我们积极给幼儿创造轻松、愉悦、自由自主的探索时间和材料支持,引导幼儿围绕“旬阳双麻饼”这一代表性的美食的独特馅料进行了深入探究。整个活动始终伴随着孩子们的兴趣点,立足他们认知经验的生长点。通过观察、讨论、探索、实践与分享,孩子们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得了新收获。我们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培养孩子们对中国民族传统民俗文化以及旬阳特色文化的兴趣,呵护孩子们对中国传统习俗和地方特色文化的喜爱之情。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本课程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着手,和孩子们一起体验着“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快乐,也收获着集体讨论、亲子合作、自主探索、分享交流的互动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