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及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对以后幼儿适应小学阶段生活,至关重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提出:“生活习惯与生活自理能力”要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促使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即自我服务能力。那么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可以从哪些方面培养呢?
独立意识的培养
幼儿独立性格的形成,有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变得具有自主性,脱离对父母一味的依赖,形成与他人特别是同龄人良好的态度与友好交往的方式,以及拥有对学习、生活、集体、自己的正确态度与行为,使幼儿具有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更具有责任感和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应对时代的挑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让幼儿自己独立吃饭穿衣,适时进行指导,但不能一味地包办代替。
小朋友们自主取餐
学会整理是幼儿独立意识的重要体现。学会放手,幼儿才能不断成长,用发展眼光看待幼儿的进步,用长远眼光看待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会使人终身受益,孩子们体验了自己动手、自我服务的乐趣,同时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满足与喜悦。
良好习惯的养成应渗透到一日生活之中。在幼儿园的小朋友通过自己动手整理床铺、自己的衣物等等,培养整理意识的同时,也让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得到发展。
劳动意识的培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劳动教育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骨骼肌肉的发育,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影响他们的性格发展、智力发育、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让儿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劳动就像游戏、品格教育一样,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体现在生活与学习的点点滴滴,通过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提升幼儿的责任感和劳动意识,让幼儿在劳动中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感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
在幼儿园里我们就可以让小朋友做些力所能力的事情,比如帮忙挂毛巾、擦桌子、摆放椅子等等。
幼儿独立意识、整理意识以及劳动意识的培养不单是幼儿园的事,应该逐步将其延伸至家庭。通过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鼓励家长带孩子一起打扫房间、做饭、洗衣服等,不仅可以让孩子掌握简单基础的家务技能,更能营造温馨、趣味的亲子互动氛围,为养成良好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