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一个沉迷游戏的孩子?!当你苦口婆心地和孩子说打游戏的危害,孩子不仅不听劝,反而会漠视你,甚至对你吼叫。
你是否为此勃然大怒,有想把孩子手机直接砸了的冲动?甚至会想跪到地上,说我求求你啊祖宗啊你赶紧给我去上学呀!不要再打游戏浪费大好青春年华呀!
为什么家长无论怎么好说歹说又或者威逼利诱都无法让沉迷游戏的孩子回心转意,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上,做到自律和自控?
扶鹰教育学员,今年考入浙江省瑞安中学的梁开翔同学,就曾经是那个让父母头疼焦虑的孩子。但进入扶鹰学习几年后,他从沉迷手机游戏到自主爱上学习,不断进步,最后考上省重点高中!
让我们透过梁同学和他家长的故事,来看看这道题到底该怎么解答?
01 父母越盯着,孩子表现得越差
梁同学的妈妈在没有去扶鹰学习前,只要孩子回到家里,就会无时不刻不关注孩子在做什么。如果是写作业就会开心,如果是玩游戏,就会焦虑甚至忍不住生气。借用她的原话就是:好像所有的心思在他身上,他好我就好了,他不好的话我就不好。
一直盯着孩子,常出现的场景就是,孩子稍微一做得不那么让人满意,家长就会开启说教模式。
都上午10点了怎么还在睡?
你的书桌太乱了,也不知道收拾收拾!
给你报的辅导班快要开始上课了,你怎么还没收拾好东西准备出发?
你不是说过不玩游戏了么,怎么又开始玩了!就知道你说到做不到!
扶鹰教育创始人王金海老师曾说过:“同样的话不要反复唠叨,越唠叨越不重视。并且父母对孩子的打击会像一枚钉子狠狠的钉在孩子的心上。”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在哪些地方做的好,要鼓励和夸奖,不断去“强化”,而不是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断放大。
当梁同学妈妈眼里只有孩子的缺点时,嘴里说的话是“纠正、调教”,脑子里想的也是如何改变孩子,行动上也是充满了对孩子的不满,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感受不到一丝丝认同与信任,只会破罐子破摔!
02 说教不行威胁来凑,越如此孩子越叛逆
毕竟大多数子女还无法脱离父母独立生存,于是,当说教不行的时候,很多父母就会用“经济威胁”。比如如果你再玩游戏,我就把你所有生活费都断掉,以此来逼迫孩子就范。
但王金海老师说,喜欢用威胁方式来教育孩子的父母,本质上是因为内心没有力量。
梁同学说妈妈来到扶鹰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情绪更稳定,而且更能包容了。有一次,他玩游戏有点玩得停不下来,妈妈发现后和他大吵了一架。当时彼此都很生气,分别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后来是妈妈主动来找他,把他的房门敲开并安慰他。
他说当时自己的态度并不好,说着“走开走开”但妈妈来安慰他的行为让他内心很感动,因为从来没有被妈妈这样包容过和信任过。而且他很佩服妈妈,因为妈妈做到了他做不到的。
只有父母自己内心有能量,先变好了才能让孩子变好。
正是妈妈的变化影响了梁同学,他内心的冰山也开始一点点融化松动。而妈妈给他的信任和包容,让他不断得到正反馈,也给了他信心,他可以做更好。捕捉孩子每天具体的进步点,看见并及时反馈给他。好的行为被强化,就会重复出现。这是扶鹰教育一直强调的。
03 走进孩子心里,才是改变的开始
梁同学妈妈说,第一次真正理解孩子是参加了扶鹰教育的实践班。
当时她在丛林游戏中扮演孩子这个角色,那个角色是所有人都围着你,不停地纠正她,指责她。她说:“在现实生活中,让父母去理解孩子的世界是很难的事情,只有我们这样体验的时候,才发现突然间,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在玩游戏的那一刻,原来我也是那个孩子,开始理解孩子,跟孩子有共鸣了,瞬间就哭了出来。”
是啊,正如王金海老师所言:当你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情绪,就能收获到不一样的答案。
如果父母总是用“高高在上”的姿态俯瞰孩子,不尝试理解孩子,就无法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孩子不愿与你交心,自然不愿意沟通,更不愿意听你说话,这就是再怎么苦口婆心也不可能有效的原因。
04 父母学新东西,才能解决旧问题
产生某个问题的人往往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正是他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有这个问题。而想要解决,要么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要么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放到家庭也是如此,当你想影响孩子时,就要先解决自己的问题,成人之前先达己。
如果用的还是旧的思维模式、教育习惯,那在你眼里的问题就会一直存在。梁同学妈妈在进入扶鹰学习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亲子问题不再像之前那么容易暴躁焦虑,更有耐心和智慧。
妈妈的变化让梁同学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机构,让母亲变得更沉稳自信温柔?为了一探究竟,他也加入了扶鹰学习。梁同学说,来到扶鹰最大的变化是心理,综合素质也提高了。
从最开始对什么事情情绪反应都很大,到现在逐渐有了更稳定的心智。即便面对挫折也会有更强的抗压能力,并且更愿意迎接挑战。正因为妈妈和自己都有了新的变化,过往剑拔弩张的家庭氛围也变得轻松有爱,他已经很久没有和父母吵架,也更愿意与父母交心。
05 比起成绩,目标和眼界更重要!
虽然梁同学在学习上依旧非常努力,但已经不是分数的“奴役”。他在扶鹰收获了要建立人生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的信念。他明白分数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当下反馈,并不是决定人生的指向标。比起分数,他更愿意看得远、走得远,用更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未来。
当孩子拥有这样的心境变化,父母就不再需要催着孩子学习。他显然已经知道了人生的意义,自己生命的价值和目标。这才是不吼不叫孩子主动爱上学习的根本,让孩子做回自己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